氣候變遷下的台灣你了解多少?

我們正在做的事: 

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於2013年9月發布第五次評估報告,內容指出全球面臨氣候變遷不可逆的情況:地表溫度將不斷上升、旱澇加劇、生態系改變、地理環境改變和糧食危機等將是無法避免的課題。而 2013年海燕颱風對菲律賓的考驗更是值得人類省思。

台灣為海島型國家,氣候變遷為台灣帶來慘痛的記憶,如2009年莫拉克風災造成高雄小林村滅村、2014年5月台北街頭已經出現36度高溫,以及近來漸趨頻繁的暴雨。自然棲地中的各式生物對氣候變遷感受更是敏感,櫻花鉤吻鮭數量減少、冬候鳥遷徙區域改變等,皆是自然棲地受到外在環境影響的結果。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於2012年正式頒布「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以其為台灣應對氣候變遷調適之主要原則,然而至今卻未有明確應變措施。另外,大眾似乎對此議題也無強烈認知。荒野保護協會於2014年進行「民眾對氣候變遷與棲地守護認知」問卷調查,發現民眾對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理解,仍有許多環境教育可以著力之處。即使一般民眾對氣候變遷有相當高的認知,卻對氣候變遷如何響棲地的理解頗為薄弱,竟有近六成問卷受訪者認為氣候變遷能夠改變棲地,適合更多生物居住,提升生物多樣性。

一直以來,荒野保護協會主要透過環境教育和推廣解說兩種方式推動棲地守護的相關工作。藉由棲地圈護,保留土地自然生長樣貌,促成生物多樣性的想望,並結合台灣各地志工夥伴的能量,因地制宜發展棲地守護。像是與新北市政府合作,認養「五股溼地」,透過分區規劃保留蘆葦,營造出河灣淺灘的棲息環境,使得世界級瀕危物種四斑細蟌於2005年開始以此為據點出沒,這是該計畫案的一項重大成果。此外,大量燕群也開始在此地棲息,使得當地成為賞燕季節時的熱門景點。

「新竹香山溼地」亦為荒野與新竹市政府合作的計畫。藉由移除過度擴張的紅樹林,避免附近河口的排洪受阻,讓有活化石之稱的「鱟」於2013年重回溼地棲息覓食。而「宜蘭五十二甲溼地」則為荒野與宜蘭縣政府的合作案,向地主承租土地後進行分區規劃,結合地方居民一同保留棲地,以回饋冬候鳥的美麗造訪。

現今必須面臨極端氣候考驗的我們,除了透過守護與教育的行動向民眾傳達氣候變遷對於棲地帶來的影響與衝擊,更時常呼籲:「民眾應從減碳觀念提升為氣候變遷調適觀念,而政府則須制定因應氣候變遷相關法案。」

對一般民眾而言,除了參考問卷調查的選項,做到在地生產、在地消費、不隨意放生棄養原生物種、直接推廣相關知識給親朋好友等,更可以參與環境保育團體的棲地工作坊或工作假期,深入了解氣候變遷的影響,並將環境保育概念融入日常生活中,以上方法皆有助我們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刊登媒體:Discovery雜誌中文版2014年七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