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田不要種房子 搶救宜蘭農田 民團發起連署

我們正在做的事: 

圖片來源:「守護宜蘭心價值」-搶救農田地景

種田不要種房子 民團發起連署

宜蘭近年來農舍驟增,10多個民間團體10月17日發起「搶救農田地景」行動,呼籲各界「種田不要種房子」。
 
雪山隧道通車後,宜蘭的農舍越來越多,問題也增加,引發民間團體憤怒。由守護宜蘭工作坊、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社團法人宜蘭縣公民監督聯盟、宜蘭社區大學、羅東社區大學等10多個民間團體,上午在員山鄉一處農田舉辦「搶救農田地景」行動,高喊「種田不要種房子」,作家小野也前往相挺。
 
在這場行動中,這些團體也在休耕的農田中,畫出「NO」及農舍的圖樣,表達訴求。
 
這些團體說,農舍問題起源於民國89年的「農發條例修正案」,因大幅放寬農地分割買賣的門檻,且對象不限農民,加上農地可以興建農舍、政府執法不力,從此農田消失破碎,農地炒作、社會資源使用不公、農業生產環境惡化、農村地景迅速劣變,耕者無其田的世代也再度來臨。
 
他們表示,全國的新建農舍有7成集中在宜蘭,雪隧開通後變本加厲。2010年以來,以平均每年700棟的速度增長,等於每天增加兩棟,這些豪華農舍多做為度假別墅,或變相經營民宿餐廳、家庭式工廠,散布的農舍不僅破壞完整的田園地貌,也讓農業生產環境埋下污染隱憂,增加公共設施成本;農地快速流失,難以因應迫切的糧食危機,凸顯「農發條例修正案」早已悖離立法意旨,亟需檢討修正。
 
這些團體要求,落實農地(舍)農用、縣政府要訂定地方自治條例,保護宜蘭地景與優良農田、要求中央政府修改相關法規,遏止農舍濫建。未來,他們也將舉辦連署活動,號召更多團體響應,並舉辦多場論壇,希望有關單位重視這個問題。
 
小野表示,政策的錯誤,破壞宜蘭過去的農田與地景景觀,這個問題與食安問題一樣。過去在維護宜蘭地景的人都是少數人在做,希望大家共同響應「搶救農田地景」行動的訴求。
 
報導媒體:中央社
 
 

NO農舍 搶救宜蘭農田

由守護宜蘭工作坊發起,荒野保護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等多個團體聯名響應的「守護宜蘭心價值─搶救農田地景」活動,昨在員山鄉發表宣言,指良田蓋農舍讓土地破碎,座落在蘭陽平原的農舍已破萬棟。農地炒作造成高地價,劣變的農村地景讓「耕者無其田」的時代來臨。
 
宜蘭縣農田水利會統計,宜蘭縣有7萬9000餘名農民,來自外縣市的農民近3萬人,近十年來宜蘭縣增加約7000棟農舍,連同在十年前就存在的農舍,座落在蘭陽平原的農舍已破萬棟。
 
守護宜蘭工作坊指出,農舍問題起源於89年《農發條例修正案》,放寬農地分割買賣門檻,對象不限農民,全國新建農舍7成集中在宜蘭,99年起每年以700棟速度增長,「假農民」享受農民福利,真農民卻買不起農地。
 
農民代表黃國添說,雪隧通車後外縣市民眾大舉來宜蘭「種農舍」,食物已經短缺,農地卻愈來愈少,政府一定要修法。作家小野說,取得農地的都不是種田,都是蓋房子,如果連農田都保不住,豈不悲哀?
 
各團體在休耕的農地上踩踏出NO農舍的圖樣,並提出落實農地(舍)農用,要求縣政府訂定地方自治條例保護地景、農田,中央修改農發條例第18條等相關法規,遏止農舍濫建等三大訴求。
 
宜蘭縣副縣長吳澤成表示,落實農地(舍)農用與訂定地方自治條例,縣府已在研擬當中,宜縣府也會建議農委會,促使中央修改農發條例。
 
報導媒體:中時電子報
 
 

宜蘭種田不種房 民團阻農舍濫建

守護宜蘭工作坊昨舉行「守護宜蘭心價值,搶救農田地景」連署行動誓師大會,要求落實農地農用、縣府訂定自治條例護良田、中央修訂農發條例,遏止農舍濫建,吸引廿多個團體響應,作家小野也到場力挺。
 
NO農舍字樣 20餘團體誓師
 
國內近幾年新建農舍,有七成集中在蘭陽平原,宜蘭每年新增七百間,不但農田完整性遭破壞,也影響耕作;許多豪華農舍變成度假別墅,或變相經營餐廳、民宿,地價也隨之飆漲,真農民買不起農地,面臨耕者無其田困境。昨天這場誓師大會現場,主辦單位特地在農地上設計出大型「NO農舍」字樣,訴求「種田不要種房子」。
 
「捍衛好山好水好農田!」發起人李寶蓮說,農舍問題源自於十四年前的農發條例修正案,因大幅放寬農地買賣門檻,一發不可收拾,導致農村地景變調、農業生產環境惡化。她決定發起搶救行動,透過網路連署開「第一槍」,再辦論壇、街頭宣講,發展成公民運動找出路。
 
宜蘭農田水利會會長許南山說,最近抽檢宜蘭縣三百五十條農田排水溝,其中八十五條含微量重金屬,雖符合國家標準,但水質若持續惡化,未來恐影響糧食安全;水利會堅持農田灌溉溝禁止農舍搭排,為農業生產環境把關。小野則舉紀錄片《看見台灣》為例,片尾美好鏡頭便是宜蘭小農耕作畫面,希望宜蘭全力保護良田。
 
縣府稱建請中央修法
 
宜蘭地政處處長黃志良回應,已定期查緝縣內違法農舍,制定加強稽查行政法規因應,並建請中央修訂農發條例,重新規範農地買賣及農舍新建;另對農民資格設立認定標準,以利地方政府依循辦理。
 
報導媒體:自由時報電子報
 
 
 

環團發起守護宜蘭心價值─搶救農田地景行動

雪隧通車不到10年,宜蘭快速淪陷!守護宜蘭工作坊等20幾個團體發起「守護宜蘭心價值」─搶救農田地景行動,強調農舍議題的權益關係人,不僅是地主、建商和仲介,更是所有張口吃飯的台灣人,號召民眾一起呵護好山好水,督促政府落實「農地農用、農舍農用」,「種田不要種房子」。

全國的新建農舍有7成集中在宜蘭,雪隧開通後變本加利,2010年以來,以平均每年700棟的速度增長,等於每天增加2棟。「曾經任一角落都可遙望龜山島-宜蘭人的心靈故鄉,如今一幢幢的豪華農舍劃斷無垠天際線……」,
 
為搶救蘭陽,搶救台灣的文化價值,守護宜蘭工作坊、荒野保護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千里步道協會、社團法人宜蘭縣公民監督聯盟、宜蘭縣教師會等20多個團體今天在宜蘭縣員山鄉深溝村一處農田,舉行「守護宜蘭心價值」─搶救農田地景行動誓師大會,疾呼「種田不要種房子」,知名作家小野、宜蘭農田水利會會長許南山與代耕業者均到場聲援。
 
農地農用、農舍農用  修改農發條例遏止農舍濫建
 
「今日宜蘭,明日花東,後天全台」,主辦單位表示,農舍問題起源於2000年《農發條例修正案》,大幅放寬農地分割買賣的門檻,且對象不限農民,加上農地可以興建農舍、地方政府執法不力,從此農田消失破碎、農地炒作、社會資源使用不公、農業生產環境惡化、農村地景迅速劣變,耕者無其田的世代也再度來臨。
 
主辦單位指出,這些豪華農舍多做為渡假別墅,或變相經營民宿餐廳、家庭式工廠,散佈的農舍不僅破壞完整的田園地貌,也讓農業生產環境埋下污染隱憂,增加公共設施的成本。農地快速流失,讓地狹人稠的台灣,難以因應迫切的糧食危機。種種惡果,在在凸顯了《農發條例》早已悖離立法意旨,亟需檢討修正。
 
環團強調,農地承載著糧食生產、生活文化,水資源涵養,以及生物多樣等多重價值,是先民留下的珍貴遺產,是宜蘭人共同的驕傲,更是全台灣人所共享的文化景觀,號召民眾為守護家鄉田園挺身而起,一起督促政府¬落實「農地農用、農舍農用」,要求縣政府訂定地方自治條例,保護宜蘭地景與優良農田;中央政府修改農發條例第18條等相關法規,遏止農舍濫建。
 
報導媒體: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