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如何成為了一座綠色之島

我們正在做的事: 
我們正在做的事: 
我們正在做的事: 

報導媒體:紐約時報國際生活

去年春天的一個涼夜,在台北市寧夏路夜市,一個網名Peray的當地美食博主向我展示他最喜歡的攤鋪,這裡的小販售賣各種食物,比如遮目魚、碳燒墨魚和海螺。和亞洲的很多市場一樣,寧夏路像個霓虹閃爍的陳列室,充滿從附近海域運來的各種不可思議的海鮮。「魚翅湯在哪裡?」我問道。我以為這裡沒有任何限制。「這裡禁止銷售魚翅,」Peray自豪地笑道,「我們喜歡台北的海鮮,但是在島上你很快就能理解海洋的限制。」

亞洲的環保行動經常被描述為「時斷時續」,但是2012年,台灣在亞洲率先禁止銷售魚翅湯,它是中國大陸人特別喜歡的一種食物。這項禁令意在遏制過度捕撈,台灣後來又禁止捕撈海洋哺乳動物(海豹、鯨魚和海豚),這標誌着驕傲的綠色時代的到來,給整個島嶼帶來深刻變化。近些年,台灣採取更嚴格的動物保護措施,新建生態公園,更重視本土文化,並興建了一條高速鐵路,據估計,從2007年這條高鐵線路開通起,汽車尾氣排放有了大量減少,遊客可以乘坐它到達台灣的雨林、碧綠山溪和溫泉。這些改變使遊客人數迅速上漲——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稱,2014年上半年,台灣的國際遊客人次增長了26.7%,成為2014年遊客人數增長最多的地區。

鐵路擴建更好地展示了台灣的生物多樣性,或許也帶來了更嚴格的動物保護政策。與桃園機場銜接的捷運線路將於2015年開通,之後會開通與苗栗縣、彰化縣和雲林縣相連的新高鐵。苗栗縣離雪霸國家公園不遠,雲林縣是探索台灣荒野的出發點。這片荒野里有世界上最密集的一些蝴蝶和鳥類聚居地。這裡的紫斑蝶是台灣島的400種蝴蝶之一,因其收藏價值曾被賣往黑市。高速公路曾切斷它們古老的遷徙路線,高速路改道後,這種蝴蝶的數量開始回升。台灣黑熊經常被中國的大熊貓蓋過風頭。今年1月,台灣黑熊保護協會主辦了一個關於瀕危台灣黑熊的展覽。今年5月,台灣林業局為嚴重瀕危的白海豚設立了300平方英里的海岸線保護區。它是台灣的第一個海洋棲息保護地,據說是世界上第一個白海豚保護區。

中國不承認台灣的主權,製造了兩國之間的緊張局勢。中國的污染問題頻頻成為頭條,台灣卻開始了負責任的環保行動。中國在使少數民族邊緣化,而台灣把本土台灣話重新引入學校。今年4月,台灣的原子能反對者阻止了一個核電站的開發,敦促總統對能源問題進行全民公決,而中國正在建設28個核反應堆。北京的霧霾水平已達危險級別,而台灣公布了一個生態旅遊路線網,裡面散布着綠色建築,比如使用太陽能的北投圖書館,帶有下沉花園的大安森林公園地鐵站,以及一些新的生態公園,比如今年8月開放的九九峰生態藝術園區。

不久之前,台灣的蔥翠群山也籠罩在煙霧之下。「1991年,我每年只能看到一兩次台灣的內陸山脈,」史蒂文·克魯克(Steven Crook)說。他是長期定居台灣的一位英國僑民,是《布拉特台灣旅遊指南》(Taiwan Bradt Travel Guide)的作者。「現在,我每年能看到幾十次。空氣質量的改善得益於荒野保護協會和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非政府組織,它們教育民眾,保護棲息地,不斷努力確保政府和公司的胡作非為受到處罰。」

台灣的環保運動起源於本土文化。離台北25分鐘車程的烏來鄉是個水資源保護區,以山間溫泉和沿河遠足聞名,既可遠足、攀登,也可沿碧綠的南勢溪游泳。這裡的土著泰雅族有8000年歷史,他們的生活方式被奉為更加低碳的模式。烏來鄉主道上的泰雅婆婆美食店供應泰雅傳統美食,大多是蔬菜,比如南瓜餃子、竹筒飯和炒蕨菜。為了迎合不斷增長的生態旅遊市場,馥蘭朵度假酒店最近推出土著表演節目,比如火光閃動的音樂劇《米靈岸》,裡面有精心編排的擊鼓儀式,傳達出土著保護的信息。

「最大的變化是台灣人的態度,」克魯克說,「鄉村不再被認為是落後、無趣的,而被視為可以放鬆、鍛煉、了解生態、更好地理解台灣特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