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變沙坑 完全除淤 「下輩子吧」

我們正在做的事: 

報導媒體:自由時報

國內主要水庫淤積率高達三成以上,颱風來時留不住水,乾旱缺水更使不上力,政府清淤效率超低,民眾更譏諷要完全除淤,恐得等到下輩子。

南化水庫水位持續下探,水情是歷來同期倒數第4。(記者吳俊鋒攝)

專家批管理多頭馬車

環團、專家異口同聲表示,關鍵在於台灣不重視水土保持、集水區管理又是「多頭馬車」,呼籲政府應儘速統一管理權責。

南投縣仁愛鄉霧社水庫淤積率最嚴重、約達六十八%,過去霧社水庫有「碧湖」美譽,如今只要水位下降,「碧湖」變「沙坑」,讓老一輩的台電人與居民感慨萬千。仁愛鄉長孔文博批評,放任泥沙淤積,負責民生供水的水庫就廢了,但要清淤才能救水庫,政府不能因經費龐大就不做。

各地區水庫水情一覽表

石門水庫五十年來,淤積泥沙已占掉水庫三分之一的蓄水量。曾文水庫及南化水庫在莫拉克風災後持續除淤,但民眾批評,根本是「杯水車薪」,水庫已從「碗公變淺碟」,政府除淤牛步化,要完全除淤,恐得等到下輩子。

石門水庫蓄水量僅剩約一個月,翡翠水庫卻還有八成水量,儼然是另類「天龍國」現象。前水利署長、新北市副市長陳伸賢及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均指出,翡翠水庫有專門的管理機構,上游幾乎沒有盜砍、種植高山果樹等行為,水保能力好,面臨罕見大旱還可支援鄰近地區一半水量。

陳伸賢表示,其他水庫集水區管理呈現「多頭馬車」,從上游到下游各由林務局、水保局、縣市政府等管轄,各管各的,結果就是效率不彰;政府應趁機通盤檢討集水區管理權責,並從都市計畫思考劃設水源特定區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