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動來守護地球 Taking Action to Protect the Green Earth

我們正在做的事: 

報導媒體:Daikin Life & Air 季刊

地球暖化帶來的糧食危機與生物浩劫,已不再是陌生的話題,氣候變遷與環境保護皆是需要被正視的問題,隨著時代的進步,透過新科技與技術的交互運用,不止可以取代舊有對環境有害的物質,同時,在世界各地,也有不少有識之士,早就投身於環境保護領域,用行動來守護我們共有的這個地球。

溫柔革命──荒野保護協會

民國70到80年間,是台灣經濟蓬勃發展、景氣一片大好的時候,但在此同時,也是生態環境嚴重被犧牲、破壞的時候。以徐仁修及李偉文為首的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發起推動「荒野保護協會」的誕生,並於1994年登記成立社團,同時於1995年開始第一次籌備會議,自此這場守護棲地的溫柔革命便正式成行。

棲地守護,保存生態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到今年剛好滿20年,一開始至今的目標都是放在「棲地保護」,不同於一些公益團體針對某種動物或植物來推動保護或復育,棲地所指的是一個生態環境,包括依附在這個生態環境中生存的動、植物,都是協會保護的對象。協會所採取的辦法是透過購買、長期租借、接受委託或是捐贈來取得棲地的監護權與管理權,讓其在保護之下,恢復自然生機。例如與新北市政府合作,認養「五股溼地」,透過分區規畫保留蘆葦,營造出河灣淺灘的棲地環境,成立生態園區。「宜蘭雙連埤環境基地」也是個別具代表性的例子,去年再度取得經營管理契約,並朝環境教育場所認證的方向努力。

荒野保護協會的理事長賴榮孝也特別指出,其實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可以不衝突、並行共存的,聯合國與許多西方國家現在都強調永續發展的重要性,就是經濟、環境、社會的共同發展,生態、生活、生產的平行進行。例如因為生態被保護了,開發觀光經濟,增加在地的工作機會,讓當地人收入也能增加,就是一個好例子;此外,亦可以和在地有意願轉型成無毒耕作的地主進行契作,朝環境友善的方式發展。經由棲地保護,甚至只是一大片棲地的部份地區獲得圈護,就能如同保存了一個生態基金庫一樣,未來當大環境改變,也許有些過度開發的工業園區或設施不再被需要時,能藉由所保存的這個棲地生態基金庫,得以進行復育工作。

環境教育,改變思維

協會相信環境教育能夠從根本改變人的思維,也才能讓生態有機會得到守護。目前環境教育的重點放在孩子,從小建立對環境友善的觀念,同時能影響父母及家人,從家庭到社區再到社會,一點一滴的改變現況;因此創立初期立即籌劃兒童教育及親子教育,現今親子團已達到60團。另外,棲地守護方面,目前協會全台關心的棲地定點共有47個,每個定點均有6位以上解說員駐守,定期舉行定點觀察引領民眾更了解自己居住的環境;以及每年的大型倡議活動如地球一小時、地球日、世界海洋日、國際淨灘守護行動等,皆是讓民眾透過活動了解環境守護的重要,相信只要打開觀察自然的眼睛,每一個人都能看見這片土地的美好。

在20年的努力下來,荒野保護協會在全台灣共有11個分會、1個籌備處、9個聯絡處、4個海外荒野夥伴,擁有1萬6千多個會員家庭,其中活躍的會員也約有5千多人;但是賴榮孝理事長仍深深覺得有共識及行動力的人不夠多,政府不了解永續發展的概念,而一般民眾對於環保意識的覺醒不夠,仍迷失於經濟開發的利益中,現在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有些農民自己種的東西自己也不敢吃,就是自食惡果。所以荒野協會的努力目標是在全台灣能達到每個縣市有分會、每個鄉鎮有聯絡處,讓在地的人來決定當地經濟與環境保護的共存之道,愈多的人有環保的共識,就能影響政策,只要有10%的人有共識,就能翻轉政策的制定;走向制度而不是走向街頭,透過政府制定政策,才能加速永續經營的發展。如同理事長賴榮孝所說的,這是一場溫柔的革命,是守護棲地及自然生態的溫柔革命。

如果想要對台灣的自然生態有進一步了解,可以參加協會舉辦的生態導覽活動;協會也能安排推廣講師到社區、學校、公司單位演講。想要行動關心台灣的環保與生態守護,更可以加入成為會員,或者捐款贊助活動,也能受訓成為服務志工;從自身做起,進而影響周遭的人,以行動來為環保盡力。

附加檔案大小
Daikin Life & Air 季刊 No.30(第22~25頁)4.7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