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永續二期計畫 民團批太偏觀光

我們正在做的事: 

花東永續二期計畫 民團批太偏觀光

報導媒體:自由時報

花東地區永續發展基金十年400億大餅誘人,針對105至108年第二期計畫,台東縣政府提出95件、110億元爭取經費,昨天舉行聽證會,則遭公民團體砲轟,質疑多個計畫沒必要或重疊,請縣府三思。

「花東地區發展條例」於民國100年通過,縣府在101至104年第一期綜合發展實施方案中,獲得行政院核定28項基金補助計畫、共獲得8.98億元補助,第二期計畫從105至108年,預計9月送中央審議,昨天下午在縣府大禮堂舉行聽證會。

說明不到三百字 編九億經費挨批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長林義隆、執行秘書莊詠婷指出,縣府未針對現況評估,即提出多項新計畫,很大比例偏重在觀光面相,其中花東海岸至縱谷道路銜接計畫從東河泰源至延平鄉鸞山,要將農路拓寬為八米,說明不到三百字,就編列九億經費,說是為了要疏解車潮,但當地根本車流不多,也恐危及延平鄉穿山甲生態。

而台東體中至台東大學知本校區景觀道路工程道路拓寬經費高達四.八七億元,荒野也認為無必要,新園里反對養雞場設置自救會發言人巫化則質疑,這條路位在原住民傳統領域、卻未與在地居民溝通,當地也沒有車流量大到要開路。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痛批,縣府未釐清大方向,計畫互有矛盾,比如要管制富山漁業資源保護區遊客量,卻又要增加鄰近富岡港的遊客量,明明現在缺的是社福方面的人力,卻又要再蓋兒少及婦女綜合福利館等五個場館,蓋好了後續人力在那裡?

曾任職偏鄉國中的陳姓教師則沉痛指出偏鄉教育落後問題嚴重,她說教育部提出四個計畫,如要開辦面山學校,推動衝浪與自行車、熱氣球,到底是搞教育還是推觀光?要編列預算買兩部中型巴士跑遍偏鄉推動數位學習,還不如落實校內的電腦課程。

縣府各局處駁「攏是為觀光」

針對拓寬兩條道路問題,建設處長吳慶榮說明,這兩條路均早已列入地方生活圈系統,也是地方提出需求。觀光旅遊處副處長王國政也說明,觀旅處僅提出七個計畫,也針對不同階段、不同地區提出不同對策。教育部分,教育處長林輝煌表示,部分計畫是針對學生多樣化學習考量,並非為發展觀光。

 

台東教育計畫 遭批「像觀光」

報導媒體:聯合新聞網

台東縣政府昨天下午在縣府大禮堂召開第二期綜合發展實施方案聽證會,許多公民團體及關心台東未來的民眾與會。會中開放發言,公民團體認為縣府的計畫書中,許多自相矛盾、方向不明,更有上周才辭職的教師批教育處所提「像觀光計畫」,火力十足。

實施到今年已是第4年的花東發展基金,中央共挹注400億元經費,協助花東地區發展。台東縣政府去年95個提案中,總經費約110億元,最後只拿到8.98億元。縣府坦言,花東發展基金的餅雖大,但經費不好拿,推行的計畫裡能有收入回收,或能顯見效益的,較容易過關。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對計畫不禁搖頭,他說,目前社福方面明明最缺乏的是人力問題,縣府卻提計畫,準備蓋兒少及婦女綜合福利館等5個場館,就算蓋好了,沒有人力去執行,有用嗎?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長林義隆則說,縣府計畫從東河泰源至延平鄉鸞山,要將農路拓寬為8米道路,說為了疏解車潮,就編列了9億元經費,但當地的車流根本不多,大肆的建設,還會破壞目前正努力的穿山甲保護區。

一位想到偏鄉實現教學理想的陳姓教師,從台中到台東教書,懷抱著理想,卻看到偏鄉教師人力不足,教育體制竟無法協助解決問題,讓她徹底失望,上周已提出辭呈。她說教育處所提出的4項計畫中,「探索美力台東-遨翔四季young貌計畫」竟區分陸、海、空教學生去玩,「根本是觀光計畫」。偏鄉師資不足、不適任教師等問題,都沒解決。

台東縣政府回應,社福人力問題,已在其他的計畫與工作中進行。東河泰源到延平鸞山則是既定計畫,目前已完成部分拓寬;另外,教育處所提出的計畫,出發點是希望學生有多元的學習,而不適任教師問題,必須有客觀的認定標準,目前已有相關標準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