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黑面琵鷺棲地,法院撤銷茄萣1-4道路環評案

我們正在做的事: 

報導媒體:環境資訊中心

黑琵棲地不開路!法院撤銷茄萣1-4道路環評案

高雄市政府要在茄萣濕地開闢1-4號道路,茄萣當地居民不服環評審查結論,對市府提出行政訴訟,19日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宣判高雄市政府敗訴,撤銷原環評結論。

本案委任律師詹順貴表示,茄萣濕地是黑面琵鷺來台第二大棲地,本就不應開發,至於法官判決的理由,要等收到判決書後才清楚詳細判決內容。本案高市府仍可上訴,到場聆聽判決的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秘書長謝宜臻、茄萣生態文化協會理事長鄭和泰皆表示,為了黑琵棲地的完整,建議市府不宜開發這條道路。

茄萣濕地近年成為黑面琵鷺來台渡冬的重要棲息地,也名列國家重要濕地,然而高雄市政府卻在2014年7月17日通過在濕地中開闢1-4號道路的環評案,並在環評結論中提出但書,要求開發單位「於1-4道路開闢後,在黑琵棲息的季節以替代道路進行人車交通管制,此外要將1-1道路南區變更濕地公園,濕地公園保育利用計畫於審查通過後應在二年內完成施工,屆時1-4道路始可動工。以及每年黑琵棲息的季節不得施作工程。」

保育團體批評,這樣的決議匆促,並未解決黑面琵鷺棲地遭毀的疑慮,然而高市府旋即開始進行施工作業,環保團體和當地居民決定向法院提出行政訴訟。不過,工務局已於去年開始動工,進行1-1道路南區的公15濕地公園,預計濕地公園完成後,就要開闢1-4道路。

國家重要濕地  開發影響層面大

根據律師提出的訴狀指出,高市府針對茄萣1-4道路的環評審查不切實,不僅環說書資料不齊全,環評委員提出的諸多問題,都未經委員實質審查,僅由開發單位口頭回應後,就在會議當天有條件通過。且律師指出,當天環評決議的附帶條件並未經環評委員投票,也未記錄委員的綜合評述,認為高市府罔顧環評法的規定,環評結論應予以撤銷。

而最重要的是,茄萣濕地為國家重要濕地,且是一級保育鳥類遊隼和黑面琵鷺,以及二、三級保育鳥類的棲息地,開發案對於生態影響範圍大,本來就應採取迴避原則、採用替代路線,市府卻以有條件通過第一階段環評,明顯違反《濕地保育法》和《行政程序法》。

不過高市府認為,環評會議已經做到實質審查,並且決議附帶條件經環評委員同意可做好保育措施,對環境不會有顯著不利影響。

經濟效益差、耗費社會成本  濕盟呼籲花媽堅持環境價值

聽了法院判決後,鄭和泰表示,為黑琵擔心的壓力終於減輕了。謝宜臻則認為,環境權已是普世價值,尤其面對黑面琵鷺這種一級保育鳥類,且茄萣濕地為國家重要濕地,應該避免開發行為,市政府在考量補償措施之前,就應先採用迴避策略,而非破壞後再補償。

況且這條道路實際開闢的經濟效益,也一再遭到質疑,為了開闢一條900多公尺的道路不僅效益不大,反而耗費龐大的社會成本。

濕地保護聯盟呼籲高雄市政府尊重法院判決,不要繼續1-4道路工程,尤其民進黨已重新執政,希望陳菊能堅持當初創黨的環境價值(註),不要破壞環境,並能維護司法尊嚴,停止工程。

茄萣濕地近年成為黑面琵鷺的第二大棲息地,去年有超過200隻黑琵來此棲息渡冬,今年到目前為止,也有150多隻。鄭和泰說,接下來正是賞鳥的好時機,茄萣生態文化協會每週六、日都在茄萣濕地的八角亭進行賞鳥解說。

※註:民進黨黨綱第六點:維護生態環境。匡正過去破壞生態環境之經濟掛帥政策,確立生態保育及生活品質優先之原則。有關自然資源的開採及利用,化學物品的生產及使用,核電的投資等有關政策,均應先行嚴格評估。

 

報導媒體:聯合新聞網

開路破壞茄萣濕地 高院撤高雄市府環評

高雄市茄萣溼地是黑琵重要度冬棲息地,高市府前年底以人口增長、交通需求為由,通過在濕地中開闢1-4號道路的環評案,引發環保團體及居民抗議,質疑市府環評草率,環團、居民提出撤銷環評的行政訴訟,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前天撤銷環評。

高市環保局長蔡孟裕昨說,尊重法院的意見,待收到判決書後再研議後續處理。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合議庭認為,高市府通過的環評審查結論是屬於有條件通過環評,會議紀錄並未記載表決方法、結果,且參加人未依環評委員會的要求提供完整資訊。

環評會又未將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列入開發案相關周遭計畫予以考量,明顯違背環評法施行細則規定。

合議庭指出,道路開發對環境有無重大影響,是否需進行二階段環評審查,高市府環評並未充分斟酌,認定環評結論判斷違法,裁定撤銷環評結論,全案可上訴。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等環團昨呼籲市府放棄上訴,不要開闢該道路,以保全茄萣濕地的完整性。

環保局綜計科昨天表示,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是行政計畫,為指導方案,環評委員有據此審酌。

因環評委員會屬合議制,會議紀錄有列出討論結果,若有必要,會附表決方法。

茄萣濕地是台灣黑面琵鷺的第二大棲息地,去年紀錄到200多隻黑琵到茄萣度冬,但市府前年通過的茄萣區1-4號道路工程開發案,道路延伸茄萣區莒光路南段947公尺,將濕地一分為二,引發破壞水鳥、環境生態的疑慮。

但茄萣區公所在專案審查期間表示,當地居民有超過7成認同要開路,以貫通茄萣區南北,有助觀光、交通。環團則認為就算開闢道路,也無法吸引遊客,反而破壞生態。

 

報導媒體:中央社

反對開路 茄萣濕地護黑琵生態區

高雄市茄萣生態文化協會理事長鄭和泰今天向市府喊話,希望市府順應民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勿再提上訴,才能免於茄萣濕地被1-4號道路的開闢分割成兩處。

為了保護茄萣濕地免被道路工程分割,居民提起行政訴訟,市府被認定違反行政程序,撤銷市府環評結論;不過許可市府可以上訴。

市府環保局長蔡孟裕今天表示,將等收到判決書後再研議後續處理方式。他指出,市府依程序推動環評,過程合法,去年7月環保局審議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因為原計畫有修正,所以還要再進行環境差異評估。

市府工務局長趙建喬指出,長約947公尺的1-4號道路工程已進入細部設計階段,工務局依程序辦理,等環差通過就發包興建,工程概算約新台幣1億元。

鄭和泰說,以目前茄萣濕地的道路動線而言,根本沒有新闢1-4號道路的迫切性,當地沒有交通壅塞的問題;截彎取直闢1-4號道路,只會節省車行時間約90秒,他促市府尊重司法判決,還給生態候鳥優質的棲息地。

茄萣濕地是台灣可以欣賞候鳥最南的據點,每年約有近300隻的黑面琵鷺到此過冬;因為茄萣濕地有豐富的生態和魚類,因此吸引很多賞鳥客,市府還配合環境整理,設賞鳥據點,已成假日的熱門景點。

 

報導媒體:蘋果日報

守護黑面琵鷺 法院撤銷茄萣濕地開路環評

高雄茄定濕地是近年黑面琵鷺來台渡冬的重要棲息地,但高雄市政府在前年通過開闢1-4號道路並通過環評,引發當地居民與環保團體不滿,認為市府倉促開發勢將破壞黑面琵鷺棲地,因此提行政訴訟,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昨判高雄市政府敗訴,應撤銷原環評結論。仍可上訴。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理由認為,茄定濕地名列國家重要濕地,政府卻沒有完整的保育計畫,而高市府計畫開闢1-4道路前,並未提供詳盡的資訊給環評委員,環評委員提出的諸多問題均未經過實質審查,僅由開發單位口頭回應後就在會議中通過。

此外法院也認為,當天環評決議的附帶條件並未經環評委員投票,也未記錄委員的綜合評述,表決方式已違反環評法相關規定,因此判決將環評結論撤銷。

12名提告居民委任律師詹順貴表示,茄萣濕地是黑面琵鷺來台第二大棲地,本就不應開發,若照市府計畫開發,濕地會被切成「丁」字形,整個濕地也會因為道路開發消失不見。他希望高雄市政府不只不要再上訴,而是應該徹底打消繼續開路的念頭,「這條路其實只有九百多公尺,可以節省用路人多少秒數?根本沒有意義啊!」

 

報導媒體:自由電子報

茄萣濕地闢路環評 高雄市府敗訴

爭議多時的茄萣濕地一之四號道路(銜接莒光路)開闢案,因在地居民不服市府環評審查結論,對市府提出行政訴訟,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前天宣判高雄市政府敗訴,撤銷原環評結論,本案高市府仍可上訴。

此案可上訴 市府尚未表態

環保局長蔡孟裕表示,還沒收到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書,不知敗訴理由,要看判決具體內文,清楚法官撤銷理由後,再決定下一步。

法官認為,市府通過環評審查結論,屬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但會議紀錄未記載表決方法及結果,又未提供完整足夠的資訊進行環評審查,加上該次環評會未將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列入開發案中,明顯違背環評法施行細則,認定所做判斷自有違法,判決高雄市政府敗訴。

茄萣居民分成贊成和反對兩派,茄萣生態文化協會理事長鄭和泰和濕地保護聯盟認為,為了黑琵棲地的完整性,市府不宜開發一之四號道路,建議不要再上訴;崎漏里長邱美麗則痛批這項判決沒有道理,將嚴重阻礙地方發展。

茄萣濕地已成為黑面琵鷺來台度冬的第二大棲息地,也名列國家重要濕地,市府於前年七月十七日通過環評案,環評結論並附有但書,要求開發單位在道路開闢後,在黑琵棲息的季節,以替代道路進行人車交通管制,一之一號道路南區將變更為濕地公園,濕地公園保育利用計畫於審查通過後二年內完工,屆時一之四號道路始可動工,每年黑琵棲息季節不得施作工程。

反對濕地開路的茄萣居民,不服市府環評審查結論,委託律師詹順貴提出行政訴訟,主張茄萣濕地為國家重要濕地,也是一級保育鳥類遊隼和黑面琵鷺,以及二、三級保育鳥類的棲息地,開發案對生態影響範圍大,本應採迴避原則、尋找替代路線,市府卻有條件通過第一階段環評,明顯違反「濕地保育法」和「行政程序法」。

高市府認為,環評會議已做到實質審查,決議附帶條件,並經環評委員同意可做好保育措施,對環境不會有顯著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