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職人帶你打開五感,今年夏天愛海零距離
【2016年愛海無距】海洋職人帶你打開五感,今年夏天愛海零距離
不論我們身在臺灣本島任何角落,與海的距離都不會超過100公里,認識海洋,是展開守護的第一步。今年夏天,荒野保護協會在新竹安排四場精彩的海洋講座,透過生態職人之眼,帶領民眾打開五感感受海洋與陸地交織的生命交響曲,並邀請民眾於9月10日親身參與淨灘行動,為海洋母親盡一份守護心力。
公益免費講座,線上報名者將優先入場
第一講:08/19(五) 臺灣潮間帶生態之美
主講/陳楊文(台灣海洋生態作家)
浮潛台灣婆娑之洋.美麗之島
潮間帶是潮汐的絕對高潮和絕對低潮間所露出的海岸,蘊藏著豐富的生態活動。生活在一座島上,我們忙著向內或向外張望,卻始終沒有低頭,發現最豐饒富沃的寶藏。陳楊文說:「……進入水中,是燦爛卻寧靜的世界,伴我度過青春歲月。只是接下來的歲月,公路巨龍帶來人潮與垃圾潮,慢慢掩沒這個私屬花園,只好不忍離去。二○○五年再訪,往日的七彩珊瑚礁被優養化海藻覆蓋,成為一片海中草原--這是我二十年後的環境見證,然而再二十年、再二十年後呢?」
海洋,並不是我們的水族缸,而是生命的起源,我們的母親。
○報名網址│點我報名
第二講:08/26 (五) 永續海鮮-從餐桌拯救海洋
主講/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執行長)
別讓年年有「魚」變成一種奢求
科學家警告,2048年人類將面臨無魚可吃的窘境,我們正是能吃到野生海鮮的最後一個世代。製編「海鮮選購指南」的邵廣昭老師說,「飲食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就像你為什麼不吃老虎、獅子、大象、犀牛?為什麼我們難以下嚥,是因為我們有保育觀念,知道這些動物不該吃。但海裡的老虎、獅子、大象、犀牛不就是鯊魚、鮪魚、旗魚嗎?為什麼我們吃它們的時候卻這麼津津有味,一點都不覺得罪惡呢?」許孩子一個永續的未來,不讓臺灣成為無魚之島。
○報名網址│點我報名
第三講:09/02(五) 海洋廢棄物的前世今生
主講/陳人平(海湧工作室 創辦人)
帶著便當盒旅行的愛海行動家
我們都在便利生活的時代下出生,不過別忘了,塑膠這類的石化產業還不到一百年歷史而已!由於臺灣的多元飲食與外食文化,產生了相當大量的一次性廢棄物,根據 統計臺灣一年就用掉了 180 億個塑膠袋,幾乎是整個歐盟的四倍之多。透過海洋廢棄物的分享,讓聽眾知道過度依賴石化產品的習慣,將會帶來 什麼問題,並從中反思,我們該怎麼改變生活方式,來減少使用一次性的產 品,進而維護環境與自身健康。
○報名網址│點我報名
第四講:09/09(五) 新竹溼地的美麗與哀愁
主講/張登凱(荒野保護協會 資深解說員)
古名竹塹的新竹,不僅是臺灣有名的風城,更有著大甲溪以北最大的潮間帶溼地—香山溼地。假日穿好長袖衣服,坐著慢慢觀賞螃蟹世界,無論是牠那身上外表艷麗的色彩,還是可愛滑稽的模樣,或是沙上跑、泥裏鑽的能耐都會讓您驚嘆這驚奇的生命世界。黃昏時坐在堤岸還可欣賞有名的香山夕照,海天一色金碧輝煌,紅冬冬的夕陽慢慢的墬入波心,偶有倦鳥飛過幾隻,此景畫面真叫人陶醉。如果說科學園區是新竹的東方之珠,那麼香山溼地就是新竹的西方之寶。透過荒野職人之眼,看見新竹溼地的豐富生命故事。
○報名網址│點我報名
09/10(六) 國際淨灘行動
1. 活動訊息刊登於台灣科學園區同業公會網站http://www.asip.org.tw 「工安環保月」。
2. 本案聯絡人王梅霞,電話:(03)5775996#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