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初埤生態浮島工作坊展現跨域合作
荒野保護協會 攜手在地力量
林初埤生態浮島工作坊展現跨域合作
2025.09.20
生態浮島展現跨域合作
由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黎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及天雷營造有限公司共同合作,於今(20)日在林初埤舉辦「生態浮島工作坊」,為傳統埤塘管理注入新的生態思維。
本次活動吸引非常多位在地民眾與志工熱情參與,大家透過親手搭建生態浮島的實作體驗,進一步了解傳統蓄水如何與生態保育、環境教育相互結合。
傳統埤塘的挑戰與解方
林初埤屬內政部公告之國家級重要濕地,卻長期面臨外來種植物與魚類入侵的威脅。例如吳郭魚大量啃食原生水生植物,使得水域生物多樣性下降;傳統埤塘為了滯洪、蓄水增加水深,使原生植物生長不易。
在此背景下,人工生態浮島提供了兼顧「蓄水需求」與「生態保育」的最佳方案,不僅能成為水生植物的新棲地,還能讓埤塘重獲生態平衡。
工作坊亮點:從學習到實作
活動當天,首先於大竹國小展開前導課程,荒野保護協會講師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領民眾認識人工生態浮島與台灣本土水生植物。生態浮島上的植栽,不僅為多種生物提供棲息地,更透過根系發揮「天然清潔工」的功能,有助於水質過濾與淨化。
隨後,參與者在荒野保護協會志工的指導下,完成三座生態浮島的搭建。浮島主體由竹材製成,栽植了多種適應南部氣候的原生水生草本植物,並特別栽種台灣原生木本植物如水柳、水茄冬,兼具固碳與生態價值。
孩子們與家長一同捲起袖子動手參與,不僅認識了家鄉的水域環境,也在心中萌生守護自然的使命感。
生態保育的未來展望
目前在宜蘭鴛鴦湖、雙連埤等重要濕地,都已見到人工生態浮島的顯著成效,全台各地的案例亦顯示其能創造棲地、淨化水質、改善景觀。
荒野保護協會表示,希望透過這次林初埤的行動,能號召更多單位投入推廣人工生態浮島,共同展開跨域合作,推動生態保育、環境教育與景觀改善。同時,也期待能引導在地居民持續關心嘉南埤圳濕地,攜手守護這片珍貴的生態園地。
關於荒野保護協會
荒野保護協會成立於 1995 年,是以推廣自然生態保育、環境教育及公民參與為核心的非營利組織。透過全台各地分會與志工的力量,協會長期致力於推廣環境守護行動,期盼與社會各界共同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續未來。
新聞聯絡人
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
江小姐/06-2607259/staffs-tn@wilderness.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