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綠博,學環教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黃振福(荒野保護協會宜蘭分會秘書)、汪俊良(荒野宜蘭分會志工)

2016年宜蘭綠色博覽會開始了!古早,武荖坑溪相傳有砂金,吸引許多人翻山越嶺來此淘金,耗費時日,花光了盤纏,卻什麼也沒淘到。「武荖坑,無了了……。」當時的臺灣還是自然寶島,生態豐富但不稀罕,武荖坑其實地質特殊,只是不產金。後來,又來了一批淘金客,開始挖山產製水泥,卻汙染了武荖坑溪、濛蔽了蘇澳、冬山的天空。所幸80年代的縣政府大力執行青天計畫,天空真的又青了,武荖坑溪也清了。

清澈後的武荖坑溪令人驚艷,吸引了當時想推動環境教育的縣府,於是將此地選為五所林間學校之一。依此精神,將這裡規畫成當代亞洲最大的露營地,催生綠色博覽會,為環境教育學園的推動跨出第一步。而後,終於在2012年成立了武荖坑環境教育中心,正式執行80年代的夢想。

任職於武荖坑環教中心,同時也是荒野夥伴的俊良老師,照例在每年12月邀請荒野保護協會、關渡自然公園、臺北市立動物園、野柳自然中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福山研究中心,以及羅東自然教育中心、深溝水源生態園區、無尾港環境學習中心等一起來規劃綠博期間的假日特色親子環教活動,與世界地球日活動。

這次討論,負責籌辦綠博的小黑,也向大家介紹本期綠色博覽會的主題:「糧心」,言中提到了蜜蜂大量消失對農業的巨大影響,打算以此議題,向大眾展示蜜蜂與人的密切關係。我們對這個議題很有興趣,建議擴大策展狩獵蜂在生態農業上的重要角色,後續也協助狩獵蜂生態的展示規劃,在尋覓「糧心」的初衷下,返思古早的生態農業循環,找回人與天地萬物原本密切的關係。

假日親子環教活動的規劃討論,齊聚一堂的各單位也將各自關懷的環境重點設計成適合親子體驗的小活動,在綠博期間的每個假日,透過遊戲、活動、影片等方式,向來訪家庭呈現,傳遞環境與生態的美麗和重要性。美麗的環境已經不是生來就有,而是需要人們細細地守護、保存。在荒野保護協會還沒誕生之前,就有一群人注重家鄉的一土一水,心心念念、用心守護,把窮山惡水的宜蘭,仔細保護成今天的好山好水。

時代一直在演變,環境的守護需要持續有人接力,如在棲地的關懷、在山河的巡守、在農耕的返璞、在環教的推廣。誠摯地邀請荒野夥伴,來到宜蘭武荖坑,慢慢地參觀綠博,體驗齊聚在這裡的各地環保夥伴精心設計的各種環境活動。然後,漫漫地走向鄉間,比如五十二甲溼地,比如雙連埤,找找也剩不多的土溝溪流,邂逅活跳跳的鱉與蝦、聞聞稻草的味道、竄出的水鳥;遠望山嵐、白雲出岫,親身感受前人保存下來的,自然的美好,與補充為環境盡一份心的動力。

武荖坑環境教育中心自2000年起,宜蘭縣政府於武荖坑開辦「宜蘭綠色博覽會」,以展覽、會議、表演、遊憩等主題,經由互動、知性及寓教於樂之活動設計,傳播綠色概念、傳遞自然生態、能源、生物科技與環保精神。引領全國民眾用更多元的角度感受自然資源、認識農業議題,探索環境永續發展。

2012年3月,宜蘭縣政府配合環境教育法實施,由教育處、環保局、工旅處共同設置武荖坑環境教育中心,同年5 月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7月起對外營運中心環境教育課程推廣,辦理學生戶外教學、種子教師培植與課程開發工作坊、教師戶外教學體驗暨實務操作研習、結合北臺灣環境學習中心辦理相關課程與活動等。

2016年綠博期間推出11套精彩的環境教育特色課程,內容涵蓋生物多樣性、水資源、考古文化探索、定向越野運動以及氣候變遷等多元議題。各類戶外教學方案及專業進修課程,適合學校團體、機關單位預約報名參加,體驗武荖坑在地的優質環境資源及認識當今重要環境議題。此外,於每週假日時段邀請環境教育團體,包含荒野保護協會、關渡自然公園、臺北市立動物園、野柳自然中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福山研究中心、羅東自然教育中心、深溝水源生態園區、無尾港環境學習中心等,共同規劃特色假日親子環境教育推廣活動。

展館規劃「過去、未來與現在」系列特展內容,帶領民眾認識武荖坑地區的自然環境與生態特色,傳達環境教育理念、引領民眾與蘭陽學子對家鄉環境有更進一步的深刻認識。期許透過特色課程的研發與教學活動的實施,以及本場域多年來辦理綠色博覽會的經驗、聯結的資源與蓄積的能量,發展出具有縣本特色的課程內涵,賦予武荖坑公共空間全新的多元運用價值、推廣生態、水資源與環境教育,成為進行鄉土實察、戶外學習的優質場所。

附加檔案大小
荒野快報286期第14~15頁1.13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