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古城牆「台灣府城垣小東門段殘蹟及小西門」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圖/王雪美〈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志工,自然名:月桃)

       荒野22週年年會系列活動,於9/10上午分三條行程進行,其中「探訪古城牆」活動是由台南分會的夥伴張榮哲〈自然名:蜘蛛〉帶領著夥伴們在充滿歷史韻味的府城中尋找寶藏。出發前,大家看著蜘蛛帶來的台南地形圖,一起複習台南歷史。

       蜘蛛告訴我們,早年城牆的搭建是為了保護城裡的人,清朝在平定朱一貴之亂時,開始在台南築城牆;後來到了甲午戰爭,日本人因為明治維新推行現代化,所以把城牆拆了。而同一時間,台灣也因為日本人來台建設,成了中國地區第一個有自來水的地方,當時提供自來水來源的溪流叫做「德慶溪」(也就是現在台南排水北幹線)。

       本次的「探訪古城牆」活動,就是沿著德慶溪上游步行,經過地下道後,一路往東走,可以明顯感受到房子高低落差,以及被河道切出來的遺跡。路途中,可以看到兩旁獨特的建築結構,房屋與房屋之間,留有走道,在現今建築中已經很少見。眾人並肩漫步,古城台南有著許多日本時代遺留下來學校,包括成功大學、台南一中,這些建築內部的格局相似,都有一整長排的辦公室或教室空間,校園內一定有個用紅磚蓋成小禮堂,牆上還清清楚楚留下曾經被轟炸的彈痕。來到台南一中,還可以清楚地看到當年東門段的城垣殘跡。

       看完城桓,分會夥伴們帶領大家發揮想像力,試著在台南地圖上,想想應該如何建城牆,才能保護城裡,人民安全。「台灣府城垣小東門段殘蹟及小西門」位於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內,鄰近成功湖、榕園和成大館、舊文學院兩座日式建築,呈現南北細長帶狀分布。小東門段殘蹟,建於1777年,為成功大學歷史最悠久的古蹟遺址,為原先府城勝跡小西門,1970年因道路拓寬由府前路遷入現址;小西門則落在小東門殘跡,城門與門樓顛倒,是個很有趣的顛倒世界。在這裡,許多遊客來此郊遊、拍照,更可遠眺殘蹟遙想其當年風采。荒野的夥伴們在此發揮想像力,並運用許多精巧的模型,動手模擬重建城門與城牆。

       整場活動下來,台南分會的夥伴們,透過生動的故事敘述,讓大家更深刻瞭解當地的地理與歷史,同時也藉由有趣的體驗活動,讓大家動手又動腦的激發想像力。有別於一般的古蹟導覽,讓我們更能身歷情境感受當時的歷史氛圍,留下深刻的印象。

       府城人文薈萃的歷史韻味,讓人體會到時光洪流的些許滄桑,荒野前理事長李偉文曾說「環境保護是條沒有終點的道路」,在環保這條道路上,只有將眼光放遠、重視永續,後代子孫才能享有美好的環境,而非在歷史中回味。

 

附加檔案大小
303_p12-13_0927.pdf4.9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