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連埤溼地守護的小革命!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圖/雙連埤環境教育基地

激起親子團共同響應的漣漪

珍貴的雙連埤溼地

溼地素有大地腎臟之美名,然而現今台灣的溼地因環境污染、開發而逐漸消失,保護溼地已成為國際議題,更是宜蘭縣政府十分重視之課題。雙連埤是一座千年歷史的天然湖泊,擁有多種稀有水生植物與保育類動物,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亦是國家級溼地。

根據專家統計,雙連埤的105科321種維管束植物中,水生植物高達 112種,占了台灣原生水生植物種類的1/3以上,其中不乏假紫萁、水社柳、水虎尾、田蔥、鬼菱、石龍尾、絲葉狸藻、蓴菜、華克拉莎、寬柱莎草、日月潭藺等特有及稀有水生溼生植物,物種豐富度更是全球排名中的佼佼者,堪稱是台灣水生植物的天堂。

除了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外,更有全台唯一的「天然浮島」,浮島由各種植物長年累積、堆疊而成,且已有多次於颱風季節隨著強風漂移改變位置的紀錄,為難得一見的自然奇觀。

雙連埤溼地的水質危機

雙連埤溼地早期因不當開發行為而曾受到破壞,宜蘭縣政府已於2004年將雙連埤劃設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但近年學術單位在進行雙連埤區域之水質監測發現,水域長年有持續性的氮汙染源進入水體,表示農業活動施用化學肥料對於雙連埤水體造成優養化影響,而農業活動還會有農藥及除草劑進入水域的問題,雙連埤屬於粗坑溪支流之一,對宜蘭地區居民自來水供應亦有影響,更必需重視。

荒野推行的友善農業契作

2010年起荒野與緯創人文基金會以雙連埤生態教室為基地推動環境教育。2014年荒野開始與在地小農試行4分地的友善農耕契作,並引導荒野北區親子團以「家庭支持型農業」進行2分地的認養,以團購方式先預付金額,收成時一起採收、分配作物,而風險與維護則由支持的家庭與農民共同承擔,透過契作讓利潤回歸農場,使農民有意願改以無化學肥料、農藥的方式栽種,也無須為銷售問題擔心;而參與契作的家庭,除了親身體驗了耕種的辛勞與採收的樂趣外,透過「吃的力量」友善了土地,間接地進行了環境的保育。

未來規劃

友善契作只是開始,終點與目標則是雙連埤溼地的守護,這當中的連結與運作仍充滿各種的挑戰與討論的空間,目前緯創人文基金會與荒野親子團也已投入了相當多的資源與人力,但未來仍需持續的努力,避免過往努力功虧一簣,而對於未來友善契作的規劃與工作重點如下所述,希望藉由公部門的投入與企業民眾的參與鼓勵,能使地方逐漸完成產業的轉型,當化學肥料、農藥不再持續進入雙連埤水域時,宜蘭的水質危機才能真正獲得改善。

  1. 以友善農業契作方式結合宜蘭縣府資源或在地團體來做永續農業的推廣。
  2. 持續推動家庭型支持農業,讓更多農友加入友善農耕行列。
  3. 製作永續農業教案進行環境教育與對外推廣。
  4. 建立行銷通路,解決農民生計疑慮,能安心的以友善方式持續耕作。
附加檔案大小
荒野快報271期第12~13頁10.04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