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會訊息

[嘉義分會] 【公告】嘉義分會八月份服務時間
八月份嘉義分會服務時間請見下方公告:1.分會僅有一位專職服務,偶需外出洽公、會議或辦理活動、課程。可事先聯繫分會,避免白跑一趟。2.如遇臨時活動或突發狀況,服務時間還有可能異動,請以分會網站公告之資訊為準。3.如無特別標示,標示「早」的服務時間為 09:00-17:00,標示「晚」的服務時間為14:00-21:30。標示「會務整理日」、「休息日」、「例假日」、「國定假日」、「補休」、「特休」、「戶外或其他地點」則無開放。4.為使各分會會務運作順暢,經第九屆第七次常理會同意:自109年3月起,全會每月第一個週一為會務整理日,會館暫停對外開放。

[台南分會] 荒野台南 河溪組七月踏查行動紀錄
7/26(日)溪流調查記錄 –六甲北勢坑溪文字紀錄與照片 荒野台南河溪組組長 薄荷工區下游的小支流,保有尚未被開發原始的美今年初嘉義林管處『六甲區北勢坑野溪治理工程』剛剛完工(點位: 23.226942, 120.427269),北勢坑溪位於烏山頭水庫上游集水區內,工程保全對象是烏山頭水庫及道路,因為橫跨溪流的道路既有箱涵基礎掏空,有危及人車通行的疑慮。工區上游道路下游工區,白色這隻固床工若能複式斷面中央開口讓水流順暢是否會更好明年再來踏查時生態能夠恢復多少工區下游原本的河道較窄,工程施作順便於轉彎處將河道打開,應該可以改善側岸沖刷土砂流失的問題。此工程較特別的是:護岸採用預鑄箱型槽,長度約120m,這種護岸工法初期看起來似乎對生態更友善,後續我們應該將此處列為河溪小組長期追蹤紀錄的點位。工區下游,台灣南部野溪就是這種美竹林下有許多可能是楠西澤蟹的洞穴路途中有一段道路旁出現這樣的治理工程,不僅變成三面光,水溝中間這些水泥結構物好像是要用來擋土砂的,真是無言的設計啊

[新竹分會] 【與荒野趴趴走】蝴蝶的家/五色鳥
文、圖/五色鳥、茉莉、咖啡豆、蜜蜂圖/八哥與各組提供活動地點/清華蝴蝶園日期/2020年07月18日即便是酷熱的夏日,為了一窺清大蝴蝶園秘境,一群大小朋友甘願放棄在家吹冷氣及假日睡到自然醒的特權,不畏炙熱,來到清華蝴蝶園。而最令人感動的是今天還有民眾來自屏東及台北。這些大小朋友不畏炎熱、不怕路遙,也許就是為了與蝴蝶和自己及孩子有一段美麗而浪漫的邂逅。 活動一開始由召集人八哥利用撲克牌將參加民眾分成四組,並且介紹清華蝴蝶園創立的目的和意義。同時也希望民眾可以藉由今日走入蝴蝶園的活動,能够因爲喜愛蝴蝶而認識蝶園生態進而體認環境保護重要性。活動開始前先來張大合照 活動規劃分別由四組組長依所分的組別,依原規劃的四個區塊依序帶領民眾解說。四大解說區塊: A區:終南小徑~涼亭花園 B區:榕樹廣場~慈塘 C區:榕樹廣場~球場 D區:配水池花園 第一組(風船葛、茉莉、蓮花)蓮花說:這裡是蝴蝶們的大餐廳,請大家仔細觀察有什麼蝴蝶會來這裡呢? 在毛辦蝴蝶木的葉面上有著一隻橙端粉蝶的幼蟲正抬起頭胸部並膨大鼓起,比擬做一條小青蛇,且讓我用放大鏡瞧一瞧。茉莉說:我們來找找長穗木上的三腳蟹蛛在哪裡?看著小螳螂在草地上跳來跳去,大夥好奇的彎下腰來開始找螳螂哇嗚!水柳樹的葉子上竟有一顆極小的卵,小朋友好奇的仔細觀察卵的顏色和形狀。 難得一見的螳螂孵化竟然活生生在我們的眼前上演,在驚喜感動之餘也發現小螳螂看起來真像一串蝦皮啊! 啊!在那裡!小朋友看到肥滋滋的黃裳鳳蝶的幼蟲,開心的大叫,大人也連忙拿起手機記錄這可愛的黃裳鳳蝶幼蟲。 父母分享孩子參加活動返家後還會繼續去翻圖鑑找答案;小朋友也分享今天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藍色蜻蜓與小螳螂的孵化。YA!活動結束後,第一組組員開心的合照。第二組(烏烏、鷦鵻、咖啡豆)大手牽小手;鵁鵻牽著雙胞胎姐妹花一起探究蝶園祕境。 烏烏介紹透明櫃時表示: 有些蝴蝶的幼蟲數量非常少,所以為了保護牠們不被天敵吃掉,所以會把牠們和所在的植株移入櫃中。另外也曾經放入黃裳鳳蝶的幼蟲因為牠除了食量驚人,化蛹前還常常將食草環剝而導致枯萎,故稍加隔離。 鷦鵻說渡邊氏東方蠟蟬是蝴蝶的好鄰居,是台灣蠟蟬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黑亮的複眼,長在黃色口吻的基部,口器為刺吸式,以吸食樹液為食。遇到騷擾會以橫向的方式移動身體躲藏於樹幹後。烏烏說蝶蛾本一家,蝶是蛾的一部分,常藉以觸角和活動時間做區分。由於民眾一直找不到停在毛辦蝴蝶木的橙端粉蝶幼蟲,烏鳥只好引導民眾發現幼蟲;原來綠色幼蟲就在綠葉主脈,其因有明顯的保護色所以很難被發現。活動結束後,第二組組員也來個開心的合照。 第三組(黃槿、艾草、五色鳥)艾草和小朋友一起尋找山棕上藍紋踞眼蝶的卵。 黃槿發現樹枝上的秘密-人面蜘蛛,並說明蜘蛛編網的目的,而蜘蛛網的彈性與韌性也讓科學家動起將蜘蛛絲做成蜘蛛網防彈衣的想法。 黃槿說在野外觀察野薑花的花苞時,如果看到花苞上有蛀食孔,通常都是白波紋小灰蝶幼蟲的傑作。小女孩因發現蝶卵而獲得艾草做的栩栩如生的紙蝴蝶非常開心。 黃槿介紹盤龍木時特別叮嚀大家要好好保育它,因為小紫斑蝶只鍾情於盤龍木,若植物滅絕,恐怕再也見不到小紫斑蝶了。 五色鳥說一株馬利筋就是一個小生態系。除了可以見到金斑蝶幼蟲啃食葉片外,還可能見到夾竹桃蚜蟲、瓢蟲、螞蟻和蜘蛛。 五色鳥說山黃梔除了提供天然的黃色色素外,綠灰蝶也會將卵下在果實的凹槽處,孵化後幼蟲會鑽入果實吃果肉,並利用其空間化蛹,一旦羽化就要立即自小洞爬出,不然就會被困住。 小朋友發現黃裳鳳蝶深褐色的蛹,五色鳥也提供蛹的識別圖鑑並分享活蛹與死蛹的簡易區分方式。小朋友收穫滿滿,大家開心的留影。第四組(紫燕蝶、蜜蜂)蜜蜂介紹各式各樣蝴蝶卵的形狀,如像蛋糕、像高爾夫球、水晶球....。紫燕蝶介紹鷹爪花是翠斑青鳳蝶的寄主食物,而民眾也對鷹爪花環聚的果實很好奇。紫燕蝶找到華他卡藤上的淡紋青斑蝶幼蟲,小朋友瞪大眼睛仔細的觀察。潺槁樹上有2個像水餃形狀的,是什麼呢?原來是臺灣瑟弄蝶(大黑星弄蝶)幼蟲在潺槁樹上做蟲巢。白裳貓蛺蝶(豹紋蝶)頭上的犄角像小鹿角。想要找豹紋蝶的幼蟲就在較低矮的朴樹或石朴上的嫩葉背面上就會有機會發現牠。蜜蜂分享了自己家種的柑桔類植物,引來許多鳳蝶來產卵,這隻就是可愛的無尾鳳蝶寶寶哦!你瞧!小男生是不是看得目瞪口呆呢? 紫燕蝶介紹食茱萸的老樹幹會有短硬瘤刺,民眾透過陽光可見葉片佈滿腺點,葉片具有香氣,可食用,餐廳常做刺楤煎蛋料理。活動圓滿結束後,大家開心的留影。本次活動最吸睛的獎品:會飛會動的蝴蝶摺紙 特別感謝總召集人八哥(晉清)費心規劃活動路線並提供蝴蝶摺紙影片給參與夥伴,整場活動也因美麗而生動的紙蝴蝶增色不少。另外也非常感謝所有夥伴,因為大家的正能量,才能讓這場趴趴走圓滿順利。 夥伴名單如下: 第一組 純敏(風船葛)丶季芸(茉莉)丶美香(蓮花) 第二組 伊仙(烏烏)丶淑慧(鵁鵻)丶凰珠(咖啡豆) 第三組 淑滿(黃槿)丶淑芬(艾草)丶惠菊(五色鳥) 第四組 瑞珍(紫燕蝶)琇敏(蜜蜂)

[新竹分會] 【油羅田】水稻田收割開課 + 手牽手的盛夏割稻體驗/鍾建男
文、圖/鍾建男活動地點/內灣油羅田日期/2020年07月18日旻宜與名鈞頭戴斗笠,站在今年三月中插秧前處。準備戴手套、執鐮刀下田割稻囉! 還記得今年初春,在春雨綿綿的季節裡體驗插秧的時刻嗎?刻意不穿雨鞋,是為了與土地進行一場零距離接觸。伴隨細雨,將秧苗一株株插進黝黑的泥土上,不熟稔的動作,雖把秧苗插得歪歪斜斜,經過四個多月的時間,肥沃土地的滋養下,飽滿黃澄澄的稻穗映入眼簾,靜靜等待收割時刻的來臨‥‥‥照片1早上七點,在古老師的帶領下,同心協力將脫穀機推向田裡,應是割稻前的暖身吧。照片2身體蹲下來,左手一把緊握水稻,右手專注舞著鐮刀,將一株株稻子慢慢割下。頂著豔陽,伴隨流汗,這是你們人生第一次體驗收割。未來,仍有許多等著你們努力後靜待收割的事物,也要像今日一樣,努力以赴哦!照片3將割完的稻穗送進脫穀機,讓穀子飛舞慢慢落下聚在一起。無奈,或許是對高溫的無言抗議吧,運轉沒多久,機器便罷工了!照片4眾人齊力將一方水稻收割並捆綁完成。罷工的脫穀機形影孤單,脫完穀粒的稻草安靜地躺在田裡。眾人早躲在樹蔭下看著小朋友腳泡田圳溝水裡乘涼去了。 謝謝古大哥不辭辛勞地解說收割技巧,雖說脫鼓機運行沒多久便故障,導致後續無法進行稻穗脫穀作業。大家仍團結合作將割後的稻穗用繩子綁好後,再一束束帶進竹棚下倒立安放。 也謝謝許大哥分送的西瓜,瓜甜汁多的西瓜,在勞動後享用更顯可口。也謝謝志工招待的冰涼甜點與涼茶,因為有您們無私的分享,在酷熱收割時節,既消暑也增添人與人和大自然的和諧關係。

[新竹分會] 【第15期兒童環境教育志工】食農教育-鹿寮坑坔之旅/柔柔
文/柔柔圖/柔柔、小娟、秋風、Garfy、佳純、淑敏活動地點/鹿寮坑土改場(新竹縣芎林鄉華龍村3鄰207號)活動日期/2020年07月11日(六) 很久很久以前...... 新竹縣芎林鄉華龍村的舊地名叫「鹿寮坑」,原是泰雅族人沿溪獵野鹿、搭草寮休息的地方,亦指鹿寮坑溪流經的村落;今天荒野保護協會的兒教夥伴們齊聚一堂,從新竹分會前往荒野第23期解說員,淑玲姊的農場 - 柿藥園,準備在這裡進行我們的食農體驗! 一到柿藥園,便看到充滿熱情與活力的淑玲姊,以及她晾曬、排列整齊的蝶豆花。稍待片刻後,淑玲姊講解起鹿寮坑這片土地時,眼睛充滿光輝,那是充滿生命以及對這片鄉土充滿熱情的人才能擁有的眼神;她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也正像她所排列的蝶豆花一般,斑斕、精彩、有紀律的,充滿愛。 從淑玲姊的口中得知:原來啊,鹿寮坑這片小小的土地之前一直默默無聞,直到幾年前一次頭前溪汙水事件的爆發,才漸漸「開啟名號」,闖入世人的眼睛內。但,這樣的聲名大噪,對美好而清幽的鹿寮坑,真的公平嗎? 在座的兒教小夥伴紛紛歪著頭,認真傾聽著。隨著淑玲姊的解說,我們了解到了鹿寮坑一直是一個不被人關心的小村落,裡面的居民認真生活,努力活著,經歷了幾番炒地皮,村裡進駐了一些工廠,而工廠排放的廢水,影響了下游用水人的權益,下游的都市人才用反面的角度認識了這個鹿寮村,然而對他們真的公平嗎? 工廠並非居民期望他們進駐的,也並非居民教唆工廠排放廢水,但飲水人卻將無法飲用乾淨的水,怪罪於華龍村的居民頭上。 淑玲姊笑著說,有時候就是這樣,你要深入去接觸,相處,才能了解一件事的全貌。 其實鹿寮坑土改場是很特別、特殊的農耕地。 土改場是由社區理事長詹榮妹與馮家地主簽約5年,無償提供焿寮坑一塊2分地,將鐵皮屋倉庫利用在地竹子打造成竹屋形式的菜中堂教室,做為堆肥技術,農業知識的交流平台,並闢建示範農園,希望讓農民見證不用農藥、化肥,也能種出優質蔬菜。 且因華龍村有許多農民因為年紀大,已無法耕種;為此,社區也順勢推出把社區荒地變成社區農場的方案,由地主簽約5年無償提供土地給社區使用,透過換工等共勞共食的做法,推廣自然農法。 目前,已有一名地主提供2分大的柿子園,這處1號農場就取名「葉淑玲柿藥園」,除了保留柿子樹,還種植中藥草和藥用蔬菜,現在已有2號、3號等更多農場,讓珍貴的土地資源不致於被閒置浪費。 這裡所種植的植物、水果、農作物,都不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在淑玲姊的帶領下,有些自發的居民開始嘗試無藥農園,要給大家食的健康,做的健康。 剛開始有些居民半信半疑,覺得:「我們農藥都是一大把一大把的灑,怎麼可能不用農藥就能種菜呢?」 但淑玲姊做到了,他自豪的說,現在他有三個無藥農園、一個不關籠的養雞場。因為不灑農藥、食蟹蒙,鳥兒等仰賴小蟲維生的掠食動物回來了,因為不將蛋雞關在籠子裡,雞產下的蛋都又香又健康,甚至晚上還能看到雞睡在樹上的奇景。 因為鹿寮坑土改場也不使用化學肥料,所以淑玲姊開始研究起有機堆肥。她說,一開始最受到居民反對的就是堆肥要堆在居民家門口,怕引起的臭味讓人卻步,好在有新的居民能夠出借土地,而堆肥小團隊也確實的讓有機堆肥沒有半點味道,且因為不使用化學肥料,種出來的菜都又香又大,非常健壯。 只是啊,這堆肥可不簡單,頭幾個禮拜每天都要將肥料「移山移山晾晶晶」,把堆肥從左移到右,從右移到左,再讓它們做一個完美的日光浴,才能有效的發酵,讓肥料被分解。 但好在華龍村居民的鼎力相助,初期的堆肥材料都是使用華龍村能取得的農廢料,讓事情進展順利,也恭喜淑玲姊,再得到豐收的果實後,與農民協定再簽10年! 稍作休息後,喝著特別的紫蘇茶的小伙伴們拆成了兩組,一組是快樂農耕堆肥組,一組是農家生活快樂廚房組。 民以食為天,既然是食農教育,吃,農,當然是重要的兩個環節囉! 堆肥組很認真的堆著肥,體會到了愚公移山的難處,也真的有將堆肥捧起來「聞聞看」,咦,還真的沒有味道呢! 大人小孩不禁愉快的在農地裡玩了起來,有說有笑。 一方面廚房組也認真的進行著,先去摘採了2號農園的蔬果,摘了好多好多長豆、地瓜葉、茄子、紫蘇、九層塔,準備要慰勞辛勤的「農夫」們。 經過一番努力,好多菜上桌了!雖然今天吃素,卻是一個很好的「食療」。 感謝天賜予地的養分,感謝雨水賜予大地豐沛,感謝大地賜予我們肥沃,一切生命鏈就是如此息息相關。 吃飽後,稍作歇息,準備前往溪邊玩水囉!淙淙溪水在怪石林立中奔流,滿山翠綠與藍天白雲倒映水面,不時水中閃出點點銀光,仔細一看,竟是溪魚在水中翻轉覓食,魚鱗反光。小朋友與大人開心的在溪邊玩水、踏青,好不快樂!只有乾淨的水源,才能引來美麗的蛾/蝶。 其實呀,這些在溪裡的小魚身負重任,目的是為了要看看工廠有沒有排放廢水,鹿寮坑野溪依傳統砌卵石方式,建構親水區,加上民眾以維護自然生態為己任,除樹立警告標示,並自組河川巡守隊,嚴禁釣魚、捕魚、電魚,且經常有居民前往餵食,封溪多年後,保育有成,如今魚蝦成群。 玩完水後,我們來到了石爺石娘廟,聽起了關於「石爺石娘」的故事......原來啊,在昔日的華龍村六鄰的鹿寮溪邊有兩顆一大一小的石頭,而四周又布滿許小石頭,狀似相依相偎,情景宛如和樂的一家人,因此被村民作為信仰中的石爺、石娘。 在2003年初,華龍村民擲筊,為石爺、石娘安排成親,移居土地公旁。民眾將重八點四公噸的石爺、四公噸的石娘吊上岸,分乘以花朵裝飾的大花轎遶境。村民敲鑼打鼓,出動媽祖、城隍爺出巡證婚,也安排牛車、花鼓、龍隊、獅隊、八音與花童陣助興,讓近十五噸的石爺與石娘在數百歲的老茄苳樹前合影,再安座在村內土地公廟邊,讓石爺石娘成為第一對領有結婚證書的神明唷! 客家人將土地公、土地婆叫做「伯公伯婆」,對於龍華村的居民而言這是一份長久以來的信仰、習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入鄉隨俗、即為去接受他的文化,去了解他的故事,於事啊,我們開車前往的土地公廟裡,進行下一項任務! 淑玲姊給了我們一項挑戰,將夥伴分成兩組,要替鹿寮坑想一套「一日遊方案」,來推動鹿寮坑的觀光,並且讓來到龍華村的居民都好好認是這個美麗的土地;那麼評審是誰呢?就是我們的「伯公伯婆」囉!我們要使用擲筊的方式,看誰獲得最多的聖杯,就表示伯公伯婆十分滿意! 第一組小組呈上了他們的「企畫案」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收費太便宜,伯公伯婆頻頻給出無情的笑筊。再更改方案後,伯公伯婆終於同意給了三聖杯! 第二組也提交的企畫案,一開始伯公伯婆不同意,再將企畫案的名稱修改成「伯公伯婆─鹿寮坑我皂你」後,順利得到四個聖杯收尾! 淑玲姊也笑著說,若此項企畫真的執行,我們一定要回來幫忙,大夥頻頻點頭。在歡聲笑語下,一行人嘻嘻鬧鬧,吃著冰涼仙草蜜、甜滋滋的芒果,種了四串被松鼠吃掉三串的超甜芭蕉,以及沁涼酸爽的梅茶...... 我們踏足了鹿寮坑清澈的水,吃了土改場孕育的食物,了解了關於鹿寮坑,關於龍華村的歷史,在身口透過食物被療育之餘,心,也被這充滿了愛的土地給滋潤。就在這身心獲得滿足的一天後,收穫滿滿且快樂的結束了此次的鹿寮坑坔之旅。

[雲林分會] 變色龍的自然手繪之旅
想走入自然,隨時可見美妙的驚喜花開的燦爛、大樹灑滿地的果實及種子好喜歡蝴蝶美麗的展翅、松鼠調皮地追逐、鳥兒吱喳地嬉鬧該如何記錄下與自然交會時的美好呢!?手繪講座將帶領你一起享受自然觀察與繪畫交織而成的樂趣分享講師如何用鉛筆或隨手可得的畫具,捕捉自然生態野趣之美從自然觀察到繪畫表現,享受描繪自然的趣味由變色龍親自告訴您如何從一個素人進入到荒野保護協會成為解說員,慢慢走進自然繪畫這條旅程,邀請對自然及手繪有廣大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共襄盛與!【講 師】蔡昇倫(變色龍)【活動日期】2020.8.07【活動時間】19:30-21:30【活動地點】荒野雲林分會

[雲林分會] 荒野雲林分會-嘉南雲峰步道定點觀察
雲林草嶺村的嘉南雲峰步道,就像阿里山的縮影般,擁有發達的石壁地形、豐富的原始林相與森林步道,雖然長達4公里,卻讓人輕輕鬆鬆就能品味山林優游的快意。歡迎大家一同來參加!【解 說 員】羅右翔(亞克路)【經 歷】現任草嶺國小教師、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荒野保護協會推廣講師【活動日期】09月05日(六)9:00-16:00,名額有限,額滿為止。【對 象】一般民眾【費 用】免費【報名網址】即日起開放報名 https://pse.is/UG36G

[雲林分會] 荒野雲林分會-0822二崙步道定點導覽
步行約一小時,全程林木遮蔭,昆蟲及鳥叫聲不絕於耳,沿路並設置有生、植物解說牌,是百條步道中唯一的一條沙質步道,走起來有別於一般的土質或石塊區步道,因處於溪邊,植物大都是防風林種,又有別於一般步道的樹種,鳥類也多屬海鳥或候鳥,值得細細研究。歡迎大家一同來參加!【解 說 員】陳宏綺(愛玉子)【活動日期】08月22日(六)8:30-11:30,名額有限請在08/19日15:00前報名【對 象】一般民眾【費 用】免費【報名網址】https://pse.is/R4PKP【注意事項】請帶帽子、水壺、鞋子(不建議穿露趾涼鞋或拖鞋)、防蚊液、午餐自備、保險自理,如遇特殊狀況活動取消,將以手機簡訊通知,否則照常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