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會訊息

[花蓮分會] 【分會公告】5/15-5/26專職上班狀況

2017-05-15

●5/17-5/18(三-四)專職公出宜蘭雙連埤生態教室兩天,分會雖休館,然上班時間08:30-17:50分會電話(轉手機)及電子信件接收沒問題................................................................................................●配合5/21(日)推廣活動上班半天08:30-12:30,下午休息;5/23(二)上午公出:長橋里參加說明會(上班)08:30-12:30,下午休息................................................................................................●5/26(五)為休息日--休館一天。(電話不轉接總會)................................................................................................特此公告~~

[高雄分會] 【公聽會】5/19(五)上午10時「台27線中興至大津段拓寬改善工程(13K+250-19K+959)」第一場公聽會@六龜區公所

2017-05-11

事由:「台27線中興至大津段拓寬改善工程(13K+250-19K+959)」第一場公聽會時間:106年5月19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地點:高雄市六龜區公所會議室分會小叮嚀:依據公文內容,目前尚在土地徵收前階段,開公聽會是為了聽取意見。有興趣關心的伙伴,可以撥空出席。在此階段建議先蒐集資料,了解狀況,若覺得有持續或提高關注層面的需要,可以把資料和問題帶回來分會找伙伴們一起討論。在會議現場若有需要發言,請先以個人名義發言。

[台東分會] 【荒野週五見】泰勒之路-走讀琅嶠卑南道,穿越時空的對話

2017-05-11

時        間:2017/5/19(五)19:30~21:00地        點:台東誠品二樓藝文空間講        師:卓幸君  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專案經理內容簡介: 1887年5月,鵝鑾鼻燈塔駐守員喬治‧泰勒從南岬行腳至卑南,留下沿途所見所聞的珍貴紀錄。時隔130年,我們循著泰勒的足跡走讀琅嶠卑南道,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回溯百年前的圖像、見證當代風華,在古今交錯中重新認識這條承載醇厚歷史的古道…。

[桃園分會] 【親子團】桃園分會親子一團招生中

2017-05-11

荒野保護協會自成立之初即非常重視兒童教育,我們始終認為在可塑性高的兒童期如能擁有美好的自然經驗,在其成長過程中是深具意義的。因此除了每年定期舉辦的兒童自然體驗營及種子老師培訓外,於2001年的春天,我們成立了全國第ㄧ個炫蜂團,2007年秋天更成立小蟻團。我們將以更積極,更有效率的形態,展現落實兒童教育的決心,為廿一世紀的台灣培養守護環境生態的小小尖兵。荒野親子團隸屬於荒野保護協會的親子教育委員會,是一常態性以兒童、青少年及其家長為主的親子共學組織,依孩子們的不同年齡階段規劃有小蟻團、炫蜂團、奔鹿團及翔鷹團。荒野桃園分會親子一團炫蜂團成立於2013年的8月,成員為小學三年級至五年級的中高年級學童;2014年的8月小蟻團成立,成員為幼稚園大班至小學二年級的學童;同年八月成立奔鹿團,成員由小學六年級至國中八年級的青少年組成;而我們翔鷹團,正蓄勢待發,因緣俱足時將振翅翱翔,該團將由國中九年級至高中二年級的青少年組成。也許您會期待子女能在活動中獲得許多自然知識,事實上那只是活動中必然的收穫,並不是活動目的。我們深信,自然萬物才是最好的老師,自然本身即具有自我解說的能力,只是居住在水泥叢林的人們,由於生活長期嚴重與自然環境疏離,已聽不懂他們所使用的語言罷了。而小朋友天真無邪、具有熱忱和充滿活力,同時與生俱有強烈好奇心與求知慾的天性,只要陪伴他們重回大自然,激勵他們接觸自然,體驗自然、欣賞自然進而愛護自然,未來他們的成就將會超乎我們的想像。我們依據團員的所屬分團,規劃適合的活動。活動目的即在野外透過生態遊戲、故事、唱跳、自然創作和生態劇…等多樣且趣味化之活動形式,吸引團員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循序漸進的導引開發他們的潛能,去發現自然、學習自然並從自然體驗中獲得啟示,結交「大自然」這個可以陪伴孩子一輩子的好朋友;並逐步具備自然觀察家的能力和特質。荒野親子團,除了重視「生態教育」之外,「生活教育」與「生命教育」也是我們引導的重點,在活動中,我們會觀察不同孩子的特質,適時的利用機會激發孩子們的潛能,同時師法自然,在自然導師的教導下,學習接納大自然的能量成為自己的生命底蘊,為成長過程補充源源不絕的心靈滋養。今年將開放對外招收小蟻團、炫蜂團和奔鹿團的孩子數名,我們希望透過2017年6月4日招生說明會的場合,讓孩子和家長可以和我們經過雙向溝通與交流,如果您我雙方的認知相近,而有加入桃一親子團的意願,我們將邀請家長及孩子參加團集會。我們誠摯地邀請您及您的小朋友一同加入,請您在詳閱下列說明後,並與小朋友做充份的討論,幫助他了解我們團的精神及活動性質,做為報名的考量。 謝謝您!                                         招生日期受理報名期間:2017年5月18日(星期四)晚上8點起至2017年5月28日(星期五)下午10點止說明會時間:2017年6月4日(星期日)上午9點(8點半起報到,9點準時開始)說明會地點:荒野保護協會桃園分會地址:桃園市中壢區普光二街122巷10號(中山東路二段 普仁國小正後方)桃園分會地圖 (連結請按住CTRL再點選連結文字,便於開啟網頁)電話:(03)283-0944、(03)283-0284招生對象小蟻團:我們預計邀請總共12位孩子加入小蟻團。蟻一:2017年暑假過後升大班的孩子男生6人、女生4人。蟻三:2017年暑假過後升小二的孩子男生1人、女生1人。 奔鹿團:我們預計邀請總共6位孩子加入奔鹿團鹿一:2017年暑假過後升六年級的孩子男生3人、女生3名。入團須知以下為加入桃一團之必要條件,請父母仔細研讀後,再考慮讓孩子入團。< >本團只招收荒野保護協會會員家庭之子女,請非會員家長於確定錄取後完成入會。請先確定能每月出席一次團集會,每一名團員,至少需有一名家長陪伴至活動結束。倘若每年12次團集會期間,缺席達活動次數四次以上(含四次),亦無法向團務會議提出可被接受之理由,即視同自動離團(如於入團前退團,可按照剩餘團集會次數,按比例退還活動費)。離團後如要再度參加,需依新入團程序重新提出申請,亦無法享受優先入團權。桃一團團員家庭,有義務參加親子團導引員基礎訓練(基訓),並與夥伴輪流擔任導引員。桃一團工作團隊成員都是由家長組成的志工擔任,未擔任工作團隊的家長應義務協助團隊、提供各式協助(如活動設計、交通探勘、安全巡查、攝影記錄、資訊、財務…等工作)。為了團隊的傳承與身教的考量,每位家長皆須輪流擔任工作團隊,使桃一團能持續長久經營。荒野親子團每一個團員必須出於志願入團,父母或任何人均不能強迫其違背意願。入團程序請先詳閱本招生簡章,並由家長填寫報名表報名。參加說明會和面談,我們將依面談結果寄發參加團集會邀請函。新家庭請完成荒野入會,並繳交年活動費。收到參加團集會行前通知後,並參加三次團集會以上,屆時我們會請您和孩子仔細考慮是否正式加入桃一親子團。制服(活動背心)、荒野領巾及荒野帽請於確認入團意願後,親至荒野桃園分會購買或由育成會統一代購。桃一團將於適當場合慎重為團員舉行入團儀典,為其配戴領巾,頒給團章及團次章,歡迎成為桃一團之正式團員。團集會類型例行團集會例行團集會為桃一團之活動主軸,原則上每個月的第四個禮拜天舉辦一次(配合總會活動年度活動者除外),依照年度行事曆所製訂之日期、地點實施。除非有特殊情況或不可抗拒之天候因素必須改期或易地實施將另行特別通知外,請按每次寄發之行前通知按指定的日期時間至指定活動場參加。如因故無法出席請務必於活動前儘早向團長或小隊導引員或至協作平台的連結請假。特別團集會特別團集會每年將將不定期增加或合併於例行性團集會舉辦,主要活動為自然探險旅行、自然體驗營、配合荒野之大型活動、各解說定點自然觀察、社區訪問調查、綠色地圖製作、拜訪國家公園及其他與自然相關設施機關…等為主。育成會活動桃一團團員之父母為育成會之當然會員,團集會進行中除邀請部份家長參與擔任活動助理及觀察員外,其餘家長亦安排有同步活動。活動內容有認識荒野講座、親子團活動介紹、生活經驗分享、自然觀察與自然知識課程…等。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父母陪伴的,我們是一個非常重視父母參與的團體,所以父母必須承諾能一同參與每一次的團集會活動(每月1次團集會),依任務分工,除了陪小朋友一起活動外,亦需要父母加入活動的設計及提供各式協助(如交通、安全維護、攝影記錄、行政、資訊、美工、財務等)。收費說明荒野保護協會會員入會費:新台幣壹仟元整(親子團家庭必須先成為荒野保護協會會員,參加荒野保護協會之後,即不退費,終身只繳交一次)荒野保護協會會員年費:新台幣壹仟元整(每年元月繳交,當年度繳納之後,即不退費 或一次繳納貮萬元即成為永久會員,終身不需再繳會員年費)以上兩項費用請親至荒野保護協會桃園分會繳交或上荒野總會官網以信用卡繳納親子團入團費:入團費為新台幣壹仟元整。每位團員只需於確定入團後繳納,若退團後重新申請入團,則需再繳一次。本項費用將上繳至荒野總會,做為註冊及發展親子團教育基金。親子團年活動費:年活動費依所屬分團收費,小蟻團及炫蜂團年活動費為新台幣貳仟肆佰元整。奔鹿團年活動費為新台幣參仟元整。統一於每年八月團集會時繳納。本項費用將用來支付團集會、講師費、育成會活動及團務運作所產生之各項支出,如有結餘即移交下一年度統籌運用。年度結束時,將於團務會議中,依團長及財務所編列之下年度活動預算,再討論是否調整年團費。特別活動費:如特別團集會需以長途或長時間(例如過夜…)之方式進行,因此而產生之各項開銷則另行通知收取活動費。原則上本著參加者付費的精神,專款專用,以滿足活動需求即可,但若有結餘則移做團費運用。制服費:入團時須購買親子團背心、領巾、帽子、荒野綠T恤及團服T恤,做為日後集會的制服。並含有分會章、分團章、團次章等,請家長於制服上之規定位置予以縫上以表彰榮譽。報名在看過以上的說明,請您與您的孩子充份的討論之後,若決定加入桃一團,則請於2017年5月18日晚上20:00起 至 2017年5月28日下午22:00為止,填寫電子表單報名。(以下紅字連結請按住CTRL再點選連結文字以開啟網頁)步驟一請點選報名網址https://goo.gl/McraEW詳實填寫表單報名。電子表單於2017年5月18日晚上20:00起開放。步驟二請耐心等待我們寄發的說明會通知。我們將根據完成報名先後次序,及招收團員數,安排通知參加本團家長說明會及面談。如果您有任何疑問,請寫信到荒野桃園親子團行政組信箱E-mail: sowty.ad@gmail.com 桃一團工作團隊會儘速回覆您的詢問。說明會及面談在您報名之後,我們將預定於2017年6月4日 (星期日) 上午9點,準時在荒野保護協會桃園分會安排說明會,敬請被通知參加的家庭請務必將時間空下,參加說明會及面談,缺席者,視同放棄報名。說明會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您充分了解荒野親子團的運作和理念。我們將詳細向您說明我們的組織架構,分工方式及活動內容、引導方式……等,同時藉由面對面的對談,溝通瞭解彼此的想法與意見,請務必撥冗準時參加。地址:桃園市中壢區普光二街122巷10號(中山東路二段 普仁國小正後方)桃園分會地圖 (連結請按住CTRL再點選連結文字,便於開啟網頁)電話:(03)283-0944、(03)283-0284錄取面談之後,我們將以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您,告知您是否錄取,並請您於期限內親自至分會,或是到荒野官網線上繳納荒野入會費及年費(也可以下載繳費單),以完成報名作業,確保您的團員資格。接著我們將寄邀請書及年度團集會時間表到您的信箱,請您和您的孩子如期出席參與2017年8月27日團集會。特別說明本次招生錄取的新團員,請於參加三次活動後評估是否有意願入團,但基於團務運作考量,桃一團將根據團員家庭出席率以及參與度,保留是否核准入團的空間。荒野親子團是一個易子而教的團體,依任務進行分工,團集會當天孩子大部分時間跟著導引員進行自然觀察等活動。沒有輪值工作的家長,育成會將安排自然觀察、演講進修,自然物創作,或是團隊凝聚的活動。荒野親子教育的理念與特質 文:藍鵲(荒野親子團卸任總團長林耀國)蜂蟻團最重要三件事荒野親子團的推手~育成會桃園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團桃一團官方網站

[台中分會] 2017 愛海無拒 海洋影展 –台中場2017年06月04日~ 06月25日,7月02日

2017-05-10

[花蓮分會] 【休館公告】

2017-05-10

配合兩周變形工時,5/11(四)專職休息日,分會休館電話轉至總會有事mail或留言5/12上班時處理謝謝~~~

[台南分會] 【活動花絮】走讀曾文溪母親河

2017-05-10

文字整理:花蝴蝶 資料來源:台南分會曾文溪走讀·小組夥伴 20160406雪鴞  曾文溪源頭於阿里山脈海拔  2609公尺的東水山,主流全長138.5公里,流域面積1,176.7平方公里。流經嘉義縣阿里山鄉、大埔鄉與台南市楠西區、玉井區、大內區、山上區、善化區、官田區、麻豆區、安定區、西港區,在七股區與安南區間流入臺灣海峽。其支流有後堀溪、菜寮溪、官田溪、塔乃庫溪(達娜伊谷)等等。大埔鄉以上(曾文水庫東北側)為上游,大埔鄉與山上區之間為中游,山上區以下(大內區與嘉南平原)為下游。荒野台南分會舉辦「走讀曾文溪」系列活動,將曾文溪分成十二段,自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每月以一天的時間實際了解曾文溪及其相關環境議題,思考荒野在這些議題中該有的立場與選擇。我們從曾文溪出海口周邊的「曾文溪三角洲」開始,逐步往上游推進;最後在東水山的特富野古道完成整個走讀行程。曾文溪下游20160406野馬  2016年4月至6月,我們走訪大內橋以下的曾文溪下游。曾文溪在史上頻頻改道, 1823年以前,現在的七股區與安南區絕大部分地方都在「台江內海」內,那時的曾文溪是從現在的將軍溪(以前稱「漚汪溪」)出海。1823年的大洪水造成台江內海淤積浮覆,也迫使曾文溪第一次大改道,因而主流由鹿耳門溪出海,尚有南分流即是流入鹽水溪排水的「曾文溪排水」。自1911年後,曾文溪主流從現在的曾文溪口出海。每次河道變遷,都會造20170506海星成重大災難,因此曾文溪就被稱為「青瞑蛇」。長期擺盪的過程中形成了曾文溪三角洲,今台江內海也只剩下七股潟湖與四草湖。因此,我們的第一次走讀,就以這個「曾文溪三角洲」作為走讀的範圍。         國姓大橋河口段曾經年輸沙量達2818萬公噸多,上游受到河水沖擊至下游堆積出廣大的平原,曾有每年向西延伸35公尺的記錄。曾文水庫興建後,人為因素干擾土砂沿河道運行出海,如今出海處周邊沙洲有嚴重侵蝕的困擾。興築海堤、堆置消波塊,是我保護海岸的唯一選擇嗎?目前海中的消波塊為十幾年前的海岸線,海岸線被侵蝕倒退,國聖燈塔後移,防風林也經不起海水持續湧入掏空沙灘。清理水庫淤積,以填補海岸流失,似乎言之成理,只是如何做到?20160504雪鴞蔴荳古港文化園區倒風故事館、麻豆水堀頭遺址,為數百年前舊蔴荳港古碼頭所在地,昔日為往來台灣府城的內陸港埠,目前尚保留部分古碼頭遺跡原貌,因而我們能夠遙想當年碼頭貿易商船往來頻繁的昔日風華。一旁的倒風故事館建築外觀像一艘船,傾斜的外觀與亮麗的紅磚,在傳奇色彩濃厚的古航道旁點綴出一絲童趣。「倒風內海」因為八掌溪、急水溪等溪流的氾濫淤塞,終致水路運輸功能喪失,最後陸浮為平原。而今也只能由這僅存的遺跡緬懷歷史了。        政府原本有意在善化的曾文溪南邊開發人工湖,採取平地水庫的概念,利用豐水期曾文溪中下游河道多餘水量,進行水源調蓄運用,如能審慎評估人工湖對河川上下游的影響,做好河川流域整體砂土管理,藉此人工湖輔助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的蓄水功能,此計畫對整體水資源的運用或許是個好方案。西港區的檨仔林聚落可以說是曾文溪下游河道擺蕩的樞紐。昔日荷蘭人在曾文溪畔栽植三重之八卦形檨仔樹(芒果樹),檨仔林聚落先民傍水而居,卻也飽受「青瞑蛇」曾文溪水患之苦。1933年曾文溪治水工事施工,原聚落的住民被迫遷村。烈日下,曾文溪河床內的檨仔林舊庄頭所在地,早已不復見舊時果樹枝葉繁盛的景象。治水工事持續到1938年才完成。日人為紀念這個治水工事,就在堤防設置曾文溪治水工程紀念碑。        安南區境內曾文溪南岸的新吉工業區,是台南市政府開發的工業區,由於生態保育及廢水排放問題,此開發案有許多爭議,雖然市府承諾工業區污水將採高標零排放,全面回收再利用,但目前似無數據佐證可達到零排放標準。市府也在工業區內劃設4.28公頃環頸雉保護用地,期盼市府公權力可以監督達成允諾。        渡子頭村落因應八八風災時水淹一樓高而起造的閘門,有如一座城牆聳立在大馬路上,以防患未然,村中處處立有高度表,似銅牆般的閘門對久久一次,甚至不可能再如八八風災時產生的水患,或許可以保護渡仔頭,但阻止不了年輕人離去的腳步。究竟人該讓位給河道,還是人可以無窮盡地跟河流爭地,渡子頭的高牆值得參訪者省思。曾文溪中游      20160810雪鴞  2016年7月至11月,我們走訪曾文溪中游。曾文溪中游地區除了曾文溪主流之外,還包括了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玉峰堰、南化水庫與鏡面水庫等重要的水利設施。烏山頭水庫以灌溉農田為主並發電,還是自來水的主要原水之一,如今烏山頭水庫為曾文水庫的重要支撐者,協調曾文水庫的儲水,更是嘉南地區重要淡水資源來處。烏山頭水庫主要水源來自曾文水庫之放流水,於曾文溪東口堰攔引經3.1公里烏山嶺隧道送至西口堰調節後,再由喇叭口溢流管自由溢流入庫,供應臺南地區公共給水與嘉南大圳灌溉用水之需。烏山頭水庫大壩是八田與一採用特殊的「半水力沖淤式工法」完成的,迄今已有86年歷史,歷經921地震、八八風災仍屹立不搖。烏山頭水庫究竟應該繼續以農業灌溉為優先,還是應該逐步移轉支持工業建設(尤其南科)?南化水庫位於曾文溪支流之後堀溪中游,於民國83年7月完工正式營運,為供應自來水之單一目標水庫,其水源除南化水庫集水區流量外,另包括旗山溪甲仙堰越域引水量。水庫蓄水面積約104平方公里,满水位標高180公尺,原設計庫容量15,805萬立方公尺,民國98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來襲,南化水庫上游集水區邊坡崩塌嚴重,水庫淤積惡化。至105年9月測量有效庫容量僅剩9,689萬立方公尺。20161109雪鴞         玉峰攔河堰位於菜寮溪匯入曾文溪匯流口下游410公尺處,這裡有山上淨水場的取水口,經由山上淨水場每天供應台南4.5萬噸民生用水,因此玉峰堰為台南的重要水源,其集水區劃設為「曾文溪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這個保護區對維護曾文溪河川水質有很大的貢獻,但是常遭地方政客強烈要求解編。荒野台南分會為了維護保護區免遭解編,作了很多努力。由玉井玉豐大橋旁的鄉間小路進入曾文溪河床,可以看到遭流水侵蝕導致整個基岩(玉井頁岩)裸露,岩層中有許多化石。在此地曾文溪被西烏山嶺山脈阻擋,溪水侵蝕山脈形成兩支「牛魔角」矗立在溪岸,可觀賞美麗的壺穴地形。玉井的噍吧哖紀念館則正展示玉井 噍吧哖事件的英勇事蹟。曾文溪上游20161207雪鴞        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我們來到曾文溪上游。首先參訪台灣第一大水庫曾文水庫。南水局派出一位傑出的解說員,為我們作了長達六個小時的實地參訪與解說,讓大家可以充分了解這個水庫在水資源利用上的重要性、水庫工程的艱鉅及其當前面臨的難題。它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淤積,原設計總容量7.4億立方公尺,現在的有效容量恐怕只剩下4.6億。除了一直在進行的陸挖、抽砂,還有改善永久河道放水道用來作為排砂道、新建的防淤隧道,乃至計劃中的繞庫排砂。有沒有可能建造軌道車或流籠,將水庫淤砂直接運送至海邊填補海岸流失?在水庫上游的大埔情人公園,我們看到了仰慕已久的保育類山麻雀,這是水庫當局最引以為傲的保育成果,常常可以聽到水庫當局講述他們如何為了守護山麻雀而改變工程規劃。曾文溪上游在大埔拱橋下方匯入曾文水庫。大埔拱橋為伸臂式無橋墩的跨徑式橋樑,俗稱「無腳橋」,在橋上可觀賞曾文溪切割兩側山壁所形成的溪谷景觀。大埔攔砂壩寬20多公尺,深度近10公尺,是曾文溪進入水庫前最後一座攔砂壩,下游處是草蘭溪匯入曾文溪處,為曾文越域引水隧道規劃出口(引荖濃溪溪水),八八風災之後已經終止計畫。攔砂壩有沒有負面作用?曾文越域引水還值得繼續做下去嗎?在茶山部落,當地開元農場許場主為我們解說當地的水文地理。據他表示,身為茶山當地居民,經過長期的觀察,於100年時提出申請書建議水資局不要再做攔砂壩,因為只會讓泥砂回堵造成攔砂壩上邊的河床抬升,並且暴雨來時造成更大災難,應該改成作護岸及固床工。茶山大橋於101年4月完成,橋樑採大跨徑不落墩方式氣派壯觀,卻是花費2億元的蚊子橋。        我們的最後一站是東水山,曾文溪的源流處。本來的計畫是登上東水山,但因當天雨勢太大,為顧及安全,只走了東水山山腰間的特富野古道。特富野古道上的涓涓細流,可以說都是曾文溪的源流!步道上各種喬木、灌木、草本、地被、附生、寄生植物、菌類等,構成豐富且複雜的林相,形成多樣性的生態。這些層層疊疊可以分流雨水,減少雨水對土壤的衝擊,這是大自然的智慧。我們只要讓山林自然復育,讓嚴重影響山林水土保持的不當開發與種植(如山葵)走出活水源頭的山區,原始物種自有其應對機制。20170309雪鴞尾聲        十二次長時間的走讀活動,不太可能在一篇短文中盡述,還好我們有好幾位夥伴很認真地記錄他們的走讀經過與心得,放在台南環境培力組的FB社團裡面。期許自己透過這次走讀活動,對這條美麗的溪流能有更透徹的了解,也能有實質的守護。參與走讀讓我更親近土地,品味歷史,也開始嘗試去審思一些環境議題。感謝安排行程、導引的夥伴們。在今年5月至7月間,我們還要繼續辦理對外的分享活動,讓更多朋友分享到我們的心得與喜悅。

[花蓮分會] 分會公告

2017-05-10

今日晚班時間:pm12:00-21:00~~~~~~~~~~~~~~~~18:00後晚上休館,專職參加外部會議

[台東分會] 【野望影展在誠品】森林:陰影國度

2017-05-09

森林:陰影國度  The Forest: Realm of Shadows / 德國 / 43分鐘The Forest: Realm of Shadows / 德國 / 43分鐘· 時間:2017/5/20(六) 19:30地點:台東誠品二樓藝文空間森林往往帶給人們想像,森林裡總是有著奇特的故事。森林往往給予人們濃密、幽暗的意境,但那卻是人類介入之後才變成的樣貌。儘管如此,改變後的森林仍有許多令人驚喜的生態。在台灣,各地皆有不少歷經砍伐之後的再生林,那造成了什麼樣的變化,而人們又該如何看待已非原貌的森林?回顧本片,再次進入森林的故事。獲獎紀錄 2010電影藝術獎得主

[台南分會] 荒野台南六月份週五見免費專題講座場次

2017-05-08

每週五晚上7:30--9:30無需報名  歡迎準時入座 講座地點:荒野台南分會台南市裕農路288巷15號TEL:06-2607259第一場講座日期:6/9講題:給孩子的山林分享者:王彥龍/屏東縣霧台鄉愛鄉發展協會專員、綠色和平基金會專員鳳山創新前進基地聯盟理事講題介紹:好多人、好多聚落、好多族群都在辦尋根的活動,尋自己的根、尋族群的根、尋文化的根;可是,養樹爸爸卻說,他一點兒也不想去尋根。為什麼? 「因為我的根就在這裡呀!」 「這片山林這片土地,就是我的故鄉就是我的根,假使哪一天被迫要離開原鄉,被逼著要離開自己的根,往後子孫才會需要再去辛苦地『尋根』,所以我一點也不想要『尋根』。」 「不想要日後得尋根,就要先把自己的山林鄉土照顧好,所以我們要復育這片山林呀~~~~!」 ------------------------------------------紀錄片《給親愛的孩子》中,透過影像傳達台灣山林生態問題,也見證了八八災後柔腸寸斷的大地,家園需要重建,土地終會回春,而這是另外一段關於片中魯凱家族與森林共處的故事。第二場日期:6/16講題:資源回收比你想像的多更多分享者:曾彥翔/荒野解說員講題介紹:近期補上第三場日期:6/23講題:故事的建構--「歸途」的創作歷程分享者:松鴉/漫畫插畫繪師、職能治療師、公務員、電台節目主持人、專欄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會員、天文跟導護志工,有的沒的都做過,因為姓詹所以什麼都沾一點講題介紹:大家都喜歡「聽故事」,小時候聽童話故事,大一點看小說電影,就算故事不完整,八卦也很好,但若說要自己編故事呢?「歸途」是十多年前就寫完的故事,但至今仍在撰寫續集,一個故事是如何發想、延伸成為完整樣貌的呢?讓我們一起來體驗看看,試著自己編織故事,感受一下身為創作者的快感吧!聽眾們請預先想好一段生命中有戲劇性體驗的經驗,現場會試著集體創作故事喔!本講座參考書籍:歸途第四場時間:6/30講題:近期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