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報告]2014年地球日全台同步自然觀察活動
2014地球日
全台同步自然觀察成果報告總結
荒野保護協會成立18年以來,持續關注棲地守護事宜,發展至今已在全台65處地點進行棲地圈護、物種保育、生態調查、自然解說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不錯的成效。
那我們是如何從無到有關心棲地呢?關心一塊棲地首先要了解這塊土地的生態資源,才不會為了復育A物種,反而導致其它物種消失,所以伙伴們在關心棲地時都會進行生態觀察記錄,但長期下來生態記錄以紙本、筆記甚至是記在伙伴的腦海裡,缺少有系統的整理,常會因紙本遺失、志工離去等因素造成資料散失、記錄中斷,導致棲地生態資料無法長期累積,甚為可惜。
其實對於守護一塊棲地來說,即便是只留下簡單的物種名稱、數量的記錄,長期累積下來都十分可觀,舉例來說,一塊溼地在8年前還能看到10次、數量不少的黑面琵鷺,之後逐年減少到這兩年黑面琵鷺不再光臨,即代表這塊棲地出了一些問題需要進行討論及保護,某個強勢外來物種愈來愈多也提醒大家應該要行動了,而隨手一拍的照片也可能是很重要的數據,如2005年8月28日在五股溼地志工隨手拍到的一張豆娘照片居然是全台灣新記錄的四斑細蟌,自此之後五股溼地開始讓更多人重視,而成為國家級的重要溼地,更重要的是平日累積棲地內的生態資訊,對於突如其來的開發案,可以立即提出生態數據,明白指出這塊棲地有哪些重要的值得保育的生物棲息在這裡,要求政府及開發單位提出妥善的保育措施,進而阻擋不當開發,就不會大家明明知道這塊棲地重要,但因一時拿不出資料而百口莫辯。當然還有蒐集到的生態資訊當做自然解說、組內進修、出版摺頁或刊物等等的素材是多麼的好用。
明知生態觀察和記錄有這麼多的好處,荒野為何不早點全面推動呢?事實上總會早在10年前就想大力推行棲地履歷的概念,希望各個棲地進行完整的資料蒐集,但因當時照相、GPS器材、回報系統都不夠發達,使得推展不出去,演變至今,台灣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口接近7成,家家戶戶幾乎都有電腦,而且公民科學家的概念也逐漸普及,再再顯示時機成熟了,因此2014年的世界地球日,荒野以全台同步自然觀察為主要的活動,透過簡單好用的手機App搭配網站輸入的方式,讓全台灣關心棲地的伙伴可以一同參與,隨手做記錄。
今年度的世界地球日,我們選擇在4/19邀請各個棲地的志工一同來自然觀查,活動定調為大家輕鬆隨手做記錄,不限時段,在自己熟悉的地點進行即可,非常感謝全台灣志工的參與,讓參與棲地及人數都超出預期,總計全台灣有32個棲地,264位伙伴參加地球日同步自然觀察活動,經整理後一共登錄了1,802筆生態資訊,其中445筆記錄是在現場使用手機APP直接輸入回報,1,357筆為先拍照記錄,事後使用網站介面登錄,本次活動規劃以6大類群為主要記錄目標,在大家的投入之下,地球日當天記錄到植物626種、鳥類50種、昆蟲209種、兩棲爬蟲類27種、哺乳類1種、水生生物52種、其它類群生物59種,共計1,024種生物(包含可分類但未確認種)。
這次地球日希望大家什麼都記錄,故以不會移動的植物為最多佔61%,昆蟲佔20%排第二,細分類也以草本251種、喬木159種、蝶蛾93種為最多,其它的類群雖然記錄不多,但不乏保育類的記錄,如鳥類有林雕、大冠鷲、鳳頭蒼鷹及烏頭翁,兩棲爬蟲類有諸羅樹蛙、台北樹蛙及眼鏡蛇等物種被記錄到,另外蜘蛛雖未規劃為主要記錄項目,但仍記錄到34種,顯見伙伴們亦十分關心這個族群,未來將增列此分類供伙伴使用,期待未來能夠有更多不同的物種記錄。物種名錄記錄量來說以台北溪山組266種為最多、花蓮玉泉寺步道(109種)、馬太鞍溼地(104種)及台北的中強公園(100種)等三處都超過100種的記錄。
雖然第一次的活動因為系統操作不熟悉,使得部份回報內容有所缺漏,如GPS座標未調整、未登錄回報者姓名、登錄資訊不正確等,系統也發生了資料重覆上傳,訊號不佳時無法上傳等問題,需要人工進行調整,但還是掩蓋不了成果豐碩的事實,未來我們會持續進行系統修整、安排教育訓練,讓大家能夠更上手持續進行記錄。
今年在5/22進行地球日的成果發表,於10月荒野年會時進行活動表揚,年底再公佈年度成果報告,未來我們將以3年計劃逐步讓更多的伙伴可以一同來記錄棲地,歡迎各位伙伴持續隨手拍隨手傳,順手記錄棲地,持續守護荒野。
閱讀各棲地全台同步自然觀察成果,請下載下方附加檔案。
附加檔案 | 大小 |
---|---|
附件1_2014地球日報告.pdf | 772.1 KB |
附件2_2014地球日活動花絮.pdf | 7.27 MB |
附件3_2014地球日物種名錄.pdf | 806.58 KB |
2014年6月 荒野快報265期 第4~5頁 | 343.47 K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