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疫情之下海岸垃圾不減反增 寶特瓶數量增加59%

我們正在做的事: 

(摘要)

    荒野保護協會公布2020年淨灘數據,發現廢棄物種類與2019年並無大差異僅排名略有調整,而意外的是,國內雖然因防疫使得各地無論參與的人數、場次與活動規模均減少很多,但廢棄物的總清理量並沒有減少,尤其於寶特瓶及瓶蓋兩項目比去年增加近一倍,也顯示政府「2020減塑政策」可能因外送平台興起及病毒的影響使得成效不如預期。

(主文)

2020年在防疫的規範下,全國各地大型淨灘的場次相較往年減少許多,但民眾關注海洋的心情並未因此退燒,小規模的淨灘活動仍讓「愛海小旅行」網站在去年度獲得共218筆的數據,統計超過1萬5千名的參與者在54公里長的海岸線上,清理出高達31噸重的廢棄物。

依廢棄物的種類從佔有率最高至最低的前十名為:寶特瓶(23%)、寶特瓶蓋(22.9%)、菸蒂(9.8%)、吸管(8.1%)、塑膠提袋(7.6%)、免洗餐具(6.6%)、漁業浮球與防碰墊(6.3%)、玻璃瓶(5.9%)、外帶飲料杯(5.6%)、漁網與繩子(4.3%),除了排名順序有些許差別外,前十名的種類與2019並無差異。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因疫情導致淨灘場次與淨灘總長度相較於去年減少約17公里,但撿拾的廢棄物總量並沒有顯著減少,表示海邊垃圾的整體數量有增加。

將2019與2020年淨灘數據進行比較,以平均每公里撿拾到的數量來看,除了菸蒂數量有相對明顯的下降,從平均每公里467個減少至328個之外,其他前十名的海廢種類數量不是沒有太大差異,就是有明顯增加,尤其寶特瓶及瓶蓋兩種類的數量都增加了近三百個。光是看「寶特瓶」的總數量就比2019年的紀錄多了六千九百多個,顯示環保署公布的「2030限塑目標」中提及的免洗餐具、吸管、飲料杯等一次性塑膠用品的數量皆不減反增。

  環保署於2018年針對一次性塑膠用品公布了三個階段的「限塑目標」,希望能逐步的透過限制提供和自備優惠讓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量減少,並在2030年達成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的目標。然而第一階段(2020年)的限塑目標,如禁止提供內用免洗餐具及提供自備餐具優惠等規範,卻因為外送平台的興起及因應COVID-19的防疫,使得政策推動相當緩慢甚至完全停滯,成效不如期待。

  荒野保護協會與其他友會將持續積極地與公部門進行溝通交流,商議「第二階段(2025年)全面限用及第三階段(2030年)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製品」的政策,同時也希望相關單位能進一步輔導飯店業者、外送平台與夜市能減少一次性用品的消耗。

    此外也持續呼籲民眾除了實際參與淨灘淨溪活動之外,也可由自身做起,養成使用自備餐具、購物袋的習慣,並重複利用手邊的塑膠袋或容器等用品,減少不必要的購買及浪費,從自身開始減少塑膠廢棄物的產生,一起減少廢棄物進入河川到海洋的機會。(20210330)


圖一、2019年與2020年平均長度內之海廢個數比較(以數量統計前10名為例)


01單場次的淨灘活動就撿拾到大量玻璃瓶


02參與者將撿拾到的海廢種類、數量填寫至ICC表格上


03漁網魚繩普遍因為被掩埋在沙灘中而難以清除


04漁業相關廢棄物仍是淨灘常見的海廢之一


05撿拾到的海廢有九成以上為塑膠材質


06寶特瓶與塑膠瓶蓋仍占據2020年海廢數量的前兩名


07消波塊空隙時常會堆積許多海廢

附加檔案大小
【新聞稿】疫情之下海岸垃圾不減反增 寶特瓶數量增加59%1.97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