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恐龍時代只想到恐龍嗎?「世界龜龜日」提醒我們地球上還有這位古老居民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何芝迎(荒野保護協會志工)

在兩億多年前的恐龍時代,地球就居住著一群迷人的生物,至今牠們仍優雅漫步在土地及海洋間,繼續上演這則與自然共存的古老故事。自1990 年起,美國陸龜救援組織為這群美麗的生命發聲,每年5 月23 日,全球關心龜鱉類動物的群眾都會齊聚一堂,用具體行動來歡度「世界龜龜日」(World Turtle Day),提醒人們重視這群古老生物的存在。不食用、不捕捉、不觸摸、不購買、不餵食陸龜及海龜、改變自身態度、尊重自然環境、保留棲地,讓牠們有一個安全長大的生活環境。地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尊重」是身為居民其中之一的我們重要的態度。世界龜龜日,不只是個為龜鱉動物發聲的節日,也是個人類向生物們學習古老智慧與尊重每一個生命的日子!

荒野保護協會是第二年響應世界龜龜日,今年與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聯合琉球鄉公所、白沙國小、紐約R.A.R.E 藝術工作室、磐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小琉球商圈發展協會等合作,與近百名旅客、居民在5 月21 及22 日周末間一起來到小琉球,參與「愛海無距,龜來平安」活動,透過海洋環境教育活動及藝術創作,用友善環境的旅遊方式來貼近海洋,認識臺灣美麗南方島嶼。

活動當天的氣候狀況和去年一樣,受到西南氣流嚴厲的考驗,然而時大時小的風雨,澆不滅一心一意只想還給海龜們乾淨沙灘的民眾,志工們在安全的狀況下,穿著被雨水打得裡外都濕透的雨衣,撐起背風吹歪的雨傘,低著頭拿著夾子及麻布袋,在沙灘上來回穿梭。從沙灘旁的草叢,到錯綜的珊瑚礁岩岸中,發現眾多任意被丟棄的家用垃圾及漁業廢棄物,兩小時的時間在小琉球蛤板灣沙灘就撿拾到數十袋的廢棄物。陰雨的天氣,雖讓垃圾吸附雨水而增加重量,耗費夥伴們更多體力,但也不至於過熱中暑,此時漫步在沙灘上感覺格外舒服。大夥們在撿拾垃圾的同時,分享各自的海洋經驗與故事,還不時眺望著遠方的海面,搜尋忽左忽右竄出水面的神秘身影,幾隻從藍海裡探頭換氣的海龜們,讓所有人又驚又喜。

今年在蛤板灣撿拾到的廢棄物仍然以飲料杯、寶特瓶、免洗餐具、保麗龍、菸蒂、塑膠碎片為主,志工們在沙灘鋪上了大型帆布袋,將撿拾到的廢棄物依照顏色分門別類,共分為紅、橙、黃、綠、藍、黑、白、透明等八色,藝術家許沁雯(La Benida Hui)帶領大家用這些垃圾,在沙灘上排出一隻直徑超過五公尺的彩色海龜,從陸地游向海洋,象徵平安來到島嶼,並回到海洋的懷抱。除了傳達平安,此次創作更象徵了分享「愛」的理念。藝術家許沁雯說:「今年的創作主題為『愛的貢獻』,源起是為緬懷一位在非洲長期推廣森林保育的摯友,藉此傳達對地球萬物的愛。」沁雯期望在每位參與的民眾心中種下友善環境的種子,透過大海媽媽的力量,將海洋保育理念分享給更多的家人、朋友。除了大海龜外,民眾也自發性地在大海龜旁拼湊出各種不同姿勢的海龜,運用海洋廢棄物及自然物做結合,巨大的漂流木、細長的樹枝、乾枯的落葉、大葉欖仁的種子、馬鞍藤的花朵、橢圓形椰子殼、堆積在沙灘上的褐藻及白色珊瑚等都成為豐富主題的重要素材,運用人為與自然的反差,突顯現今海洋及生物們面臨的困境。

荒野在此次的活動中,特別設計「搶救海龜大挑戰」與「魚兒的新塑食」兩項海洋環境教育活動,用趣味互動的方式,讓民眾認識海洋垃圾及塑膠汙染等問題。參與的民眾用細網在沙灘上過濾珊瑚及貝殼砂,在小面積內就塞出近百片塑膠碎片,一位帶著全家大小參與的爸爸驚嘆地說:「過去對海洋垃圾汙染並不清楚,透過這次的活動才瞭解到塑膠並不會被生物所分解,而是逐漸裂解成小塊或片狀。」塑膠廢棄物碎裂化的嚴重性,需全民共同重視,從改變自身生活習慣起,減少製造塑膠垃圾,才能從源頭解決問題。幾位曾參與去年活動的志工欣喜地表示:「今年海灘上的垃圾量明顯減少,希望每年透過世界龜龜日環境藝術創作,一步步的環境教育與行動讓小琉球恢復潔淨。」

活動正逢周末假期,雖然時而陰雨,蛤板灣沙灘午後仍湧進許多遊客,民眾利用退潮踩進生態豐富的潮間帶,許多海膽、陽隧足、海參等生物都成為活體教材,被迫離開冰涼海水,來到溫熱的手掌或沙灘上,歷經十分鐘大眼瞪小眼的近距離觀察,被整形過的海洋生物再被以高空彈跳的方式重回到海中,這些不正確且粗暴的行為已危害自然生態,這對每年約一百萬的觀光人口對島上的環境造成相當大的壓力。除了友善的規勸不當行為,更希望每一個旅客自覺,人類只是海洋的客人,海洋生物才是海洋的主人,下回到別人家做客,別忘了禮貌及尊重!

今年世界龜龜日的活動在大家不畏風雨的努力下順利完成,期望透過此次的環境教育及媒體的力量,將小琉球的珍貴生態及面臨的環境問題傳播出去,尊重並愛惜每一個海洋生物及牠們生活的海洋。

 

附加檔案大小
荒野快報289期第8~9頁6.23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