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氣候變遷的距離

文、圖/台北第七期氣候變遷推廣講師群

2025.04.10

2024年完成的荒野協會台北分會第七期氣候變遷推廣講師培訓,是在COVID-19疫情對全世界造成的動盪和顛跛之後,首次恢復辦理的實體培訓。承襲了培訓課程的優質口碑與經驗傳承,來自各行各業的學員,經歷二個月培訓和後續推廣實作的深度洗禮,在成為推廣講師的過程當中,覺察、體認、做出改變。氣候變遷之旅,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林珍至〈人力資源工作者,自然名:馬鞍藤〉
留愛不留債 從吃開始為環境加分

  「氣候變遷下的餐桌與樹木」課程,讓自己重新看待生活中氣候議題與每個人的關係,同時也看見自己在相關領域的不足與輕忽: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溫室效應、能源對策、生物多樣性……等,過往只知道這些課題日益重要並影響政策,卻不太曉得其關聯與和迫切。經由系統化、專業與實務並重的課程,對於錯綜複雜的氣候變遷議題能全盤掌握。不論是都市樹木的生存環境、以社區為本的氣候變遷調適、或是農業生產的模式與選擇等,我對人與大自然間的關係不斷產生新的省思,如何對待我們生存的土地與環境?

  成為「餐桌與樹木」推廣講師後,更加看見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選擇都足以影響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環境,甚至是往後的每一個世代,因此很珍惜能夠將自己所學習到的觀念與知識傳遞給更多人的機會。透過結訓後與夥伴們同心協力地完成一次次的推廣教育任務,以清晰的脈絡與邏輯面向群眾宣講,將真正重要的核心觀念帶給民眾!因為了解,進而展開行動:我們與氣候變遷的距離可以是從將食物送進口中的那一步開始算起,少肉多蔬、選擇並支持採用對生態更友善的農法及食材,透由我們消費選擇的小改變,就有機會為土地與環境留一口元氣、留給後代一方沃土。

  留愛不留債:參與荒野北氣七培訓,讓我看見改變的契機。

黃詩嵐〈園藝治療師,自然名:艾草〉
從園藝治療到氣候行動:氣候變遷比驚悚片還刺激!

  因為園藝治療師的專業,進而接觸到綠色社會工作的理論,將眼光放到人和自然環境的關係,我意識到氣候變遷不僅僅是環境問題,也是經濟和社會的議題。氣候變遷對地球的影響每天都引起人們的關注,兩極冰川融化、高溫乾旱、野火不斷。彷彿希區考克的電影,明知道是驚悚片,而人類卻執意要看,又加速快轉到恐怖畫面 ! 

  同時偽科學與氣候變遷的迷思在社會中蔓延,進一步影響人們對氣候行動的想望;因此,講師們便透過案例分析與科學數據的支持,逐一解析常見的疑問;學長姐熱情地親身示範推廣內容,並鼓勵大家多練習,熟能生巧。從產地到餐桌、從樹木到森林,和夥伴共學、交流,看見大家的優勢並一起完成有趣的課程,共創在地實踐的多元想像。

  在出講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們很有概念,對暖化QA他們幾乎都會搶著回答,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對他們來說,已經是不陌生的字眼。身為講師努力讓課堂氣氛活躍、傳達觀念,促進學習興趣的生成,即便已經是成熟具有經驗的園藝治療師,面對推廣工作實務現場,真的需要不停思考、調整,在引導民眾改變之前,自己要先願意嘗試,作出改變!

 

李文權〈有機耕作、綠生活實作者,自然名: 向日葵〉
農業博士的綠色行動:種知識、種美食,也種永續!

  頂戴頭銜除了農業博士,現在又多了「氣候變遷推廣講師」!推廣之初,其實內心是忐忑的,對於上過課的內容自覺還不夠熟悉;對於受眾對象的掌握能力顯然也需要加強。經過幾次出講和隊輔、同學們事前的籌劃演練和協力合作,終於感受到自己已經打磨成熟、可以上場了。(這就像人生,當了爸爸才在孩子每一次狀況中練習、知道怎麼做爸爸)。

  經過課程和推廣的洗禮,更加落實我對農業棲地的想法:努力做好「把關心氣變的受眾帶到有機農業的場域(如農場)來體驗餐桌,在活動流程中共學氣變敏感、受害現場(即農地)調適和食物零哩程的緊密關連課程教案」,比如假日農夫、有機小農市集、手作格外品料理、廚餘回收成沃土等「綠色生活行動方案」!甚至運用培訓所學、規劃前瞻食農體驗「農場餐桌」,結合田園美景,把「食物、餐桌、美食、人物(消費者與生產者)、農作、土地、文化、景觀(生態)、農村生活美學」做巧妙的串連!又或者進一步結合小農、青農運作出在地農作物展銷平台,降低碳里程至最低。

  這些想法的創生和作法的實踐,都來自於參與荒野的氣變推廣講師的優質培訓!在地工作及居住了長達數十年,第一次覺得自己和土地、永續農業可以這麼的接近。感謝培訓課程和推廣實作帶給我的感動和力量,未來,我將持續「務農綠生活淨零實踐」,接引更多民眾在餐桌上翻轉氣候變遷!

\台北分會第八期氣候變遷【餐桌&樹木】培訓招生中/

附加檔案大小
385_dan_ye_-14-16.pdf5.48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