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

文、圖/沈競辰 <新竹分會專案執行,自然名:長鼻猴>

大花草(Rafflesia tengkuadlinii)剛開始發育的花苞,會在寄生的蔓藤上形成一個乒乓球狀的突起-加汀山國家公園

熱帶雨林奇花異草眾多,其中最為大眾所周知的大概就是大花草(大王花)了吧?在東南亞自然旅遊的廣告中絕對少不了大花草的圖片。馬來西亞還將大花草得花朵印製在10元紙幣上,可見大花草對大眾吸引力,當然除了花朵巨大外,其特殊的寄生特性更具特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大花草神秘世界。

大花草是指大花草科(Rafflesiaceae)大花草屬(Rafflesia)植物的總稱。任何人只要有機會一睹風采,就會深深被它巨大、豔麗的的花朵所吸引。自19世紀首次發現以來,大花草就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植物學者與觀光客。它們往往不惜千里跋涉,只為一睹這種珍稀植物的真面目,然而,在歷經一個多世紀的研究過程中,大花草仍然是一個充滿神秘的物種,生活史仍然有許多待解之謎。

大花草所開的花是全世界最大的,然而不只是花朵巨大,更有趣的其與眾不同的生活史。大花草是肉質寄生性草本植物,自己不製造養分,所有的生活所需的養分水分皆奪取自寄生的植物。大花草的寄主植物相當專一,它只寄生在葡萄科崖爬藤屬(Tetrastigma)的蔓性爬藤植物體內,在其生活史中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包埋在寄主體內,外部根本看不出寄生的痕跡。大花草既無根、莖,也無葉。整個植物體已經演化到形成纖細的絲狀構造包埋在寄主植物體內。只有在開花時才會突破寄主植物表皮開出碩大的花朵,形成外表唯一可以觀察到的部分。這樣的特性讓植物學者在發現之初還一度拒絕相信這是一種植物。

大花草的分布及發現

大花草屬(Rafflesia)植物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婆羅洲、爪哇、蘇門答臘一帶的熱帶雨林中。1812年,英國的探險家萊佛氏(Thomas Stamford Raffles)和自然學家安諾德(Joseph Arnold)在蘇門答臘的原始雨林中發現了第一株大花草,這是科學界發現大花草的最早紀錄,後來為了紀念這兩位發現者,將該種大花草命名為Rafflesia arnoldii。據記載這株最早發現的大花草花朵直徑達97公分,重達6.8公斤,堪稱是世界上最大花朵的植物。現今大花草這個屬雖然陸續發現了約20個種類,但有數種自20世紀初期記載後即未曾再發現過,推測可能已經滅絕了。

開放第2天盛開的大花草(Rafflesia keithii)-沙巴

大花草生活史

當大花草的組織從寄主植物吸收足夠的養分就開始形成花苞,最初會在寄主的藤上形成一些如乒乓球大小的突起,然後會突破表皮冒出花苞。在發育初期,花苞會有深褐色的膜狀苞片加以保護,到後期苞片會開裂露出裡面紅褐色的花被片(花瓣)。由花苞產生到開花至少需要9個月的時間,期間因為受到暴雨、動物吃食、踐踏,及影養不良等因素,大部分的花苞(超過2/3)會在發育過程中死亡,只有少數會持續到開花。發育完成的花苞約有包心菜大小,開花時褐色的花被片緩緩向外反捲伸展開來,開花的過程約需要1-2天。雖說從花苞開始發育到開花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開花後大約3-4天花朵就凋謝腐爛了,所以要看到大花草開花的確需要相當好的運氣。

大花草花朵構造

整個展開的大花草最明顯的特徵就是5片(少數為6片)紅褐色的花被片及中央杯狀突起的花蓋(Perigone)。花被片非常堅韌而且厚實,在表面佈滿了疣狀的顆粒突起,由於大花草不同種類每一種的疣狀突起都不相同,所以是分類上的重要依據,杯狀花蓋中央是一個巨大的圓形開口,開口處有個深洞,從開口向內望去,最吸引目光的是底部中央是一個頂端長滿肉質突起的盤狀物,這個盤狀物稱為中央柱(central column),頂端的肉質突起並非具有繁殖能力的雌雄蕊,而是增加表面積、產熱及散發誘引氣味的器官,大花草開花時會發出臭味以吸引授粉的蒼蠅,所以又稱為屍花。

大花草為雌雄異花,也就是說雌雄蕊是長在不同的花朵上,大花草的雌蕊或雄蕊則位在中央柱基部內側外面看不到的地方,以往認為大花草要完成授粉就要同時有雌雄花同時開放才能完成,但也研究指稱雌花可能也可以不經授粉而結果,畢竟以大花草的稀少程度,要雌雄花同時開放的機率實在是非常的小。

大花草中央柱上的肉質突起為散發腐臭氣味及熱氣的器官,作用是吸引授粉的昆蟲-加汀山國家公園

大花草的保護

大花草由於生長地甚為侷限,而且棲地不斷被破壞,因此成為一個亟待保育對象,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大花草列為極危物種(CR),由於大花草甚為稀有而且有滅絕的危機。馬來西亞政府在砂拉越州與印尼加里曼丹接壤的加汀山(Gunung Gading)成立國家公園,派員巡察,保護,紀錄區內大花生長狀態,就是要維護大花草的原生地不被破壞。若有開花時會在網站(https://gading.my/)公布開花訊息。

 

附加檔案大小
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6.47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