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與社區如何共好講座後記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黃嘉瑩 <棲地守護部議題專職,自然名:鳳蝶>
圖/陳雍慧 <氣候變遷委員會議題組組長,自然名:海冰>
2022-09-10
今年(2022年)經濟部成立「地熱發電單一服務窗口」,且在東部地區同時有多個地熱案場正在探勘或是建造中,地熱電廠開發與營運過程中如何與社區民眾共好?相信是很多朋友關心的題目之一。荒野保護協會邀請到地熱發展協會王守誠秘書長、長期致力於台東原民部落社區營造的戴明雄牧師以及同時是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也是排灣族民族議會籌備會總召集人樂鍇.祿璞崚岸教授,來談談發展地熱電廠時該注意什麼,才能讓地熱與民眾共好。就讓我們來聽聽三位講者的分享。
 
地熱發展協會王守誠祕書長
地熱除了發電之外,同時還可以多功能複合利用,例如溫泉觀光、SPA水療、區域供暖、水產養殖、溫室植栽等。這在義大利、紐西蘭、美國阿拉斯加、日本有很多的案例。
以義大利為例,托斯卡尼的Larderello雖然有豐富的地熱,但該地並不是以電業為主的城市,反而是以葡萄酒及橄欖油等農產品為主要產業,利用地熱加工農產品推出了「低碳」啤酒,同時地熱發電也提供了農產品行銷的助力。
另外,紐西蘭毛利人的地熱型地方創生應用在溫室的養職業,有泰國蝦、花卉、農產品消毒等。地熱電廠在原住民傳統領域時,可以參考紐西蘭的模式,在毛利人的傳統領域的地熱電廠,由毛利人共同持有。其中在Mokai經營的地熱電廠,75%由毛利信託基金投資,另外25%由電力集團投資,Tuaropaki電力公司則是毛利人自己經營的電力公司。也就是在部落的電廠若是部落居民擁有,對於部落地熱產業發展是很重要的刺激。參考國外的案例我們可以瞭解,將來地熱是對於地方產業的一個很重要的祝福。
 
戴明雄牧師
以部落的角度來看地熱發展,國家政策一推動下去,就發覺到外面的廠商開始絡繹不絕地想到原鄉部落開發地熱資源,這讓我們產生資源被剝奪、非常不舒服的感覺。同時部落居民只知道地熱可以泡湯,但當地熱要作為發電之用時,並沒有讓居民充分的理解、是被排除在外的。關於這個現象,我非常的憂心,因為沒有做好事前的協調溝通,很擔心將成為未來國家發展再生能源時潛在的炸彈。必須請政府特別的留意廠商與部落溝通的問題,若要有效的發展地熱電廠,如何讓地熱電廠更貼近部落的人心與生活、甚至部落是否能參與其中,讓部落有屬於自己原住民的地熱電廠,這是該被討論的事情。
我的理想是,再生能源要結合部落的特產。我們知道部落的作物與農產加工品很受大家喜愛,但是受限於部落的資源與人力,產量是有限的。可以學習紐西蘭毛利人案例,讓部落發展自己的地熱電廠並開創事業、讓產業升級、更具國際的競爭力之外,更符合國際對於零碳排的要求,我想這會是我們未來可以去努力的方向。
 
樂鍇.祿璞崚岸教授
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0條明確指出,政府承認原住民族土地及自然資源權利,因此政府在推動地熱開發時,原住民應該也要有參與的權利。而雖然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中說到:「政府或法令限制原住民族利用前項土地及自然資源時,應與原住民族、部落或原住民諮商,並取得其同意。」白話地說,在原住民傳統領域上若要開發,需要讓部落人民行使「知情同意」權。但實務上會面臨一些問題,例如對於開發案知情的程度如何?以地熱而言,無論一般民眾或原住民,對於地熱開發知情的程度恐怕是有盲點。當開發商有所保留,只說他們想說的而隱藏不想說的,在知情的程度被控制下,要部落行使知情同意權是不公平的。若能在早期研擬開發計劃的時候,就應有在地居民參與,讓大家獲得充分資訊,尊重在地部落聲音。另外利益共享不能只停留在過去的模式,只是讓當地族人擔任臨時工,或許可以參考紐西蘭模式,讓在地居民有更多的參與並結合部落的事業。而透過即將成立的排灣族民主議會發展民族經濟,將部落經濟與地熱資源提升到民族經濟將是比較完善的作法,因為民族議會的任務之一主要是維護部落的自然資源,重視在自己的土地上做永續的發展。
 
地熱發展協會王守誠祕書長
樂鍇.祿璞崚岸教授提到了地熱開發的關鍵點!未來開發商到部落要找誰談?找誰談可以確保得到的共識是可執行的?開發商最不希望的是遇到環保流氓,這對於再生能源開發是很負面的狀況。開發商到了部落最希望看到的是,有代表部落的單位結合公權力可以建立找出共識的機制,讓開發商與部落容易建立信任關係,而不是到處與不同層級的人打交道,增加無效的溝通成本。有了溝通基礎之後,部落與地熱開發商應該建立夥伴關係,將土地上獲得的經濟利益部分扶植弱勢族群,讓社會環境向上提升。
 
聽了三位講者的分享,是不是讓我們對於地熱電廠如何與社區共好更有概念?同時不只是地熱,任何的開發案例如太陽光電、水力發電等,雖然對於環境的衝擊是較小的,但是因為開發場域是與民眾的生活圈密切相關,透過完善的法規與機制建立廠商與居民的信任、合作關係,將會是全民之福。
 
了解更多,線上報名☞ 10/6金山萬里地熱論壇
 
附加檔案大小
地熱與社區如何共好講座後記4.05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