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啊!去淡水河護蟹

我們正在做的事: 

圖、文/林育輝(棲地守護部專職)

2022-10-10

      溫暖潮濕的天氣喚醒陸蟹的活動力,每年夏天是出沒的高峰期與繁殖季。陸蟹與人們生活的範圍接近,容易近距離觀察牠們可愛的模樣與令人嘖嘖稱奇的行為。然而也因為與人們密不可分,陸蟹面臨到棲地被破壞、路殺等困境,生命安全和族群繁衍岌岌可危。為了保護陸蟹,全台的護蟹行動陸續開跑,帶領人們實際行動幫助陸蟹,也一同探索美好的陸蟹生態奧妙。


在淡水河口地區常見的陸蟹──隆背張口蟹,經常可在自行車道旁的草地上發現牠們的洞穴。

      荒野自2020年起持續推動「淡水河口陸蟹守護行動」,今年已經邁入了第3年。梅雨季過後,棲息在淡水河口地區的陸蟹大量出沒,經常會跑到河濱自行車道上,牠們的體型嬌小,顏色又與道路相似,很容易被人們忽略,一不注意就被接二連三的車輛輾過,成為一塊又一塊的蟹餅;6月到9月時,有許多抱卵的陸蟹媽媽從草叢出來,跨越道路往河岸邁進,不顧路途艱鉅,只為伺機將上萬隻陸蟹寶寶釋放到海水裡,展開牠們的生命旅程。然而這些「孕婦」在過馬路時,險象環生,令人怵目驚心。


在自行車道上發現抱卵的紅螯螳臂蟹,腹部有許多明顯外露、即將孵化的蟹卵。

慘遭路殺的母蟹。

      2022年,我們將護蟹行動著重在捷運紅樹林站附近的自行車道。夥伴們沿著道路兩側找尋陸蟹,分工合作進行捕捉、調查、記錄、標記及拍照等工作,充實基礎的陸蟹生態資料,也試著找出陸蟹出沒與路殺的熱點區段,更充滿熱情地為路過的好奇民眾介紹陸蟹,宣導守護陸蟹的議題與方式,期盼越來越多志工夥伴、在地居民、遊客、甚至是公部門一起關心陸蟹。


護蟹人員身穿螢光背心,並自製宣導標語,吸引民眾注意,並向人們介紹陸蟹。

      經過6月底到9月初的護蟹行動與調查,我們發現在紅樹林輕軌站下方自行車道旁的水溝裡棲息大量的陸蟹(族群估計有672隻),是親近陸蟹生態的絕佳地點;我們總共記錄到16隻被路殺的陸蟹,其中有2隻是抱卵的陸蟹媽媽,而最容易發生路殺的熱點是在紅樹林站到竹圍站的河濱自行車道,經過一段碎石子路後,從路燈編號802660到802648 之間約150公尺的路段,共有8隻陸蟹在此路段被路殺。該路段兩側皆為適合陸蟹生活的草地,緊鄰會受到潮汐影響的泥灘地,是抱卵母蟹釋幼的必經之路(共記錄到7隻抱卵母蟹),且常有自行車、電動車呼嘯而過,因此容易造成路殺悲劇。不過慶幸的是,夥伴們也在同一路段,成功幫助陸蟹媽媽過馬路,讓牠們平安地到岸邊釋幼。


在路殺熱點上的抱卵母蟹,已經被輾壓成蟹餅,並且成為螞蟻的大餐。

護蟹人員將觀察記錄完的陸蟹放回牠們的棲息地。

      居住在紅樹林捷運站附近的常見陸蟹物種有紅螯螳臂蟹 (Chiromantes haematocheir)、隆背張口蟹 (Chasmagnathus convexus)、漢氏東方蟹 (Orisarma dehaani)……等等,今年也發現3年來首度記錄到的物種──日本絨螯蟹 (Eriocheir japonica)、帝王仿相手蟹 (Sesarmops imperator) 及凹足陸寄居蟹 (Coenobita cavipes),後兩者也是近年來公開的研究調查資料中,在淡水河流域從未記錄過的。新紀錄令夥伴們相當興奮,在自行車道上竟也能遇見新的陸蟹物種,顯示這裡的陸蟹多樣性豐富,相信仍有許多我們未知的物種等著去發現。


在自行車道旁發現的凹足陸寄居蟹,露出長長的觸鬚與圓滾滾的眼睛,還背著非洲大蝸牛的殼,十分可愛。

      除了在自行車道,前兩年也發現在停車場內有許多死亡的陸蟹,因此今年荒野與台北捷運公司合作,在紅樹林捷運站轉乘停車場內設置特製的「護蟹瓶」──利用寶特瓶製作,內部放入些許落葉、枯枝、水分等,營造出陸蟹喜歡的環境,吸引誤入停車場內的陸蟹進到瓶內,當作暫時的庇護所,再由志工或民眾將其拿至戶外放生,不用擔心困在停車場內而被路殺或缺水。這項簡單的裝置卻發揮極大的功效,截至9月初已經順利幫助80隻陸蟹回家。



停車場內擺放的護蟹瓶與宣導告示,民眾可依照步驟幫助陸蟹回家。

      台灣孕育著許多種陸蟹,是名副其實的「陸蟹王國」。民眾或許常在新聞上看到墾丁、台江等地的陸蟹與護蟹行動,卻少有人知道在北部的淡水河口也能親近陸蟹生態。陸蟹不僅是滋養海岸林的關鍵角色,也是串聯陸地與河川的重要生物,是生態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員,期盼透過荒野守護陸蟹的行動,提醒社會大眾關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物,一起幫助守護這些居民們的族群與生活的棲地,打造美好完整的「生態淡水河」。

附加檔案大小
走啊!去淡水河護蟹5.18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