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眼力的鯉魚潭夜觀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圖/黃婕茹〈行銷推廣部專員,自然名:黃喉貂〉

2024.07.10

  人們普遍對於在地生活圈或縣市中的棲地生態不甚關心和了解,而自然觀察導覽活動,藉由解說員的引導,讓參與者能發現不同生物的獨特性和美麗。

  過去我曾經在花蓮短居一年,當時常常來鯉魚山運動,但對於周遭生態一無所知,只知道螢火蟲季時前往可以賞螢。從未注意過,環潭步道還有著甚麼生物?於是這次跟隨花蓮分會解說員,一起來鯉魚潭環潭步道一探究竟。

  在6月15日的下午抵達鯉魚潭,因為前陣子地震造成的影響,遊客非常稀少。但隨著天色漸晚,報名活動的民眾逐漸來到環潭步道旁,以家庭為單位集合。散步、運動的民眾也陸續出現在環潭步道,在昏黃的路燈下,步道因人聲變得熱鬧了起來。

  上次參與夜觀行程,是在山林行腳的北橫公路,在前兩天山區陣雨綿綿的情況下,首先是觀察公路邊的山壁,因為氣候因素,物種不多,老實說我只記得對我來講十分可怕的東方水蠊。但在明池山莊的夜觀,我們幸運地看到青竹絲的身影。

  而這次的鯉魚潭夜觀,首先印入眼簾的也是少不了的東方水蠊,對於夥伴們對他的稱讚:「比家裡的斐蠊科可愛多了!」我感到不予置評。隨著慢慢前進,看到的物種也越來越多。其中一名解說員的太太與花蓮分會秘書和玉,在前面打頭陣,拿著手電筒尋找物種,讓後方的解說員可以專心的解說。在這次的導覽行程中,大人小孩們的反應都非常熱烈,不管對什麼物種都驚呼連連,這是荒野的最可愛之處。

  雖然各個解說定點的物種地貌都很精采有趣,但本次導覽的豐富度絕對是名列前茅,因為光是蛇,我們就看到了四條!和玉還急急忙忙的解釋「平常可是不可能會一次看到這麼多喔!」深怕我們誤會,以為只要來鯉魚潭,就有這麼多好康可以觀賞。而這些蛇,分布的地點不一,有的在馬路邊爬行,有的棲息在遙遠的樹上休息,全憑和玉的火眼金睛,身為普通民眾的我,看過去都只覺得一條白白的,壓根不會注意到居然是蛇!在不打擾到他們的前提下,解說員也向我們解釋今天看到的蛇的習性。有的蛇嗜吃蚯蚓、還有被稱為「衰蛇」的可愛大頭蛇,僅有微毒,卻常被誤認為龜殼花;也有看到青色的蛇,在遙遠的情況下,無法辨認是否為毒蛇,是在解說員用大砲鏡頭拍攝回來辨識後,才辨認出她是無毒的漂亮青蛇。

  之前的觀察導覽都只看過在地上,水域旁的蛙類,老實說我都不記得是哪些蛙了。本次導覽中,和玉讓我們抬頭往上看,我只看到一坨白白的像衛生紙的玩意卡在樹枝間,原來是莫氏樹蛙。小孩與我都覺得好困惑,青蛙怎麼會在上面?和玉再次強調,因為牠是「樹」蛙!這也是我與久聞其名的樹蛙第一次見面!


▲ 放大再放大才看得清楚的莫氏樹蛙

  除了之前常打照面的形狀扁扁的台灣盾蝸牛,這次還認識了超級漂亮剔透的台灣青山蝸牛,小小一個,好像玉做的螺旋麵包;另外,也看到攀在枝葉上睡覺的斯文豪氏攀蜥,讓人不禁疑惑這樣休息不累嗎?但就是因為需要隨時警覺逃跑,才以這麼艱難的姿勢休息,不禁讓人覺得住在有屋頂的房子真好!


▲ 很像綠色的螺旋麵包的台灣青山蝸牛

  從沒想過原來在夜晚關閉三C後,觀察自然會是這麼愉快的活動。不管是交配中的蚱蜢、休息中的兩棲類、俗稱喇牙的高腳蛛、少少幾隻的螢火蟲,或是整面閃爍的星空,都讓這個寧靜時節的花蓮,在我心中留下了熱鬧豐富的印象。期望將來不管到何處探索,都能一樣懷抱這天的熱情繼續前進。

附加檔案大小
好眼力的鯉魚潭夜觀2.35 MB
377_dan_ye_-14-15.pdf2.35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