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解說教育到棲地守護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宋明光(荒野保護協會解說教育委員會新任召集人)、圖/荒野保護協會

今年6月在新莊歡喜熱鬧中慶祝成立21週年之際,協會也由最初始臺北成立時的解說教育工作委員會發展到至今11個分會12個工作委員會。荒野數千位志工分別隸屬於不同的服務領域,各自依任務需要而發展出不同的訓練與小組。組織不斷擴展與開枝散葉,志工分工合作,但一切的基礎本質,仍是以協會宗旨「棲地守護」為基礎。我在此刻承擔荒野解說教育工作委員會召集人,除了承續過往前輩所留下的穩健基石,也期待能為解說教育注入更多元的可能與開展。

自然解說員已有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如果問「荒野解說教育與一般的解說教育有何不同之處?」,回顧荒野二十一年來的解說發展脈絡,解說員結訓後的「定點註冊」制度,應該是奠定解說員能在地深耕的關鍵。藉由定點觀察,讓剛結訓卻對生態知識還很初淺的解說員有一個長期自然觀察與學習的基地,每一筆自然觀察的記錄,也成為棲地守護的基礎資料庫。解說員在定點中透過推廣活動,來邀請大家加入協會或是與社區結合,有不同多元的發展,提供解說員服務的平台。荒野解說員散佈全國,全國有五十多個定點,這就是透過了個人、定點生態、分會組織之間的連結,構成環境守護的點、線、面。每一個棲地定點,無需水泥硬體設施,就能完成遊客中心的解說導覽的功能,這也就是「定點=無實體自然中心」的概念。

在過去您所聆聽解說的經驗中,一場精彩或是讓人感動的解說,它的內容涵蓋了哪些元素呢?大部份的人覺得印象深刻的部份,應已超越知識的層面,而是在解說或引領體驗活動之中,勾起了我們內在心靈的共鳴、或是生命經驗的感動與啟發。也因此,荒野的解說內容並未侷限於知識,也同時融合了開啟感官與自然連結的「生態心靈風」、透過體驗與分享探究主旨的「探索體驗教育」等。「法無優劣,應病者良」,不管用任何方式任何技巧,只要有效、能影響人、能感動人,就是最好的方法。期待透過不同的解說引領與活動方式,讓民眾在認知、情感、體悟中對環境疼惜與認同,最後願意付諸行動,友善、回饋、守護我們的環境。

荒野解說教育的發展,在招訓時的所設門檻並不高,我們期待透過素人解說員的參與,讓更多對生態有興趣的人有機會一起來關心環境、為環境發聲。願心、熱情、持續,就是我們尋找夥伴的期待與標準。荒野的解說技巧,也由原本單純的單槍匹馬「隨機式解說」,發展到群體作戰、心法陣法兼修的「天龍八部」,在做中學,並融合了解說教育與棲地守護的實踐。

未來以「自然達人」、「EEE體驗式環境教育」、「生態心理學」為荒野解說模式的三大推動主軸:自然達人仍以定點自然知識為基礎,累積生態資訊的傳達,近年更發展成在每年地球日時的全臺定點聯合棲地調查,讓各定點的記錄整合成為有更意義的生態資料;EEE體驗式環境教育希望更有系統的引用體驗教育的方式,結合生態遊戲,並強化帶領反思的技巧,融合成具體驗教育風格的環境教育;在氣候強烈變遷的時刻,大地受到許多的創傷,我們的解說要融合大地的啟示發展環境意識的體驗教育;生態心理學則以John Seed所傳授的「眾生大會(Council of All Beings)工作坊」為代表,透過活動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創造直觀及情感上的深刻連結,並宣揚荒野地保護的心靈意義。

多元化的解說模式,提供給個性特質不盡相同的解說員、風土文物各異的定點,可依自己的特色來選修。加上過去發展過輻射式解說、主題式解說、主旨式解說、體驗式解說、心靈風解說、療癒系解說、解說三面向(認知、情感、行動)等教材,堪稱荒野解說的天龍八部。未來,因為更多夥伴的投入、創意與奉獻心智,將有更多蛻變演化的可能性。

附加檔案大小
荒野快報292期第12~13頁1.94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