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會訊息

[花蓮分會] 【103/03/30溼地工作日】志工招募中
工作時間:103/03/30(六)09:00-16:00工作內容:教育中心和白鷺橋棲地整理〈除草、清福壽螺、錢幣草等〉徵求對象:吃苦當補的志工,10-15位報名方式:請將資料於03/27(四)13:00前,mail:sowhl@sow.org.tw至花蓮分會〈姓名、身分證號、出生年月日、連絡電話--辦理個人保險〉集合地點:01 荒野馬太鞍溼地教育中心02 不知教育中心位置者,09:00-09:10花蓮縣光復火車站集合(請報名時告知)(知道教育中心地點者,可直接前往教育中心集合)注意事項:01 請穿雨鞋或包覆良好的鞋子。02 請多帶衣服.鞋子更換。03 肚子容易餓者,請自備點心。04 別忘記帶水壺或杯子。05 提供簡便午餐(素食者請提早告知)。06 交通自理。搭大眾運輸系統前來者,請報名時告知,分會可協助接駁。07 火車搭乘資訊:花蓮火車站08:20自強號,09:10到光復;回程:16:33或17:06自強號返花)活動聯絡人/洽詢電話:分會執秘楊和玉 分會:03-8246613;手機: 0911-450347清除錢幣草(教育中心爸爸帶著孩子一起做 / 修枝工作後的午餐---更加美味(大鍋麵)父子同心,齊力斷金(白鷺橋棲地)

[台東分會] 2014/03/28荒野週五見【解剖巨物:鯨 Inside Nature’s Giants: The Whale】
野望影展《解剖巨物:鯨 Inside Nature’s Giants: The Whale》2014/03/28(五)19:30-20:30地點:台東荒野(台東市臨海路一段268號)48 分鐘Nominee for the 2010 Series AwardInside Nature’s Giants記錄一次大型的鯨魚解剖工作,透過解剖深入了解演化的秘密,以及動物的生理運作。幾年前,一之65英尺長的鯨魚被發現擱淺在愛爾蘭的海邊,鯨魚解剖專家Joy Reidenberg特地從紐約搭機前往參與解剖工作,獸醫科學家Mark Evans也加入這場大陣仗的解剖,協助調查鯨魚擱淺的原因。片中還有理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英國著名演化生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以及科普作家)說明現今演化科學界所碰到的難題。雖然我們對陸生哺乳類已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要透過這些知識了解海洋哺乳生物,科學家們仍有許多難題待克服。

[嘉義分會] 【嘉義周五見】3/21:蝴蝶的生態序文
時間:103年3月21日(五) 19:30-21:30地點:荒野會所講題:蝴蝶的生態序文講師:鄭焜龍 / 紅十字會救生員教練、中華民國A級游泳教練、嘉義縣市~攝影博學會士、全國各項攝影比賽常勝軍台灣有「蝴蝶王國」之稱,約有 373種蝴蝶曾在台灣被紀錄;若再加上偶發種、偶發定居種和疑問種等...可將台灣的蝴蝶種類推至超過 400 種。然而面對我們的後代子孫,他們是否能見到這四五十年前蝴蝶四處飛舞的景象?請您一起來聆聽這翩翩仙子在台灣美麗與哀愁的故事...尊重講師與聽眾,請準時入場。ADD:嘉義市新建街79號 TEL: 05-2911547 FAX:05-2840536

[台南分會] 開放報名---4月12日台南荒野親子一團蜂蟻招生說明會
台南親子一團蜂蟻招生說明會日期:4月12日(六)時間:上午九點-十一點地點: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欲參加者請至線上報名系統登錄我要報名

[台南分會] 「台南週五見」0321(五)1930-2130:看見悟洞自然教室/林維正(四方竹)
台南荒野週五見 (本講座開放自由入座)講座日期&時間103年3月21日19:30~21:30講座名稱看見悟洞自然教室講座簡介2005年底,高雄分會第七期解說員訓練班甫結束,在依依不捨的心情下相約到悟洞跨年,這是與悟洞的初遇。之後,數次來到悟洞定觀,不論是春天滿山飛舞的螢火蟲、夏天盈耳的鳥語、秋天搖曳的芒草、或冬天盛開的梅花,在四季遞擅的韻律下,悟洞的自然之美使人印象深刻也讓人感動。當有了感動之後,進一步便希望悟洞能得到良善的保護,而緣分是如此剛好,汗得學社韋仁正與胡湘玲博士提供木料與建造技術協助;而悟洞所有權為韃虎家族成員所共有,但韃虎家族成員都樂意與荒野高雄分會共同管理與守護悟洞。三方共同合作,以悟洞的生態資源為基礎、保護悟洞野地及自然教育為目的、使用自然材料為建築素材、及協力造屋的方式,在此興建自然教室,以作為高雄分會的自然教育基地。以協力造屋方式,集合眾多志工之力,營造悟洞自然教室,是一個美麗的夢想,這個夢想正在實踐中。經歷了88風災,悟洞自然教室仍然屹立不搖,協力造屋也仍繼續進行。再回首,雖然悟洞不是一個特別的地方,但悟洞自然教室已是一個實際行動的開始,就像埋下一顆種子,荒野棲地守護的理念,將在此得到成長茁壯的機會。講者 林維正(四方竹)高雄荒野現任分會長

[台北分會] 「夠了,GO了 」- 台北城的綠行動
台北分會分會長 鯨魚/張菁砡一棵相思樹,只是一棵樹嗎?一棵的存在,不只是滿足人類視覺的綠美化,也不只是為滿足人類心靈的綠意; 自空中鳥瞰的台北盆地,台北人彷彿住在一個綠色寶盆裡。環狀淺山丘陵裡,零星散佈的公園綠帶是世居台北生物僅有的棲息與繁衍空間。近幾年的發展,台北市中心自然綠地逐年減少,水泥豪宅漸往郊山侵入,這些動植物賴以維生的家園都被水泥叢林所取代,取而代之的是滿足人類視覺的觀賞型花木。公園乃是都市中最完整的綠資源開放空間,在都市生態系中是能容納最多物種,提供其棲息覓食繁衍之場域,肩負都市重要棲地、生態跳島、維護生物多樣性之功能。可曾想過公園裡的一棵原生樹,是多少生命世世代代繁衍的家,自然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之基礎。而公園綠地裡自然生物的存在,更是重要的環境品質指標,當蟲魚鳥獸都無法安全存活的環境,也非人類適居的空間了。 關心環境的朋友們常會發現,視為珍寶的自然物種突然消失,遭民眾任意砍除植栽;盼著進入繁殖期螢火蟲的家一夕之間被剷除;親睹外來種放生、移植造成的危害;過多或不當的水泥設施造成綠地切割破碎、甚至因不當的工程或管理機制破壞棲地完整性…等等事件一再發生,每每聞之總是令人心痛。「夠了! GO了」 2013年,台北分會認養的富陽公園,再次發生公園內遭逢不當的規劃設計與施工,破壞了原生態的完整性。一個自然生態豐富的公園在維護、管理、修繕、經營方針竟無適當的管理機制可保存她。一棵相思樹的切除,如同最後一根稻草,讓我們覺得「夠了」、「GO了」,督促我們必須有所行動,期盼這類事件不要一再發生了,為公園生態化催生「自然生態公園管理辦法」(暫名)由此而生。 首先,盤查了台北市公園綠地經常遭遇的環境干擾和危機因子,檢視目前單一化公園管理辦法下,不利於生態敏感區的經營維護問題。一個公園綠地的管理單位眾多,加上公部門管理和工程施作單位,缺乏溝通協商機制及生態設計思維,亦無法有效執行落實維護公園綠地的生態系統。因此,決議在2013年下半年會期提出的台北市自然生態公園管理自治條例,爭取納入“2016世界設計之都”將生態城市設計作為設計目標,營造人與所有生物互利共生的都市環境。串聯綠色廊道,增加綠覆率,讓生物可以自由棲息往來,幼小動物、鳥兒、蟲蝶也能與人類共享安全生活、繁衍後代的自然環境,讓台北市恢復充滿綠意的自然面貌,成為宜居城市。 為此願景,組成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商因應策略,由陳德鴻出任總召,林智謀擔任總顧問;依工作性質分成綠皮書組、法案議事組。綠皮書組:解說-昕岑(召集人)、棲地-江河(副召);法案議事組:培力-佳良(召集人);綠皮書組任務為制定生態公園評量標準及台北市生態公園發展潛力推薦名單,法案議事組任務為法例條文修正及議員聯繫窗口。開始進行生態調查評估並依其生態狀況及環境條件分級管理。針對「自然生態公園(綠地)」訂定適切之管理辦法。訴求:「營造生態城市,保護都市綠地」。主張公園應視不同功能、環境作分級管理、自然生態公園應以「維護生態整體性」作分區管理與利用,維護管理以「主動保育、低度干擾」為準則;規劃設計以「水泥設施零成長,自然鋪面零損失」。是為維護台北市轄區境內之自然生態環境,保障原生物種生物棲地環境的完整性,以促進生物多樣性,營造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和諧環境。 接著,開展一系列的行動,從一千多個公園中挑選十個保留豐富生態潛力的公園,年後最冷的幾日公園調查小組不畏溼冷低溫,召募了各群組志工,逐一走訪討論各個自然生態公園的未來可能性。同步進行拜會相關人員及市府相關部門遊說、專家學者請益、NGO夥伴說明會,進行了跨組織、跨領域的對話與學習,獲得各方支持。民間團體也決議成立推動聯盟共同推動,定期召集會議以凝聚力量。228開始了第一場志工培訓,正進行著催生自然公園走春活動及公聽會,尋求在地居民的支持與共識,藉由推廣活動提供公眾參與,促進民眾參與式學習。此次推動法案,運用「由上而下」以及「由下而上」雙軌進行的方式,期能有助於法案推動及動員參與的能量極大化。台北分會也因此深度的跨群組合作,大家各司其長、協力分工,形成很好的横向連結與擴大學習圈的機會。台北盆地還剩下什麼動、植物? 棲居城市的我們可以做什麼? 環境永續經營才能讓人類與萬物生生不息,「守護自然棲地 與萬物共享自然」是荒野夥伴心中最深的期盼。棲居城市裡的台北人,如何回饋生養我們的大地呢?如何守護我們的環境?支持和參與推動自然生態管理自治條例(暫名),是我們可以為自然盟友發聲、爭取守護都市裡僅存自然棲地的一個行動。為維護自然生態公園之生物多樣性與棲地完整性,進行分區管理與利用的主張,未來,需要台北分會全體總動員,進行公園普查及各項推廣倡議活動。邀請您的加入,一起推動這個影響深遠的法案,讓我們一起合力喚醒每個人心中與自然連結的種子,讓繁華的城市擁有一方讓自然萬物孕育生機的自然生態公園。讓我們一同邁向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宜居城市!

[台東分會] 【野望影展】台東校園、社區巡迴 歡迎申請~
2014荒野保護協會野望影展─台東校園、社區巡迴申請表「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係野望自然傳播學社將世界享譽「綠色奧斯卡(Green Oscar)」的英國Wildscreen影展得獎影片引進台灣,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由台東分會執行台東地區的校園及社區巡迴。此次播映的生態紀錄片來自2013年的野望影展片單,運用各種嶄新的科技製作,敘述有趣的自然探索與動人的動物行為故事。期望藉影片放映讓社會大眾以多元視角瞭解生態議題,由荒野講師至各校園或社區免費放映並帶領導讀討論,讓孩子大人更深入理解其環境意涵。*受理報名時間即日起至2014/04/30,請詳填以下資料後e-mail申請表至jyt@wilderness.tw,並在信件主旨註明「報名2014野望國際自然影展」。(連絡電話0934-062483莊小姐)*請於指定日期前14天送交申請表。*放映時間自即日起至06/30。*申請表點此下載。*填表日期: / / (年/月/日) 需求時間 影片(請勾選) 50分鐘 □大河兄弟(28分鐘) 90分鐘 □義肢大象(65分鐘)□冰凍星球:冬季(58分鐘)□搶救犀牛琵拉(52分鐘)□失落的火山之地(60分鐘)□遇見樹懶(50分鐘)□生命脈動:生命的挑戰(50分鐘)□火雞人生(59分鐘)□遁逃蘇格蘭(59分鐘) 100分鐘 □紅色羽翼:火鶴之謎(75分鐘) ※影片介紹大河兄弟:水壩河谷 The Water Brothers – Valley of the Dammed28分鐘Winner of the 2012 BBC Newcomer Award湄公河是地球上最多產的河道系統,也是世上最大的內陸河水養殖區。然而,11個巨型的水壩工程是否會改變這裡的一切,阻斷7千萬人的飲食來源?The Water Brother祥細記錄了湄公河上游到下游和乾溼兩季的變化,並向觀眾解釋河道系統和魚類生活環境將會因水霸的建設而崩壞。柬埔寨以及寮國的人民與河水及魚類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東南亞最大的湖泊-洞里薩湖-是他們重要的依靠,當水霸建起,他們的生活將遭受到什麼樣的威脅?義肢大象 The Eyes of Thailand65 分鐘Nominee for the 2012 Discovery People & Nature AwardMotala以及Mosha是兩隻誤踩地雷而受傷的大象,雖然牠們裝上了義肢,但復健之路仍然辛苦。The Eyes of Thailand是一位女性為受傷的大象犧牲和努力的真實故事,她幫助大象訂做義肢、陪伴牠們復健,獨自為大象的生存奮鬥。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她的付出改變了世界,她的堅持鼓舞了無數人,也讓這部影片撼動人心。冰凍星球:冬季 Frozen Planet: Winter50分鐘對極圈的居民而言,如何度過獵物稀少的寒冬長是個大挑戰。母北極熊得穿越北極冰山,尋找適合的地點等待小北極熊降臨。霜和滿地白雪取代了森林,雪白大地讓狼群與野牛的血戰更加清楚可見。在南極白雪下的魔幻世界,國王企鵝小心翼翼的護著蛋,讓牠免受暴風摧殘。韋德爾氏海豹躲進珊瑚色神祕生物的海底世界,但冰下世界卻也不安全,尖銳的冰柱一樣藏著致命危險…搶救犀牛琵拉 Saving Rhino Phila52 分鐘Winner of the 2012 The Nature Conservancy Environment & Conservation Award這是一個在盜獵犀牛戰爭中,為存活而奮鬥的血淚故事。南非盜獵犀牛的情況已發展成組織犯罪,透過最新型的自動化武器,搭配直升機和夜視鏡等裝備,盜獵者已向犀牛數量「宣戰」。在這場戰爭中,犀牛Phila是奇蹟的生還者,牠堅強的求生意志讓牠從攻擊中活了下來,牠被收養,受到一流警力保護,眾人想盡辦法,就是希望還給牠ㄧ個安全的生活環境。失落的火山之地 Lost Land of the Volcano: Programme 160 分鐘Winner of the 2010 Popular Broadcast Programme Award and nominee for the 2010 Series Award這一系列的影片結合了令人驚嘆的野生動物和冒險,科學家與影片製作團隊進入新幾內亞未受破壞的熱帶雨林,拜訪奇特物種的棲息地。Mt. Bosavi是一座死火山,山腳覆蓋著濃密的熱帶雨林,攝影團隊跟著部落響導的腳步深入雨林,試圖拍攝住在雨林中的野生動物,並希望能藉此呼籲世人保護這片廣闊的原始雨林。遇見樹懶 Meet The Sloths50 分鐘Winner of the 2012 UWE Popular Broadcast AwardMeet the Sloths 在全世界唯一的樹懶孤兒院,用幽默的眼光觀察小樹懶的生活。影片的主角是Buttercup以及Randy,Buttercup的母親是孤兒院裡著名的女皇Judy,而Randy好色的行為則解釋了哪一項技能是可愛的樹懶寶寶該趕緊學會的事。攝影團隊花了超過ㄧ年的時間拍攝樹懶的生活行為,並且捕捉到許多過去我們從沒見過的珍貴畫面。Meet the Sloths將告訴我們更多關於其妙動物的秘密。生命脈動:生命的挑戰 Life: Challenges of Life50 分鐘Winner of the 2010 Jury’s Special Prize地球上的植物和動物注定要為生存與其他生物競爭,Challenges of Life 帶您透過影片瞭解牠們如何從演化中發展出謀生法則。三隻獵豹兄弟在不斷嘗試後學習到新的打獵方式,讓牠們有能力捕獲比自己更高大的獵物。瓶鼻海豚學會用淤泥圍繞魚群製造混亂,讓驚慌的魚群四處亂竄,最後自動闖進海豚的嘴裡。在交配的季節裡,stalk-eyed fly會在交配季時會往自己的頭頂吹氣泡,讓長柄往外張開,雄蠅的長柄張的越開,將越容易獲得雌蠅的青睞!火雞人生 My Life as a Turkey59 分鐘Winner of 2012 Golden Panda AwardWinner of Discovery People & Nature AwardNominee for the 2012 Script and Editing AwardsJoe Hutto雖然決定要餵養13隻瀕臨絕種的野火雞,但他從未想到,這段經歷最後成了永生難忘的啟發。Joe是佛羅里達州的荒野裡的「火雞媽媽」,生活在漫無人煙之處,曾有超過一年的時間沒有看見任何人,但他仍甘之如飴。Joe的「火雞人生」記錄著他與動物之間罕見且不為人知連結,以及超越自然法則所允許的情誼。遁逃蘇格蘭 Monty Halls’ Great Escape: Programme 359 分鐘Nominee for the 2010 Presenter-led AwardMonty Halls是位海洋生物學家,也是個專業的潛水員,他決定遠離都市,移居到蘇格蘭西海岸靜僻之處。Monty拜訪過世界許多地方,但在他心裡,蘇格蘭西部海岸才是世上最美麗的之處。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離群索居,到一個遙遠的海邊,探索島嶼以及四周的野生動物,其中就包括「姥鯊」(basking shark),姥鯊雖然是世上第二大的魚類,但要找到他們卻十分困難。在這一集影片中,Monty將與牠們共游,帶觀眾了解這群特別的生物。紅色羽翼:火鶴之謎 Crimson Wing, Mystery of the Flamingos75分鐘Winner of the 2010 Music Award. Nominee for the 2010 Script Award and Theatrical Award在遠離塵囂、被人群所遺忘的荒野中,百萬隻的火鶴正展開牠們生命的旅程。火鶴是自然界最神秘的物種之一,牠們不畏命運的辛苦及艱難,從出生、成長到生育下一代都在人煙罕至之處為生存奮力掙扎。故事發生在北坦尚尼亞的納特龍湖(Lake Natron),這是人類生命的起源,但即使在此地,自然仍留下許多秘密,等待我們找出答案。

[台東分會] 【新聞】修法放寬土壤污管制與監測 台東農民反彈
〈公共電視〉修法放寬土污管制.監測? 台東農民反彈http://news.pts.org.tw/detail.php?NEENO=264036擬放寬土汙管制標準 環保署挨轟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541797.shtml【聯合報╱記者潘俊偉/台東報導】2014.03.12 04:28 am 環保署公布「土壤汙染管制標準」及「土壤汙染監測標準」修正草案,針對銅、鋅的標準放寬5倍,並容許致癌的六價鉻,昨天到台東開公聽會,遭到台東農民及環保團體連番砲轟。台東一向被認為是後山淨土,出產的釋迦、洛神花、稻米等農特產品,享譽海內、外,如今環保署研擬修正對土壤汙染管制的標準,讓不少台東農民擔心,將會再次演變成「二次食安風暴」。有機農夫楊坤城表示,台灣農地僅有極少數被檢測出含重金屬,如今放寬銅、鋅等含量標準,未來可能會以有機肥或土壤改良劑方式混入,反而造成更多的汙染,制定這樣的標準,實在沒必要。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長林義隆指出,台東地區的土地利用,向來屬低地開發,工業區緊鄰農地,一旦放寬對工業區的土壤標準,這些汙染源,不管排入河川、渠道,最終都會回到土地上,再加上南迴公路目前進行拓寬工程,未來車流量增加,也相對增加汙染機會,實在不宜再放寬標準。農民王旭朗說,重金屬就是對人體有害的毒物,環保署的資料都只針對稻米做研究,但是台東以擁有豐富多樣的農產品著稱,用稻米為比對樣本,實在無法令人信服;政府可以規定將汽油自有鉛到無鉛,為何要開放土壤含金屬標準,令人匪夷所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官員蔡鴻德表示,將會民眾所提出的意見及疑問帶回研究,再召開會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