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防沙蜥——記「認識外來入侵生物沙氏變色蜥暨移除活動」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圖/蔡佩君(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執行秘書)

沙氏變色蜥,來自古巴和巴哈馬群島的中小型變色蜥蜴,於2000年首先在嘉義三界埔被發現。擴散能力極強,與原生物種在資源上會競爭,且多數原生物種會被迫讓出原本的棲地。其性成熟僅需1年,且有1年多次生產等特性,因此一旦成功入侵某個地區,就會開始向外擴散,擴散速率相當驚人,為IUCN百大入侵種之一。入侵台灣16年來,適應力愈來愈好,在嘉義地區,從原本的嘉義縣三界埔,擴散至嘉義市王田里、嘉義公園週遭與嘉義大學校園,顯見其族群入侵版圖已越加擴大。

在最初入侵嘉義市時,分會即由真理大學莊孟憲老師帶領共同關注,並辦理幾次小規模的移除活動。從去年開始,由嘉義林區管理處主辦,偕同嘉義市政府、嘉義大學、真理大學環境教育暨生態保育研究推廣中心、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嘉義市王田里等單位於嘉義公園及周遭社區進行調查及移除。

今年嘉義分會動員親子團的大小朋友共襄盛舉,在活動的前一個多月先由莊孟憲老師為大家介紹外來入侵種對臺灣生態所造成的影響與危害,讓夥伴們更能認同移除工作的意義。活動當日,由嘉義大學的大學生帶領親子團的家庭分組進行移除,大夥兒拿著橡皮筋與夾鏈袋穿梭公園、社區找尋沙蜥的蹤跡。活動現場更像是一場外來入侵生物的嘉年華會,各個單位展示了目前臺灣可見的外來種,讓民眾對外來種有更多的認識。移除後更透過小組討論與分享讓與會的夥伴在分享中知道今年沙蜥在嘉義公園週邊的分佈、數量以及其共域的本土爬蟲類數量。

下午的研習時間向高世老師分享了移除其它外來種,包含綠水龍以及帝王脊斑壁虎的經驗。最後透過分組圓桌會議,大家一起提供好點子,希望能讓未來防治與移除的工作更有效力!

當日活動成果紀錄到沙氏變色蜥110隻,移除其中的81隻,捕捉率約74%;記錄到的本土爬蟲類等共193隻。與去年移除成果比較,去年記錄沙氏變色蜥50隻、移除28隻;本土爬蟲類329隻,發現今年沙氏變色蜥的數量增加、分佈區域擴散、共域爬蟲類減少了。

大自然的生物都有其應該所在的位置,因為人為造成的外來入侵種只好透過人為的力量移除。每位參與的夥伴都是公民科學家,在移除、討論與分享的過程中了解了外來入侵種的影響,並且將這次的經驗內化為未來防治外來入侵種的行動力,一起為臺灣生態環境的監測盡一份心力!

 

附加檔案大小
荒野快報293期第7頁659.52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