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而堅定,棲地守護我和你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蔡佩君(嘉義分會分會秘書,自然名:羽冠畫眉) 
圖/鄭宏毅(自然名:米粒)

 
說到嘉義分會,荒野人定會直接聯想到「諸羅樹蛙」!除了地名因素之外,嘉義沒特別顯赫的事蹟,但有著一群默默、持續在為這個環境付出的夥伴,因為「關懷蛙,就是關懷我們的環境!」
 
諸羅樹蛙(Rhacophorus arvalis)是台灣特有種樹蛙,主要分佈在雲林、嘉義、台南等地。1995年由師大呂光洋教授命名發表,因首次發現地在民雄,遂以嘉義的古地名「諸羅」命名之。從其分佈的情形來看,雲林縣、嘉義縣以及台南麻豆附近都有諸羅樹蛙的分佈,甚至台南永康也有諸羅樹蛙的蹤跡。但由於其分佈的範圍多位於人類活動區域內,只要農民改變耕作型態,諸羅樹蛙棲地必會受到衝擊;加上雲林、嘉義和台南諸羅樹蛙分佈的範圍內都偶有大型開發案件的申請,導致諸羅樹蛙生存的危機增加。
 
有鑒於此,民國95年嘉義分會成立諸羅樹蛙蛙調小組,期間普查了嘉義縣市諸羅樹蛙的分布狀況與數量,但是隨著時間、棲地破壞與人員的流失,小組能量漸漸低迷。民國100年間,嘉義縣政府辦理了一次諸羅樹蛙的研討會又再次激起分會關注諸羅樹蛙的火花。大家想起了有一塊大面積的棲地值得我們投注能量,持續調查與紀錄。在總會協助與分會夥伴努力奔走下,我們順利向軍備局申請了此塊棲地的三年調查計畫。這塊廢棄的軍事用地緊臨著兩處諸羅樹蛙族群數量穩定的棲地,透過這個計畫,我們希望可以調查軍事用地內諸羅樹蛙族群的數量及族群量季節變化,以期建立調查方法後,往後持續調查將可以了解諸羅樹蛙族群量是否有減少的趨勢,並且擬定相關的保育策略。當然,更深遠的目標是在基礎的環境教育推廣工作之外,能朝向「保護區以外之保護區」的機制建置,讓物種調查與在地力量連結擴大,期望此保育類物種可成為「嘉雲南的綠寶石」。
 
此三年調查計畫經軍備局核可後開始進行,第一年開始之初,莊孟憲老師指導分會夥伴在廢棄的軍事用地邊緣依照不同的林相畫設了四個樣區,調查頻度從七月持續至十二月,每月一次。從第一年的調查記錄中可以發現,氣候較嚴寒的冬季幾乎沒有青蛙的蹤跡,經與莊孟憲老師討論之後,調整了第二年的調查頻度。第二年開始集中在六至九月份調查,並且在蛙調的同時普查其他出現的物種,第三年也比照第二年的模式進行。在這三年的調查中,有兩至三個樣區常會因為颱風或是豪雨造成無法進入;也發現樣區之外,在更深入軍事用地的中心應該有更大族群的分布。是否更改樣區在過程中也曾經討論過,但是最後還是希望可以在同一樣區持續調查累積三年的紀錄;因此這些心有餘而力未逮的想法促成了荒野嘉義親子團一團奔鹿團加入在地棲地守護的行列。第二年調查計畫進行中,嘉一奔鹿團協助樣區的清理,清除了雜木蔓草與倒落的竹子,並且就地取材搭建了便橋。同年冬季也再次進入樣區搭建平台,希望可以讓隔年的調查更加順利。
我們知道一般青蛙會利用樹木的基部或是落葉層挖洞暫時躲避取暖渡冬,而在竹林中生活的諸羅樹蛙也會利用農民保護竹筍的黑布與落葉在竹節處渡冬;在這次的行動中,我們也觀察另一種渡冬的狀態,在竹筒中擠著數隻面天樹蛙與中國樹蟾相依偎,讓親眼目睹的夥伴們大呼驚奇!這也是第二年調查計畫中額外的收穫。
 
今年是調查計畫的第三年,進入尾聲的同時也開始思考,接下來呢?是不是應該要有更積極的作為?這些想法都將伴隨著計畫的結束展開新的局面,而可以確定的是,我們絕對會持續的關注!在環境保護已變成顯學的今天,也許很多人會質疑,僅僅只有做調查,究竟可以對諸羅樹蛙產生多少的幫助?但是誠如許多分會在棲地守護上成功的例子可證,持續的關注、持續的紀錄,當面臨需要我們挺身而出的時候,一切都可以水到渠成!
附加檔案大小
荒野快報268期第12~13頁8.48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