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巔到水涯~從白石山鹿子百合到陸蟹棲地維護與魚種復育
文、圖/張演祺(桃園分會分會長,自然名:半夏)
桃園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寶地,有高山大川也有沃野小溪,有秀麗水庫也有雅緻水塘,這些獨具的景觀在經濟掛帥追求工商發展的前提下,許多地景都被犧牲了,連帶影響物種棲地的完整性,早年普遍存在溪流田野的善螺及圓田螺現在已不復見,20年前萍蓬草幾乎消失,原本白石山上處處可見的艷紅鹿子百合也僅剩山壁上寥寥可數的幾株,海邊的藻礁苟延殘喘,潮間帶的招潮蟹消失大半,陸蟹找不到回去大海產卵的路,這些都是我們必須及提早努力挽救的對象,也是我們的使命。
艷紅鹿子百合是台灣四種原生百合中目前最漂亮的一種,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原本排名第一的細葉捲丹百合已經消失,所以艷紅鹿子就晉升第一囉!而在台灣的分布僅止於基隆、台北及桃園一帶山區,尤其桃園境內只有白石山至金面山一帶有族群分布。
大溪鎮是一個山明水秀的寶地,尤其白石山下蔣公及經國先生均長眠於此,有鑑於山區鹿子被盜採嚴重,四年前發起送艷紅鹿子百合回娘家的活動,從原生地採種到種苗的復育與栽種,一切都是夥伴們親力親為,今年已經看見成果。
往年盜採猖狂的狀況,甚至前年目睹某社大植物界知名指導老師,帶著學員攜長枝剪採花,也在四年不斷宣導中得到改善,今年喧鬧的花況多數都能得到留存;在多次的登山過程中與山友的互動都感受到他們與我們一樣,珍愛此片山林的奇花異草,更有熱情山友加入護花行列,有此經驗值得每位夥伴在登山時都記得擔任宣導工作,爾後遍地開花的榮景將可拭目期待。
桃園縣民超過兩百萬人,但是知道什麼是藻礁的民眾甚少,所以從民國98年起桃園分會將濱海生態列入定觀點,以藻礁區為中心定期做導覽解說,也接受機關團體與學校的邀約大力宣導演講,我們相信只有讓更多人了解什麼是藻礁以及它的重要與珍貴,才能喚起大家對環境生態的重視。
觀新(觀音新屋)藻礁是全台面積最大的植物造礁區,從南至北達二十七公里,民國69至73年間,個人在觀音鄉海邊樹林國小教書(學生來源為石門水庫移民新村),當時帶學生到海邊玩並不知道退潮時裸露出來的是藻礁,僅知道大大小小潮池中有許多魚蝦貝類,當地居民會以天然潮池當作石滬使用,每每一次漲退潮就能讓他們收穫滿滿。
時隔多年在台大教授戴昌鳳提出藻礁一詞時,具大自然遺產價值的藻礁,已經被破壞得僅剩極小部分還有成長跡象,桃園縣內工業區密佈且未做好廢水排放管控甚至偷排情形嚴重的狀況下,珍貴的藻礁已經奄奄一息,再加上民國96年中油埋置油管將藻礁剖開,前幾日又發生亞東集團在觀音藻礁區開挖臨時碼頭運送器械。
雖然今年初已公告從小飯壢溪口到新屋溪口全長約六公里列入野生動物保護區,可是未對區內上游工業區排放做積極有效監控,僅象徵性地公告了事,實在令人替藻礁的未來擔心。
濱海組長潘忠政(在地聯盟理事長,自然名:石頭)與葉斯佳(永興社區發展協會副總幹事,自然名:沙蟹)他們長期監測藻礁生態,更全力與縣府溝通對抗不肖廠商,在得不到縣府正向支持的情況下,屢屢發動抗爭與立委一同為藻礁請命、召開記者會,希望透過大眾傳播媒體的力量喚起全台民眾聲援。
此間連續三年桃園分會與在地聯盟等單位辦理「為藻礁請命」的健行與淨灘活動,去年台南師院附小更多次包車北上參訪觀新藻礁,回去之後發起一人一信進總統府的活動,讓總統也知道全國民眾正在為藻礁生機努力,期待在大家努力奔走之餘,能看見藻礁重現盎然生機。
自從藻礁區劃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之後,定觀活動要進入都得行文農業局,為了免去公文往返的耗時費事,我們預定將定觀點移往後湖溪口,那兒有豐富的陸蟹群聚,欲前往藻礁也只要越過防風林即可;目前發現這些陸蟹面臨產卵季無法越過海堤繁衍下一代,新竹分會有「幫青蛙過馬路」的活動,我們也常看見陸蟹茫然地在馬路上尋找往海邊的路,及命喪輪下的悲慘畫面,目前調查陸蟹種類及數量的活動還在進行中,待調查結束我們可能也要發起「幫螃蟹過馬路」,讓路蟹得以永續族群。
「千塘縣」是桃園的別稱,密布的埤塘與錯縱的渠道,孕育了豐富的溼地生態,水生植物中除了荒野LOGO中的台灣萍蓬草外,還有桃園藺及龍潭小杏菜等稀有物種,當然有水就有魚,埤圳中總有各類形形色色的魚種,可是近年外來強勢種入侵與河川汙染嚴重,早年埤圳常見的魚種有些已不復見,或是瀕臨消失。
去年城鄉局景觀課選定10口埤塘改造,特選中1-4號池做為過去埤圳常見魚種復育區,作為維繫魚種族群生態重點池塘,希望達到復育、保育及教育的功能,在魚群數量達到野放標準時,提供教育單位索取與送回原棲地,讓魚種生命得以延續。
桃園分會在今年接受委託重任,進行復育工作,初期以改善復育池原先設計不當之處,以利各種不同魚貝類生存與繁衍空間,同時兼顧水源循環、天敵防治與避免外來種入侵,提供最合宜的模擬自然環境讓種魚能自然繁殖。
預定復育的魚貝類以多年不見的台灣圓田螺、七星鯉、史尼氏小巴、青將魚、台灣石附、高體鰟鮍、羅漢魚、馬口魚等為目標魚種;要取得這些種魚相當不易,我們透過各種誘捕垂釣等方式收集,例如台灣圓田螺遠從苗栗獅潭取回,青將魚要到貢寮三芝那一帶尋找,史尼氏小巴及七星鯉則要到龍潭楊梅一帶荒蕪的埤塘尋找,還好桃園荒野有一群對魚類復育興趣濃厚的夥伴,大家以玩的方式逐一達成目標,期待不久後可見滿池的小魚。
不論是大環境還是微棲地的改變,都可能是生態的浩劫,例如細葉捲丹百合的消失,除了人類貪婪地盜採之外,就是因為環境的改變與破壞,讓他們無法繁衍下一代;桃荒十幾年來對於棲地維護不遺餘力,為了瀕危的萍蓬草,花了超過十年的時間移除強勢外來種,乾旱時一棵一棵的挖起來放到庇護池,以延續種源的生命,現今已不虞滅絕,接下來還有許多物種的棲息環境也受到嚴重破壞,我們除了大聲疾呼之外,更要以實際行動介入,希望在尚有挽救與延續的機會中,讓多樣性物種的生命得以永續。
附加檔案 | 大小 |
---|---|
荒野快報269期第10~13頁 | 14.07 M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