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方便就是我的不便——沖繩如何對付海漂垃圾?(上)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圖/胡介申(荒野保護協會公民教育部海洋守護專員)

無數個台灣寶特瓶漂到日本沖繩,彷彿「瓶中信」一般,串起新北市與沖繩縣政府,展開首次「垃圾外交」……

日本沖繩的居民一直以身為黑潮子民為傲,海洋觀光產業也是該縣重要的經濟收入。但潮水除了帶來魚群與遊客,不受歡迎的「海漂垃圾」也逐漸攻佔每一片沙灘。長期的監測發現沙灘上許多垃圾都非當地製造,而是「Made in Taiwan」!在荒野保護協會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牽線下,沖繩縣環保部邀請新北市環保局展開首次「垃圾外交」,2014年10月先由新北市環保局與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註1)15位成員參訪沖繩石垣島的「海Love Love Festa」;2015年1月則是沖繩縣政府官員與非營利組織代表20位貴賓來台參訪與座談,共謀清淨大海之道。筆者有幸一同參訪,提出三個重點觀察供夥伴參考。

淨灘何必沉重,一場輕鬆歡樂的海洋嘉年華

「海Love Love Festa」由石垣島的衝浪社群、政府與居民歷時十個月的策畫,在近百工作人員(皆為志工)的帶領下,本次(第六屆)的活動相當細緻流暢。週日一早近500位民眾陸續往沙灘聚集(約占當地人口的5%,以家庭與學校為主),熱情洋溢的主持搭檔暖場後,即開始淨灘。雖然廢棄物的密度相當高,但由於垃圾分類表簡單清楚,志工人手充足,所有撿拾與分類工作在2小時內結束,在藝術家指導下,數噸重的海廢被排列成一隻直徑超過30公尺的巨大海龜。由於該此地受保護垃圾車無法駛入,志工開始指揮調度百餘公尺的人龍,將一袋袋垃圾接力運出。此時陣陣香氣傳來,另一批志工已經將熱呼呼的牛肉麵用環保餐具盛好,眾人就坐臥在恢復潔淨的白沙上享受美食與創作歌手live演唱,活動的最後高潮是上百人隨著主題曲「海Love Love Beach Clean」輕鬆搖擺身體,在秋季午後的溫暖陽光下畫下句點。

異國垃圾從何而來?國際條碼可解密

參與「海Love Love Festa」時,沙灘上遍佈印著異國文字的寶特瓶,斑駁的瓶身依稀可以辨識「Made in ○○○」,產地不外乎中國、台灣、越南與印尼。由西表島環保團體製作的摺頁(註2)顯示商品條碼的前三碼(註3)能準確對應商品生產國,當地從2003年起透過條碼調查沙灘上寶特瓶的國別,MIT(台灣製造)從首年高達31.4%的比例,已經逐年降低至13.9%(2011年),但仍然高居第二(僅次於中國59.1%)。此類調查在日本各海岸均實施多年,確鑿的科學數據也讓沖繩縣政府能申請中央經費補助,籌辦此次來台的「海漂垃圾尋根之旅」。

向丟棄源頭推進,利用學校教育影響社區與遊客

非營利組織「海の自然史研究所」在日本各地從事海洋環境教育與自然科學推廣。一項名為「この先、海です」(下一站,大海)的環境教育計畫(註4)深入校園,帶領學生走訪在地的水溝、河川與下水道,讓學生感知街頭廢棄物與雨水展開旅行後,共同終點站將會是:「大海」。此計畫可貴之處在於將被動化為行動,學生與社區一起出發,將「下一站,大海」、「不要丟垃圾」與可愛海洋生物的文字圖案,漆在街道的水溝蓋上,成功將海廢議題的戰線往任意丟棄的源頭靠近,除了可以將保育觀念由學校帶回社區,孩子們還將英文版本「Ocean Ahead」漆在風景區,也幫觀光客上了一課。

 

註1:清淨海洋行動聯盟(Taiwan Ocean Cleanup Alliance,TOCA)成員包括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市社區大學、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註2:特定非營利法人西表島生態旅遊協會。

註3:商品條碼的前三碼為生產國別,以下為台灣常見異國海廢與其條碼之前三碼:台灣-471;中國-690-695;韓國-880、日本-450-459、490-499;印尼-899、越南-893、菲律賓-480。

註4:海の自然史研究所網站與該計畫介紹(日語網站)

附加檔案大小
荒野快報273期第6~7頁1.6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