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海無懼:把恐懼留在陸地上,奔向大海!

我們正在做的事: 

自2005年荒野各地分會自發性舉辦淨灘活動,2007年起進行海洋廢棄物的監測與記錄,愛海行動至今已超過十年。今年協會盤整所有海洋相關工作後,聚焦鎖定「海洋塑膠汙染」為關心主軸,積極向外推展、跨國交流、異業合作,並培養調查分析的專業素養。以下是一年來的策略與成果。

人人有責任,海洋塑膠利益關係分析

臺灣90%以上的海洋廢棄物為塑膠,80%是用過即丟的一次性塑膠,釐清海洋塑膠汙染的利益關係人:民眾、政府與企業。要讓大海恢復潔淨,一定需要這三方的深度了解與互相合作。荒野的守護海洋工作策略,以串連三方利益關係人攜手潔淨海洋為目標,分別進行廣度與深度兼具的行動。

拓展民眾環境教育,天天都可以守護海洋

2015年的海洋倡議主題為「愛海無懼」,搭配全新的「愛海小旅行」海洋廢棄物資訊網站,推廣「多撿一公斤」的概念,提供簡易上手的「揪團、分享圖文、上傳數據」三大功能,訴求在海邊遊憩的每個人都可以是海洋守護者,即時把成果分享給臉書好友。此外,荒野更針對不同族群,設計與執行各種形式的環境教育培訓與活動。

深化專業素養,培育海廢公民科學家

當淨灘逐漸成為熱門的志工活動時,荒野仍不斷以「淨灘是環境教育的最佳起點,但不是解決海廢的唯一終點」激勵工作團隊深化專業素養,持續朝向廢棄物的源頭追查。與國內夥伴團體、國外專家學者請益與交流,合力釐清臺灣海廢二十種來源,並開發三套海廢監測調查模式(ICC海廢監測、微塑膠密度調查、異國來源海廢調查),做為公民教育、政策遊說與產業合作的關鍵工具。

一起管好垃圾,政府、產業、兩岸NGO攜手合作

淨灘只是您丟我撿的熱血行動,改變政策源頭減量才是耐力長跑。每年荒野皆會整理淨灘數據,以正面、友善的溝通方式與政府協商,今年4月邀請到環保署環管處,安排19位濱海縣市的環保局人員向荒野講師學習操作海洋廢棄物記錄表。環保署廢管處與回收基管會也已經針對質輕易碎的保麗龍杯,調漲處理費或更嚴格的管制政策,促使製造商積極應變提出更完善的回收方案。

海洋垃圾汙染無國界,今年荒野跨越臺灣海峽的阻隔,舉辦「2015清淨海洋聯合研討會」,首次針對海峽兩岸淨灘、塑膠汙染與海洋廢棄物監測深度交流與研討,達成三項共識與承諾,開啟兩岸民間團體針對海洋保育議題攜手努力的全新契機。

展望2016:邀請相關產業投入,發揮關鍵影響力

這十年來的淨灘行動是為了教育民眾,調查監測是為了改善政策,明年將關鍵放在企業夥伴合作,塑膠相關的原料、食品、包裝、零售、回收再生等相關產業。商業行為與市場機制可不可能讓塑膠洗清汙名,不再流浪四海?我們相信守護潔淨海洋是全民的責任,更相信一人動手淨灘遠不如呼朋引伴,荒野將持續探尋所有合作的可能性。

海洋倡議行動成果
海洋倡議行動「愛海小旅行」網站cleanocean.sow.org.tw,淨灘數據290筆,使用者4,500位
「塑誰殺了信天翁」國中社會科教材,提供2,000位國中教師教學
海洋影展共放映60場,觀眾2,000人
清淨海洋聯合研討會,5國學者專家,臺灣17個及中國大陸30個環保團體,共150位代表
國際淨灘行動,於全臺11個縣市舉辦30場淨灘、集結5,400位志工、共培訓600位領隊,清理垃圾10,927公斤
 
想了解更多嗎?請見2015成果報告
附加檔案大小
2015成果報告第22~23頁734.1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