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心中的一畝田-五十二甲溼地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高建平〈五十二甲契作小農〉、圖/許鏸文〈五十二甲契作小農〉、楊欣惠〈棲地守護部專員,自然名:星星〉

         

       小時候的五十二甲溼地是下課後釣魚、游泳的去處,不管沿路的灌木叢下都是蛇,還是阻擋不了我想去釣大肚魚的偉大意志。不過總是在釣魚的最高潮時就聽到媽媽的摩托車與叫罵聲,結束了半天的娛樂,伴隨著罵聲,我拿著自已用竹子做的釣竿,在回家的路上回想著今天跟大肚魚嘶殺的過程…。記得有一次是爺爺來尋我,他跟我說這邊再過不久要造路了,我不以為意,但那之後我沒再去過了,幾年過後,我再也找不到自已當初的桃花源,馬路與農田取代了我對五十二甲的記憶。

       緣份,在求學與上班的過程中,我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當農夫的,而一開始回家從農,我也沒有想過會和荒野守護棲地有共同理念。身為農夫,我想著怎麼生產我的作物,想著讓自已在這塊土地上能生存的方式,但也許大腦還是寫程式的邏輯,想從無到有慢慢做起,依據自己所學的農耕資訊讓我選擇了自然耕作,少即是多,不用任何資材完全靠著地力生產作物,將產量打回原形,我覺得坦然的面對最真實的狀況,才能找出我想要的方向和我要走的路,因此我也選擇自家留種,這樣讓我完全掌握作物的生長與環境,用我的方式達到來生產規模。我心裡想著,如果我用這最簡單的耕種方式來耕作也能有收成,這應該是農夫收成的底線了,也因為這樣的選擇與荒野結了緣。

       有一天荒野夥伴找我參加生態調查,雖然我沒去參加,但我心想著是該認識一下農田裡的生態系統有什麼,了解耕作的時候會有那些影響,不過之後常聽到一些農業相關議題如農地農用與農舍問題、農村老化流失與再生問題…。讓我也開始了解,農業與農地不只有農耕,他有很多其他功能性的,就像五十二甲溼地春天可以耕作,秋天能蓄水、可以遊憩,而這些多功能性就會影響著土地的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因此,了解每塊農地的多功能性才能了解它的價值。

       而農地是農業生產的基礎,每個國家的農地應該有什麼樣的功能,受到該國政治、經濟及社會發展等因素的影響。農地作為建築使用(即農舍興建)、觀光遊憩使用(如休閒農場經營)、生態保育使用(如平地造林、水源涵養),均會涉及農地資源永續利用的可能性,直接或間接影響農地本身所蘊涵的自然條件與生態系統之完整性。而農業多功能性主要還是農業的生產活動,之外有糧食安全、生態保育、文化承傳,或景觀維護的附加功能。

       以五十二甲溼地來說,有研究指出,全世界的棲地改變最大的原因是農業,當土地生物多樣性流失超過10%,生態系統的功能就可能受影響。 因此,生物多樣性是農業永續經營的主要關鍵,也是棲地守護的重要指標,所以農業生產活動如何維持生物多樣性是最關鍵的技術,而我希望自然友善的耕作方式會是讓五十二甲的生物多樣性流失最少甚至增加的方法。

 

       與荒野合作契作的這一年,我學習到該怎麼讓自己的生產歷程透明地呈現在大家面前,同時檢視並加強自己的不足,我相信生產透明會是建立消費端信任的一個方式。但其實更重要的是,一開始如何找到有意願的參與者,相信這便是荒野多年來守護棲地的付出與累積所建立起的品牌信任。窺探五十二甲溼地的生態,除了讓我們更能了解五十二甲的生物習性與環境教育的意義,也讓我們思考如何與他們共生共榮和互相學習,也同時思考如何耕作能不傷害到田蚌、田鱉,以及確定他們的存在…。

       五十二甲溼地,經過前人的努力守護,讓我們看到風箱樹與穗花棋盤腳在夏季裡綻放,集水源涵養、糧食安全、生態保育、環境教育、觀光遊憩…等的多功能性,保留著人文歷史、棲地守護者的足跡、豐富的生態、旅人的微笑和重要的兒時記憶,讓你我用自已的方式一起守護棲地,讓這裡有著更多人的兒時回憶。

 

 

附加檔案大小
305_p5_1130.pdf4.14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