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快報310期】面對氣候變遷,韌性城市是上策
我們正在做的事:
教育推廣 已經是5月底了,
但今年的梅雨,
卻還沒有來,
是遲了?還是毀約了呢?
種植竹筍的伙伴,
盼著一場雨的到來,
因為雨來了,筍才會冒著出來,
我爸爸也在種植蔬菜,
嚴熱的天氣,
在田裏工作的時間,
也從下午的3:00延到4:00
綠竹筍一直沒有長出來,
索性取了水,澆了一些,
竟然就真的冒出二個筍子。
一場該適時出現的雨水,
卻在今年遲到了,
但遲到了,還會趕著來嗎?
沒有一個人知道「梅雨」還來嗎?
大自然中,因氣候變遷的因素而生物失序的議題,總有人觀察到及討論著。例如花兒開花季節變了,天氣時而酷寒及炙熱等。但今年卻是雨水。環境變動愈大,則需要有更大的韌性才能度過困境,人的身體調節是如此,城市及環境也是如此。若土地可以涵養足夠水分,則溫度變動會減緩,缺水問題會較慢出現,人們的休閒空間也會從家裡移至戶外,相對的,電也省下了,親情也變濃了,身體變健康了,或許話題也多元了,只是將不透水的水泥改成透水材質而已,已經好處多多了。又例如種棵樹吧,一棵樹,樹下可乘涼、可休閒,有遮蔭、有涼風,有一群人在樹下乘涼聊天,有一群生物在樹上棲息或暫歇,可增加社區情感,可共同討論社區發展及事務,也是好處多多。
濕地像個環境的大腎臟,幫忙土地蓄水,可降溫、可滯洪、可潔水質、可養活特殊生物,但若把濕地開發成水泥鋪面, 似乎土地價格提高的感覺,事實上,是用我們的氣溫調節能力、各種生物的生命及我們的心靈成長換來的,若真要談價格,應該是無價吧,既是無價,又何需討論呢?
今年梅雨未來,我們有多少韌性可以渡過此缺水期呢?檢視土地及環境結構吧,讓城市的韌性可以更增加,順利為人類及萬物留下美好的、自由的棲息環境。
附加檔案 | 大小 |
---|---|
【理事長的話】面對氣候變遷,韌性城市是上策 | 278.31 K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