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公園再提升」除了你我、也給生物們一個喘息的空間

我們正在做的事: 

圖、文/莊育偉<棲地守護部 副主任>

      都會生活的壓力讓眾人內心對於回歸「自然」都有一種需求甚至渴望,而「都會公園」就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場域。
於心理上可以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


荒野於2014年正式推動「公園生態化」,陸續向台北市政府及台南市政府提出訴求並合作辦理相關活動與記者會,期望透過各種活動與宣傳,讓都會區的公園品質得以提升,直接提供市民更多舒適的都會生活空間。

生態城市推動策略
「公園生態化」的推動並非一蹴可成,這樣的理念有幾個面向需先獲得眾人的認同與取得共識後有實踐的可能。首先公部門與民眾要先能理解都會區真的需要更多的公園綠地,因此都會區所面臨的狀況,諸如熱島效應、防災滯洪空間不足、空氣汙染嚴重、綠地面積缺乏….等都會區所存在的問題,都必須先透過宣導與曝光讓眾人知悉。有三個面向值得我們去注意

法規面:上需有相關的法源依據(自然生態公園管理條例)讓各單位有所依循。
規劃面:公園設計上,有實際的生態公園可供參考與想像。
管理面:公園管理面上有實際可行的分區管理、營運維護原則。

如此可大致再區分為環境教育宣傳面、法規面、建立示範公園、建置公園分區管理營運原則等幾個面向需要去努力。

公園生態化的示範點—青年公園
青年公園位於萬華區西側,南臨淡水河流域,不僅為台北市面積第二大的都會公園,擁有的林蔭與綠地而成為市區內難得的動植物重要棲地外,更因早在日治時期便將園內及周邊規劃作為練兵場及航空機場(因與松山機場對稱而稱之為-南機場)等公共活動空間,因此可成為一座兼具自然與人文特色的公園。

荒野於合作初期依青年公園既有的特性,研擬出<青年公園生態化建議草案>,預計將於園區內塑造一條河流的意象,並建議善用園內設施與規劃,安置大台北地區常見的水生動植物,可兼具保種及環境教育之效用。

雙方於正式簽訂合作備忘錄之後,由公園處青年所主導,邀請九位里長召開說明會,而由本會向與會者說明提案內容與願景,除提出從既有水域開始進行的初期規劃外、也包含往後可再逐漸往外擴張到鄰近社區或學校的後續規劃,而最希望里長們能帶領居民參與本計畫,惟有三方的共同合作將效益擴大,才有機會讓很多地區的社區民眾看見並仿效,最終影響更多的民眾重視這個議題。

合作至今,荒野與青年所已完成第一梯次的「青年公園守護志工」培訓,志工也持續服勤中;生態營造方面則已完成五座人工浮島供生物使用並生長良好;青年所也依本會的規劃構想,發包完成上游端水域的工程改善,使園區內出現了難得的溪水聲也吸引翠鳥與民眾的駐足,獲得許多嘉許。

而為了實踐與生物共存共榮的理想,本會近期選定了「水域花台微調改善」與溪流型鳥類「翠鳥」的「繁殖環境營造」為兩個亮點工作。

花台微調改善的目的是為了讓園區的烏龜能輕易的在陸域及水域之間移動,藉以改善以往僅有幾處可供上岸的窘境。而翠鳥繁殖環境的營造,則是已觀察到翠鳥常年前來園區活動覓食、但未曾有築巢的紀錄,在請教專家學者並於青年所的同意下選定了適合的地點開始進行營造試驗。
翠鳥繁殖區營造期間,志工無論年齡大小皆變身為熱血「青年」,鏟土及運土並細心的挑出草根與石塊,前後歷經三次營造才將土牆逐漸成形,而至今雖尚未完工,但大家都希望翠鳥夫妻未來會喜歡眾人協助準備的環境,盼望最後能有一天能親眼看見她們能來青年公園永久定居、結婚生子。

期許青年公園未來的樣貌
「水域的生態化改善」為青年公園大變身的第一階段,目前從上游端逐漸往下游端施作,水域完成之後將重心放在大小展場的規劃,使之成為室內水生動植物的展示區,而鄰近的社區與學校則為未來對外擴大合作的對象,雖然目前的推動受著一些問題而影響進度(包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來襲),但從過去到現在,一步一腳印在青年公園深耕,荒野仍累積了不少的支持的掌聲與經驗。

荒野一直認為公園不該只是座整個園區充滿水泥建物、步道縱橫與充滿景觀植物的綠地,不應該只是以人的需求與思維去建置,而更應該以都會防災、環境品質提升、人與生物共存共榮的各種角度來考量,如各地的都會公園也都依循這樣理念進行設計,能依各地不同的狀況,逐一滿足都會多樣性的需求並適時改變與調整,才算是上是進步的國家與文明都市的具體表現。

附加檔案大小
333_dan_ye_-7-9.pdf8.49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