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台南分會海洋倡議:誰是沙害者

我們正在做的事: 

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辨理連續兩天共四場淨灘行動,期能擴及更多在地民眾,喚起守護海洋的意識。

台灣是個四面環海的大島,而生活在這座島嶼上的我們,既被這片海域隔離也同時被保護著。當大家在這片土地上進行各種經濟活動及休閒娛樂的同時,海洋也在同時承受著不同形式的污染。自2008年世界地球日起,為喚起民眾對海洋環境的重視,荒野保護協會開始籌辦淨灘行動及進行海洋廢棄物監測統計,透過每年實際行動,帶領民眾,親身走至在地海岸線進行淨灘行動。台南分會今年(2020)於9/19、9/20進行為期兩天、共計四場的淨灘,期能擴及更多在地民眾,喚起守護海洋的意識。  

國際淨灘行動(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 ICC)是保育團體Ocean Conservancy於1986年發起的活動,與一般淨灘不同的是淨灘過程中需使用固定格式表格紀錄廢棄物的種類、數量與重量,以進一步釐清汙染的來源。

今年宏遠興業與寶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與荒野保護協會共同響應,由荒野台南分會親子團夥伴與民眾共367人,分別在鹽水溪北岸出海口、觀夕平台、四鯤鯓海灘、漁光島共四地海岸線撿拾並紀錄了487公斤的海廢量。其中佔比最多的垃圾種類為:煙蒂732根(伴隨而來的打火機70支)、藥酒瓶325個、塑膠提袋274個、吸管272根、塑膠瓶蓋393個;屬漁業廢棄物的還有大型保麗龍21個、漁網與繩子105個、漁業浮球與漁船防碰墊134個、釣魚杆22支。

另外讓人堪憂的是在鹽水溪北岸出海口所紀錄到針筒45支、帶針頭的針筒20支。該處為荒野台南分會黃嘉隆長期關注的海岸線,當日帶領淨灘的親子四團與二團指出,歷年淨灘吸管紀錄總量都在1000支以上,而今年數量大大減少近八成,顯示出禁用塑膠吸管政策確實有感;但此處藥酒瓶數量依舊居高不下,且針頭與針筒亦有增加的趨勢。

此次淨灘物品同歷年所見多為塑膠製品,塑膠是無法分解的萬年垃圾,只會一再的分解成越來越小的微塑膠粒,直到我們看不見,雖然看不見但仍然存在。今年為了讓民眾更重視塑膠議題,荒野台南分會特別以回收米袋承裝海廢外,也於淨灘結束後以自製的微淨灘教案,帶領民眾看見腳下沙灘,竟有如此多五顏六色的微塑膠粒,讓大家體認各種海廢與塑膠製品對環境影響的嚴重程度,惟有「源頭減量與管理」才是解決海洋廢棄物問題的根本之道,期大家能重視海洋永續、共同以行動守護海洋,除了讓生活在地球的所有物種得以永續,也期留一片更乾淨的海給我們的下一代。
                   

聯絡人:黃嘉隆/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分會長 0952-804222

    林宜靖/荒野台南分會秘書 0919-899718

媒體相關報導

台南》4場淨灘 驚見65支廢針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