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湖之夢——知本濕地的想像與幻滅

我們正在做的事: 

圖、文/黃瀚嶢<生態圖文作家>

保育之夢

台東平原南側,由知本溪千萬年來沖積而成。溪水出海的地方,有片廣大草原,草原低窪處,蓄積了沿岸的湧泉,以及附近的農田排水,在不同季節中,形成或大或小的湖泊與草澤,這是在地人口中的「夢幻湖」,整個沖積平原區域,則被統稱為「知本濕地」。

知本濕地的夢幻之處,正在於隱密與變動,要在對的時節,在廣大的草原樹叢間尋找,才能抵達深處的水澤。除了空間的複雜,知本濕地更有著東部獨特的「沒口」現象:當冬季季風帶來的海沙將沿岸堆高時,溪口會形成季節性的封閉湖泊,這剛好配合候鳥的過境期,使得岩岸居多的東部海岸,有了難得的大面積草澤,供水鳥棲息渡冬。知本濕地的鳥種數與保育鳥種數,都居台東濕地之冠,更被國際鳥盟列入世界級的「重要野鳥棲息地」。

在生態上,空間性的交錯與時間性的變動,可讓更多動物在複雜的環境擇地而棲,植物也會隨著水域的變動而季節性消長。這在全台的濕地中,顯得獨樹一格。

獨特環境得以保留,是由於一個未竟的遊樂區開發案,在地人都知道,這裡曾是捷地爾公司的迪士尼樂園預定地。三十多年來的「閒置」,造就了知本濕地的生態榮景,更逐漸受到在地團體的關注。從二〇一五年起,由台東荒野保護協會、台東鳥會以及知本卡大地布部落三方合作,持續發起生態與文化的保育行動,形成難得的夥伴關係。社區合作網絡眼看就要成形。

然而在二〇一七年,配合能源轉型政策,知本濕地被台東縣政府重新標租給韋能能源有限公司,預計開闢亞洲最大的太陽能光電廠,縣府每年可獲得豐厚的回饋金——然而按計劃,草原灌叢會覆滿光電板,徒留近海水體,生態功能必定大幅縮減,濕地將不再夢幻。
 

團結之夢

卡大地布,在卑南語中是在此團結的意思。以團結聞名的卡大地布部落,是知本平原最早的主人,他們在此區域有上千年的文化積累,儘管傳統生活在現代備受衝擊,但近年部落積極推動文化復振,已將大部分傳統領域地名加以踏查紀錄,還出版了專書「心知地名」。光是光電計畫範圍內,就有八個充滿故事的地名,族人更開始在知本濕地復耕小米田,儼然成為文藝復興的基地。然而這場正展開的復興運動,直接受到了光電開發案的巨大挑戰。

二〇一九年,部落在縣府與廠商的步步進逼下,被迫針對光電開發案倉促進行諮商同意權投票。儘管部落的傳統領袖均表態反對,部落婦女會與青年會更在投票前夕於村內遊行,呼籲族人投下反對票,然而在投票資格、方式與現場管理都充滿爭議的情形下,同意方仍以些微差距取勝。看似民主的現代投票制度,反而造成傳統價值的崩壞與部落內部矛盾的加劇,這次投票結果並非爭議的結束,反成為撕裂的開始。
 

發展之夢

從四百年前,淘金的荷蘭人進入知本溪口開始,一代代的統治者對於這片平原賦予了許多不同的想像,日本以農業台灣的規劃,在此築起堤防,開挖圳道,廣植蔗田,並建造海岸林。國民政府則在反共與美援背景下,開闢知本農場,接通南迴鐵路,接著企圖開發大型遊樂區促進觀光,這些歷史,意外造就了知本濕地現今的樣貌,然而真正在地的聲音,卻總是缺席。如今生態概念與原民權益漸受重視,新的社區想像與網絡,本能夠在知本生根萌芽,然而天外飛來的光電計畫,卻在短時間內撼動一切,形成綠能與保育衝突的亂象。光電廠的效益,又有多少能回到社區呢?

近年政府全面盤點地面型光電場址,卻沒有建立相應的檢核機制,已在各地造成了問題,韋能公司在西部的義竹電廠看似做了社區溝通的正面示範,但來到東部,面對部落傳統領域與濕地生態,卻顯得粗糙而霸道。

如果廠商與台東縣府不慎重考慮撤案,以及與重啟社區討論的可能性,知本光電廠就算如期動工,對於非核家園與原民轉型正義兩大政策,都將是一大污點。只要世人還記得,那曾深藏於草原與海岸林間的夢幻湖,知本濕地傷痛的記憶,將成為地方意識中的伏流,並於未來的日子裡,一再重返。

 

*勘誤公告:紙本刊物第4頁標題有誤,正確標題為「夢幻湖之夢——知本濕地的想像與幻滅」,特發公告更正。

附加檔案大小
夢幻湖之夢——知本濕地的想像與幻滅1.1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