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好喝更要環保

我們正在做的事: 

圖、文/游東岷  <景文科大服務學習同學>

                

以目前台灣來說,為了響應環保政策,各店家都逐漸減少使用塑膠吸管和提供塑膠袋,因此降低了許多有關塑膠類的廢棄物。

不過,為了減少了塑膠汙染並使用環保吸管或杯袋,是否也會因無人控管而成為另類新汙染源呢?這問題可能是未來要多加思考才能得到的答案。舉例來說,汽油車在今年開始不再是市場焦點,而是轉變成電動車為主,因此在未來上可以確定汽油車帶來的污染會逐漸消失,但不代表減少石油使用就能讓環境馬上變好,甚至可能變得更加嚴重,因為電動車的動力來源來自於鋰電池,而鋰電池的製造,也同樣是環境污染的兇手之一。如果生產量因為電動車的關係而提升好幾倍,其汙染量同樣不可小看,所以在未來的環保政策上應該要限制,並加以規範其生產量和製造公司。

現今許多飲料店業者也陸續改用玻璃吸管、玻璃杯、紙吸管、環保袋、等環保產品,未來重複性環保杯子勢必也會陸續推出,但是要研發出具有完整環保概念的杯子卻難以實現,因為飲料不像其他固態類食物可長時間不被其他物質吸收或密閉。而且店家成本上也會考量使用的容器成本或回收是否容易等問題,也就無法真正落實環保。所以目前市面上使用一次性杯子的店家仍非常多,就算政府今天提倡民眾攜帶環保杯裝飲料可折抵的優惠等機制也難以控管。

不過,正因為業者看見了環保政策所帶來的產值,有些店家轉變成使用店內推出的環保杯,即可折抵優惠或是限定聯名環保杯等行銷手法,除了可以幫助業績成長外,還可以落實環保政策增加企業優良形象。

現在,台灣從一開始的一次性餐具到後來的禁止與推出可重複性餐具等作法,其帶來的環保觀念與效益都在逐漸成長,舉例來說,近年來因為政府在環保上開始有所重視並且不斷推行政策,結果對於環保本身就有關注的人們及團體就有更多的想法可以實現,如青瓢租借式環保杯子,他們看到了許多餐飲店的餐具在外帶時都是使用一次性餐具,雖然低成本店家用的開心,但對於環境來說卻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所以將餐具的使用方式制定了一系列流程,讓循環利用能完整實現。

當然,隨著環保政策不斷推行,雖能幫助環境,但仍能看出些許不確定因素,譬如中間所說 「提倡民眾攜帶環保杯裝飲料可折抵優惠」 的政策,出發點雖好,但實際操作後,實現的店家與使用狀況並不理想,許多顧客都是直接在現場直接購買一次餐具並帶走。另外消費者攜帶的環保杯大小不一,同樣也造成店家的不便。這些都是隨著政策所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如果未來政府能針對這些因素做出改變,便能使環保政策推動更加完善。假設未來政府開始限制重複性杯子尺寸,跟民間業者合作制定出一系列標準流程,從運送、使用、回收、清洗、送出等,衛生方面做好完整把關,就可以讓環保與便利生活共存。

附加檔案大小
不只好喝更要環保 713.14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