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試啼聲
圖、文/張窈慈 <新竹分會竹三親子團,自然名:火鶴>
2020年的上半年,恰逢全球COVID-19,大恐慌之際,我們全家拾起背包,走向新竹縣市的山野,遠離人群,探索這非原生家鄉的自然環境。
春分之後,第一站就在「新竹公園」,這不陌生的地點,近年重新翻修過後,每到假日便成了兒童娛樂的天堂,有趣的是,公園的另一面,原來還保留著清代時期的古炮台與石像生,以及富士櫻、杜鵑花、鬼針草、藍星花、九芎、二葉松與台灣欒樹等,其中,就屬「藍星花」,花心星形,四季花,早上開花傍晚凋謝;「九芎」,猴子爬上去,很快又滑下來,故而叫猴不爬,抱起來感覺冰涼,印象最為深刻。這天天氣陰涼,自然觀察後的手作活動「米老鼠」,是將公園地上「木麻黃」的種子當作二個耳朵;「楓香」的果實,當作臉部;「鳳凰木」豆莢的種子,作為兩隻腳;最後,再加上一雙人工的動動眼,變成了新童玩「米老鼠」。這樣將天地自然的物種,經重組後,便成為孩子們愛不釋手的飾品,真有巧思啊!
穀雨前,來到了海山漁港港檢所旁的香山濕地,最先映入眼簾的是蓖麻與蔓莖,這兩種陌生的植物,經解說員說解後,得知蓖麻,莖粗;蔓莖,結節生根,馬鞍藤,是種革質葉;菟絲子,無根和葉,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另外,還有濱刺麥與海馬齒。至於招潮蟹,種類更是繁多,分別佔領濕地的各處,包含斯氏沙蟹、萬歲大眼蟹家族、凹指招潮蟹、清白招潮蟹等。這讓我想起,中部的高美濕地,位於清水大甲溪出海口的南側,也曾是多種招潮蟹的棲息地,當地的夕陽美景,富庶盛名。
四月的第一天,我們探訪了十八尖山的桐花廣場與高峰植物園,這天恰逢梅雨過後,步道間多了些蚊蟲。草地上,有隻如老鷹般大小的龐然大物,經解說員的說解後,得知那是黑冠麻鷺,牠正在吃蚯蚓。後來,又看著牠展翅向叢林間的大樹飛去,再來就一動也不動地,如同雕像般地豎立在枝頭上。當天,由於桐花步道積水,因此,我們便走上空橋前往另一邊的高峰植物園探訪,跨越寶山路的白色空橋邊,坐落著檸檬香,又稱猴不爬,心想那不就是九芎!還有,一旁的尤加利葉,即大葉鞍,也散發出清香迷人的芬芳氣味。當拾起九芎葉與尤加利葉之時,聞起它們的自然香氣,我確定這就是我熟悉的味道,二者可作為驅蟲或殺菌。
進入了高峰植物園後,這裡的野生土狗不少,孩子們看到又高又大的黑狗,甚是害怕,深怕被狗攻擊,此時,讓我想起,劉克襄在《野狗絮語》的文章中,提及「多數的野狗看到人,往往避之唯恐不及,絕不會向來者挑釁。不管集聚再多,你只要表現得更為凶狠,牠們往往很容易怯場……」這時的我,儘管從前獨自面對野狗的經驗不多,但也只能告訴孩子們,「別害怕!」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在這裡還看到了「光蠟樹」,即「白蠟樹」;「白雞油」,樹液是獨角仙成蟲喜愛的食物;「台灣欒樹」,即四色樹、台灣金雨樹;「姑婆芋」,全株有毒,據說山豬喜愛吃花苞、果實,因牠屬雜食,吃了後可清腸胃;「月桃葉」則可用來包粽子;「象耳澤瀉」是外來種,葉大如大象耳朵般。
四月的初八,先是看見了五色鳥,再來認識了「構樹」,又稱「鈔票樹」,其中,構樹的幼葉形狀最為特殊。葉上的「蟲癭現象」,便是自然界中有些植物在受到昆蟲的刺激後,誘發了它們的植物細胞不正常的增生;「瑪瑙珠」,有毒,果實大配小;「江某」,又稱「鴨腳木」,鴨腳樹枝可當童玩,可旋轉,相思樹讓我想起台中東海大學的相思林,整片的樹林,落葉常常掉滿了山坡地,我拾起了兩片相思葉,往孩子的眉間貼了上去,那柳葉眉與她的眉恰好服貼,愛漂亮的她,希望我幫她留念,也就拍了一張照片,記錄了她與相思葉的邂逅。上述的「江某」與「相思葉」,再讓我想起簡媜〈竹枝詞〉,記載了作者童年時在宜蘭的一切,無不與大地自然合而為一,開篇的「竹,只長在兩個地方:一是鄉下人的屋前屋後,一是有情人的暖暖心田裡。」更是貫穿了全文,引起讀者對「竹」的想望。
最後,我也想送給孩子們幾句話:「新竹是你們第三個家,請多認識你們出生與長大的地方……」
附加檔案 | 大小 |
---|---|
初試啼聲 | 1.59 M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