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給河溪天然無瑕的尊嚴

我們正在做的事: 

圖、文/螃蟹 台中分會副分會長

荒野人,是很有福氣的一群人。我們聚集在這生命繽紛的島嶼上,享受著萬千生命展示的驚奇而感動滿滿,在荒野裡領略天地所教導的自然法則;我們結交志同道合的好友、也堆疊了彼此的生活與相契理念。

荒野人領受了天地生靈如此無價的恩澤,反饋於社會,不間斷地參與國內外多元環保倡議與行動、在每一個角落從各面向關心著台灣土地,總想把這這細緻精美的生態環境綿延守護,更藉由解說教育、親子教育、棲地工作、鄉土關懷,長年在環島灘地舉辦大型淨灘活動,以實際行動號召引領更多民眾認識環境引發參與。

但,對於河川溪流的關注,我們似乎是給得明顯不足,在守護環境的拼圖上,缺角了好大一塊。我常說,「溪流是台灣最卑微的土地」,人們引水灌溉、擷取能源予取予求,在河道裡建造不友善的縱橫向水泥構造物毀壞棲地、卻又把污廢水排入河中、暴雨逕流蒐集流域溝渠內形形色色的塑膠垃圾,沖入溪流、漂流入海,而似乎,人民對這些是習以為常的麻木,或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英國研究全球每年有1270萬公噸垃圾進入海洋,其中94%沉入海底,「剩下6%才是沙灘、海面上肉眼可見的海廢」。調查發現台灣西海岸八大外海的海底垃圾密度是全球的1.5倍,逾九成是纖維布料及膜狀塑(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3L0epO)。而這些都只是肉眼看得到的,已經碎化分解的塑膠微粒,早已侵入海洋河川、土壤環境、生態系與食物鏈中,更對河域、海洋的生命造成嚴重傷害,我相信荒野的夥伴都比我還熟稔這些情報。

相較於淨灘活動地點遙遠與志工動員勞師動眾,荒野已將關注的目光轉向居住環境的溪流,英國研究數據呈現了「沙灘上的海廢只是海洋垃圾的6%」,那我們可以在垃圾入海之前將它攔截下來,避免垃圾沉入海底永遠無法收拾。溪流裡垃圾是你難以想像的,那不止是川廢快篩調查所呈現的憂心,更是嵌入土地中數十年的漠視。以我們所營造的筏子溪東海濕地,每當怪手營造濕地翻攪溪土時,總可以在發現年代久遠古今共存的塑膠製品,是所有想得到的、與難以想像的驚訝與哀傷。其實,當你揭開河道濱溪植被綠意盎然的掩飾,將會看到流域公民的真實素質與減塑生活教育的缺失。是時候了,我們可以奉獻彎腰致敬淨溪服務的勞力,用「行動」取代口號與教條,一吋吋地還給溪流天然無暇的尊嚴。

我們正在做什麼?台中分會熱情志工在2018年的「荒野筏子溪平台」,以常態淨溪的方式,每隔週六在筏子溪畔聚集具有環保理念的企業公司、學校師生、熱心民眾,拾撿筏子溪畔的垃圾,至今舉行了常態淨溪34次,民眾感性地說,「這是我第一次走進溪流」、「能為土地做點什麼,是美好的事」、「參加活動讓我們檢討自已的生活方式」、「其實,得到最多的是人類自己」。常跟夥伴說,「多數人看見才相信,少數人因為相信所以看見」,我們在攀爬一座山,一步步實現僅有少數人敢嘗試的夢想。「做,就對了」,總鼓勵著夥伴們做單純良善的事,夥伴們認同投入心血堅持的傻勁卻是遠遠超乎我的期待。而所有衍生的故事都記錄在臉書粉絲頁-荒野筏子溪平台。當初跟夥伴說,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是怕我們走得太匆忙來不及醞釀對筏子溪的情感,所以刻意勘入理念與核心,也留下每個活動的紀錄與志工的身影,除了會是未來各分會或其他組織淨溪活動的參考,更是我們日後年老回首凝視的故事。

然而,我們想做的,絕對不僅只是淨溪而已。現階段的「荒野筏子溪平台」是所溪流基礎教育的學校,期待未來藉由各分會關心溪流的夥伴參與與企業大力鼎助之下,除了引領全國各地民眾關切溪流環境生態,更是希望透過全國各分會培養關心溪流的民眾、學子持續投入,讓各縣市都能有一股荒野保護協會的力量,關注守護著家鄉的溪流,是我們最大的想望。

政府單位逐漸落實「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和「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al-based Solution, NBS)之際,對於河川治理與管理,都需要更多具有環境生態理念的夥伴在全國各地參與,而據所知,各分會的夥伴早已投入中央及地方政府多種治理計畫與水域環境營造計畫中,秉持著守護荒野的理念積極運作參與並有實效。在未來,我們期待成立荒野河溪教育中心及河溪海洋教育委員會,整合荒野保護協會各地分會的實際經驗,並與志同道合的團體組織並肩協力合作,從各面向同心努力,尋回人與溪流的良善關係,恢復河溪豐富無窮的河川生命力,連結多元豐富的水文化,是我們可以一起努力實現的夢想。

 

番外篇-2020全國河川日論壇

圖、文/荒野保護協會

自 2006 年起,水利署開始發起「河川日」教育宣導活動,希望喚醒並深化民眾共同關懷河川及保護河川環境、文化、及生態之意識,展開民間與政府機關的合作與對話連結,串聯關心水環境團體,攜手朝向恢復河川生命力邁進。

今年,經濟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以「溪守相伴 百年好河」為主題,委託荒野保護協會舉辦「全國河川日論壇」活動,會議包含三大主題:(一)荒野.行動:分享「荒野筏子溪帄台」守護溪流的經驗,實現公民可以參與淨溪行動及關懷河川的機會。 (二)溪流.生態:探討如何藉由工程之設計提高河川生命力,並藉由中部河川流域之重要生物探討河川水域與生態棲位之關係。(三)流域.願景:透過大學社會責任及企業社會責任關懷河川,提昇全民參與溪流恢復自然生命力之願景。

會議並以走讀筏子溪及東大溪的活動,呈現筏子溪生態豐富的河岸濕地治理成果。透過公私協力合作,擴展河川環境維護與營造之生態環境友善措施,可做為環境教育及公私協力的行動典範。政府單位應主動參予NGO主導之河川保護行動,共同努力恢復河川生命力。河川治理與管理在達成防災功能外,河川友善措施也將內化為河川治理工作推動時之重點。

未來應落實公部門積極參與河川水文化營造,以經濟、文化活動、教育、休閒娛樂、生態農耕、社會創新的多元方式,活化流域內的在地水文化,成為一種跨域結合的民間在地性活動。本次全國河川日論壇,讓國內關心溪流的人凝聚共識,期望相關民間團體與公部門能共同展開對話的契機,相互合作,共同攜手打造下個百年好河。

 

附加檔案大小
還給河溪天然無瑕的尊嚴 2.73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