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的堆窯與竹筒槍

我們正在做的事: 

圖、文/張窈慈(新竹分會竹三親子團,火鶴)

2021年的第二個週末,竹三親子團的小蟻們聚集在新竹縣峨眉鄉的「無負擔農場」進行團集會。第一次堆窯的小蟻們,前一天下午與大蟻們先進行砍竹子和搬竹子的前置作業,雖逢寒流來襲期間,小蟻們來來回回地搬運大小不一的竹子,歷時數個鐘頭,仍樂此不疲,開心地與大蟻們一同幹活。

新竹縣峨眉鄉位於新竹縣的南邊,東臨北埔鄉,北毗鄰寶山鄉,西側及西南與苗栗縣頭份鎮、三灣鄉、南庄鄉等鄉鎮接壤,以丘陵為主要地形,盛產水稻、茶葉與柑橘,桶柑年產5600公噸,佔全台年產量10%,為全國最大產區。

1月10 日上午,農場主人為大夥兒解說搭窯、圓形鐵架的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項後,第一階段,各組便依序使用圓鍬進行挖土,圓形土坑的範圍勿大於圓形鐵架的直徑,如此土塊才能由下而上,逐一堆疊。再來,堆窯的側面再鋪上香蕉葉,便於土塊能有所依附,免於隨意掉落土坑,最後,僅留下最上方的排氣煙囪圓形孔,以及側面下方的生火處,經噴燈的點火後,選用較為乾燥灰黑的竹子作為柴火,持續燃燒約二個小時,讓土塊升溫發紅。第二階段,將所有的地瓜和雞蛋,裹上鋁箔紙後,依序平放入土窯中;再將鐵架以竹棍架高移開土窯,讓上方的土塊掩埋在食材上方即可。歷時數個鐘頭後,下午三點,開窯取出食材,再處理過地瓜與雞蛋上方的黃土與鋁箔紙後,便能開始享用這道天然的美食,完成了今日的硿窯活動。大小蟻們無不為本日的硿窯成功,歡欣鼓舞。
 
等待土窯燃燒升溫的期間,我則遍覽了這邊的好山好水,此處有著農家常見的鄉間小路,高聳的竹林,石子路旁的扁柏,休耕的大塊農田,以及叢林間的雨傘節。尚且,農場還提倡「稻鴨共生」,故能見到數隻的大白鵝、鴨子、公雞母雞的出沒,另栽植著蓊鬱的青蔥,寧靜的魚池魚塭,再遠眺獅頭山風景區的大山,盡收眼底。這裡的景緻,正如同作曲家楊兆禎先生(A.D.1929-2004)的〈農家好〉、〈農村四季〉、〈插秧〉及〈台灣農家謠〉四首描寫著台灣農村早期農忙的景致那般。

楊氏的作品,尤以〈農家好〉和〈農村四季〉二首最廣為流傳。楊氏筆名阿禎、吟恩,祖籍廣東梅縣,為民族音樂學家、音樂教育家、聲樂家、作曲家,1929年7月2日出生於新竹芎林,2004 年12月10日逝世於南投埔里。畢生致力於歌曲創作、音樂教育與客家民謠的推廣,首位將創作教學法引進國內的先驅。1992年時,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創辦音樂系。

楊氏、陳志堅作詞的〈農家好(一)〉,收錄於《新選歌謠月刊》,歌詞二段如下:「農家好,農家好,綠水青山四面繞,你種田我拔草,大家忘辛勞,秋天忙過冬天到,米榖糶出農事了,農家好,農家好,衣暖菜飯飽。」「農家好,農家好,綠水青山四面繞,你種田我拔草,大家忘辛勞,秋天忙過冬天到,米穀糶出農事了,農家好,農家好,大家樂陶陶。」另有二部合唱,由呂泉生先生(A.D.1916-2008)和聲,師生一齊創作。此曲曾膺選為台灣省音樂比賽指定曲,以及〈農家好〉電影主題曲,電影背景為1955年代的台灣農村,黑白電影、閩南語發音、中文字幕。

另外,楊氏作曲、盧雲生先生(A.D.1913-1968)作詞的〈農村四季〉(齊唱),收錄於《新選歌謠月刊》第21期,也寫出早期台灣四季的農事,歌詞為:「春天裡,和風吹,園裡蔗苗青,田裡菜花黃;夏天裡,農事忙,早榖才收割,晚稻又下秧;秋天裡,穀登場,新榖滿稻場,大家喜洋洋;冬天裡,趕製糖,新糖好價錢,快樂過新年。」另有二部輪唱和合唱的創作。前述二首皆曾編入台灣國民小學的音樂課本中,旋律與歌詞音韻的搭配,音韻諧和,琅琅上口。

下午,品嘗烤過的蛇麵和棉花糖後,再讓小蟻們試著把玩竹筒槍,賞玩早年農業社會留下的童玩遺產。竹筒槍中的圓筒,必須保持中空,另一根直棍方能在竹筒中穿梭,將揉溼的紙團,打出他方。今日,農家的堆窯與竹筒槍活動,讓大小蟻們一同回顧了早期農業社會的生活方式,實在是難能可貴的經驗,值得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