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從累積開始—護蛙 12 年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張正敏〈新竹分會會長,自然名:筆筒樹〉
圖/施芬如、羅玉芳〈新竹分會兩棲類調查志工〉、張靜珠〈新竹分會主任秘書〉

2021-08-10

從自然觀察發現生命的需要
2008年秋天夜晚,在一次蛙調夜間觀察活動,新竹分會的夥伴們在橫山鄉大山背的鄉道發現了被車輪輾壓過的梭德氏赤蛙,毫無疑問這是路殺,路殺並不罕見,然而這次目睹的數量之龐大,令人驚心,於是隔年秋天,分會夥伴啟動了護蛙行動。

護蛙行動在第一年就有了令人感動的成果。2009年,護蛙行動初起步,當時只統計到約300多隻幸運過馬路的青蛙,有快一半的蛙兒們則遭遇不幸。但從2010年開始,每年平均有近1500隻青蛙順利過馬路,把路殺率從第一年的47%降到10%以內,足足差了4倍之多!在這超過12年的時間,我們幫助了一萬六千多隻青蛙過馬路。這樣的奇蹟,是透過長期累積而得的!

荒野一直鼓勵志工透過「自然觀察」直接與生命面對面,觀察季節變化、體驗自然生命的奧妙與強悍,從觀察到實際投入保育行動,讓我們發現自然觀察的價值不僅在於強化人與自然的連結,也讓我們發現了生命的需要。

人,是保育行動中的重要因子!
就如同絕大多數的生態保育議題,梭德氏赤蛙大量路殺起源於鄉間道路的開發,問題由人類製造,引發的困境也該由人類來彌補。新竹分會號召志工、在學學生、企業團體、一般民眾以及附近村民,在十月份的每一個晚上到梭德氏赤蛙出現的熱區,來回巡邏,擔任青蛙的導護老師,守護生命,這是直接面對梭德氏赤蛙的護蛙行動。

在這超過十二年的努力下,這場由新竹分會發起的保育行動,動員了近7000多人次的志工參加,從第一年的300人次,後續幾年都有600-800人次不等,平均每年都有650多人次參與。大山背護蛙,不只是荒野志工的事,也是新竹地區許多關心環境的人們共同話題之一。

 

蛙多蛙少,都要護哇!
每年為期一個月的護蛙行動中,志工們每個晚上都詳實記錄了青蛙出沒的時間、區域、數量。從護蛙第二年開始,蛙兒從原先500多隻,隔年暴增三倍,其後數量隨著當年度的氣候、環境變化有所增減,但也都維持在約1000隻以上。2015-2017更是紀錄史上最多的幾年,最高曾有2531隻梭德氏赤蛙。然而從2017年起,梭德氏赤蛙數量呈現跳水式的減少,但周邊未見大面積山林開發,數量減少的原因至今仍未確定。

回望這十二年來的護蛙時光,荒野新竹護蛙志工們心全力投入,回應大自然的需要,我深深以荒野夥伴為榮。未來,新竹分會關注梭德氏赤蛙的行動不會停歇,且從梭德氏赤蛙擴展到兩棲類動物,所以自2021年起,護蛙團隊擴大為「兩棲類調查志工」,仍持續保持觀察,隨時準備,期待未來有一天,豐富的生態會再回到大山背!

附加檔案大小
奇蹟,從累積開始—護蛙 12 年 4.21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