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一盞光_螢火蟲

我們正在做的事: 
圖、文/呂俊緯<螢火蟲生態研究者>
 
2021-09-10
    每到春季,夜裡螢舞紛飛的畫面,總是能讓許多大小朋友們讚嘆 ! 這小小的昆蟲竟然能發出閃耀的光。即使黑暗會使我們感到恐懼,但有螢火蟲的作伴,似乎不再害怕,反而更沉浸在這片夢幻的螢光之中。
 
神秘的光
    大家都好奇螢火蟲怎麼發光? 螢火蟲的發光位置是在腹部末端的白色發光器,而發光器裡含有發光素與發光酵素,需經過一連串很複雜的生化反應,最終就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當螢火蟲飛向我們身旁時,是不是覺得很奇妙,光竟然不會燙人,原因是牠們的發光效率極高,絕大部分的能量都用來發光,我們稱之為冷光。
 
    在欣賞螢火蟲的同時,可以仔細觀察螢火蟲成蟲的發光顏色與頻率,不同種類都有自己特定的發光模式,因此在螢海茫茫之中,牠們還是找得到彼此的伴侶,完成終身大事。換言之,成蟲發光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求偶溝通。綜觀來看,發光的顏色有綠色、黃綠色、黃色、橙黃色及橙色。閃爍頻率有的偏快,有的則偏慢,甚至有一部分類群會發出持續光。
▲春季黑翅螢-閃爍光
 
▲冬季神木螢-持續光。
 
水生螢火蟲
    我們依照幼蟲的棲息環境去區分,可分為陸生螢火蟲、水生螢火蟲及半水生螢火蟲。臺灣絕大部分都是陸生螢火蟲,水生螢火蟲僅有黃緣螢(Aquatica ficta)、黃胸黑翅螢(Aquatica hydrophila)及條背螢(Sclerotia substriata)等3種,因此顯得相當的珍貴。這些水棲的幼蟲主要捕食淡水的螺類、貝類及蜷類,待準備化蛹時,會爬上岸邊濕潤的土壤中化蛹,最後羽化為成蟲,並於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飛行,所以水生螢火蟲成蟲不會在飛回去水裡。
 
    3種水生螢火蟲分布的棲地也不太一樣。黃緣螢分布於水田與濕地等靜水域環境;黃胸黑翅螢分布於小溪、山溝及山澗等流動水域環境;條背螢分布於濕地與池塘等。通常成蟲都是環水域周圍飛行,所以越靠近水域邊就越容易觀察,即便非成蟲期,仍可觀察水域中幼蟲所發出的小光點。戶外賞螢時,不妨留意一下是否有類似的棲息環境,或許可以發現這些珍貴的水生螢火蟲,同時也不要捕捉或干擾牠們,請善待這些可愛的小精靈。
 
▲水生螢火蟲-黃緣螢
 
為地球留下那一點綠
    螢火蟲是環境的優良指標生物,對環境很敏感,只要棲地遭到破壞、農藥的使用、溪流或灌溉溝渠水泥化,以及人工光源衝擊等等,其實都會影響牠們的生存。因此,我們必需減少對螢火蟲的干擾與破壞,讓牠們擁有一片綠地,事實上,保護螢火蟲的同時,也是保護自然中其他的生物。近年來,臺灣生態旅遊正夯,我們在探訪大自然時,也需尊重與善待每一位生物。
 
更多螢火蟲相關請點入Insatgram「野境螢光」
 
 
附加檔案大小
黑暗中的一盞光_螢火蟲5.72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