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不做的--荒野1號地

我們正在做的事: 
圖、文/ 徐代民(宜蘭分會五十二甲濕地志工,自然名:海洋) 
2022-03-10
    在五十二甲的志工培訓課程中,有一個題目,要大家想想看有什麼方法可以守護棲地的自然生態,有學員提出了購地圈護的做法,那是我第一次聽到了荒野1號地,心中對1號地的第一個想法應該就是在一個偏遠荒涼的地方,有一塊屬於荒野保護協會的地,在上面做友善耕作這一類的,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結訓後,志工服務有次的活動是去荒野1號地做田調,緣份就是如此的奇妙,我住山下,而荒野1號地就在這片山上,離我很近很近,而我們卻不曾謀面。見面的那一天,大雨將翠綠的山林洗滌的特別乾淨,山路走起來格外的有挑戰,通往1號地有二條路,以佛光寺為起點,一條是陡上的山路約1公里路程,另一條是約3.5公里台電的保線道,二條路會在20號電塔前的荒野1號地交會成環狀。
 
    這次我們走的是1公里路線的來回,我們沿著整建中的大排水溝出發,很快的就看到了盛開的王爺葵在向我們揮手。很常看到向日葵的花海,盛開在平地的田野之中 而王爺葵像是比較瘦的向日葵,不是一根一根直挺挺的站立著,而是以像樹的形態散佈於山邊,在雜亂的草叢之中,很努力的探出頭來綻放著。向日葵小家碧玉而王爺葵熱情豪放,有點像圈養雞與放山雞的感覺一樣。
 
 
    沿著小溪走,看到第二個讓人驚喜的自然現象,是一片片散落在姑婆芋大葉片中的透明葉子,棲地守護部主任謝祥彥(雁子)說葉子經過分解和沉澱,只留下葉脈的痕跡,葉片的色素都褪去了,所以葉片才會是透明的,回到了最原始的樣子。人類一直想要去改變大自然的模樣,各式各樣的精心設計,來滿足無窮盡的念想,而忘了最單純最原始的美麗,就像這片透明的葉子。帶回去夾在書本當中,看書時彷彿可以看見葉子的一生,也能聞到大雨過後山林裏的清新空氣。回想起相遇那天心靈的悸動。
 
 
    後來又看到了猴子的骨頭,很多念不出名字的蜘蛛和非常大片的蜘蛛網,小時候去山上,如果看到這麼大片的蜘蛛網時第一個念頭總是拿根樹枝把網子弄破,就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是英雄,解救了可能會被蜘蛛捕捉的蟲子、蝴蝶;這次來到1號地的夥伴們相互提醒要低頭避開蜘蛛結好的網子,不要去破壞了蜘蛛哥的心血,改變生物鏈的平衡。
 
    經過了廢棄的茶園,還能看到梯田中殘留的茶樹,這片山頭百年前應該是很物產富饒之地,真的是可惜呀! 最後一段路面,路面只有一個人寬,另一側就是山谷,要拉著繩子才能通過,我心中的念頭是無法理解為什麼協會會選在這裏買下了荒野1號地,而1號地種了些什麼呢? 種種的疑問,答案即將在轉過最後一個彎看到20號電塔中後揭曉,雨停了,眼前的視野在轉過彎後也開濶了,我興奮的期待著!
 
    就如你所看到的,這塊木頭的告示牌就是荒野1號地中惟一的人工建物,這裏沒有涼亭,沒有桌子,沒有椅子,沒有什麼特別耕種的作物,只有二台紅外線攝影機用來錄影在山林中出没的動物和這一個簡單的告示牌。
 
 
    在山頂,我問了棲地守護部專員楊欣惠(星星),荒野為什麼要在這樣的深山野嶺中,買一塊土地.有打算怎麼利用嗎?星星說,協會打算什麼都不做,就讓山林保持最原始的樣子。這樣動物才能自在的生活,植物才能自然的生長。
 
    「什麼都不做」。這句話在我心中其實蠻震撼的,畢竟購地是一大筆資金,對我這凡夫俗子來說,無法想像,卻是默默的感動著。為了讓大自然就只是大自然,協會的夥伴們很努力很低調用釘子戶的方式守護著這片山林。雁子說眼前的那一片小山頭,去年來時什麼都沒有,而今年再來時,產業道路已經開好了,可能再過一年,也許豪宅、露營區或是渡假村就會佔滿了山頭,我們沒有能力阻止全部的開發,但協會用我們的方式,默默的當著山林中的守護者,當我們有了一小塊在山林中的土地,就能保護山林被整片式的開發。下山時再看到蜘蛛網,我很主動的避開了,我想我在往「什麼都不做」這個很簡單卻很不容易的方向,前進了一小步。
附加檔案大小
什麼都不做的--荒野1號地1.99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