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恐懼後,濕與冷的滋味

我們正在做的事: 

圖、文/莊璦淳(台北分會生態心理志工,自然名:娑羅)

2022-08-10

  第十期生態心理志工訓練期初旅行走到了野外,這應該是第一次在野外如此濕寒交迫,但瑟瑟發抖的心卻感到如此喜悅與滿足,我不知道看似簡單的幾個遊戲活動,竟可以領著我們走進自然更深的地方,走到心與自然相交之處。

  回顧發現,第一天是很好的暖身,像是躺在樹下什麼都不做,放鬆就好、最好睡著;或是在捨去視覺的練習裡,重新信任夥伴、信任自己的身體,並在去掉大半(隔天才知道視覺佔去全部感官的87%)的空白裡,重新認識這嶄新的世界;或者化身成某種植物,透過夥伴的引導說出他的聲音,不再是「我認為植物⋯」而是「我就是植物」;又或者在記憶與尋找九種自然物中,更仔細地觀察自然物的模樣。

  隔天的龍貓森林則是一趟完整的奇幻旅程。先是交出手機、手錶等現代文明之物、跨越象徵自己某個內在關卡的柵欄,然後開始祝禱,將敬謝與祝福灑向天地與自己後,正式進入體驗自然的魔幻。

  記得小學畢典那天,被某棵雅緻的葉貌與樹形吸引,「小葉欖仁」的樹牌因而刻印在我的心上,從此開啟觀察認識植物的習慣,好像記得他們的名就可以安穩地將他們收進心裡;再後來,當有次我非常難過失落地走在街上時,路過敦化北路的安全島,那片樹群彷彿有種魔力召喚著我,我在一棵樟樹前停下、然後擁抱,他默默地承接並給予智慧的話語,那是我第一個樹朋友,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樹如此深邃的靈性;還有一次也是長大後唯一一次,脱鞋走在下雨的馬路上,我想我會永遠記得那時解放自己與赤腳踩踏雨水的快樂。

  然而我跟自然的關係好像就停在那裡了,雖然後來開始學爬山又更親近自然一些,但我依稀感覺自己跟自然的關係好像也因此漸入停滯期,前面似乎有道鴻溝,且非知道更多動植物、生態知識可以跨越的,好像進入山林、進入荒野,是我能抵達自然最深的地方。我知道這是我的問題。

  那道柵欄我命名為我的「恐懼」,不知怎地,當下我就是想跨越自己的恐懼,我明白恐懼束縛了我很多事情,現在看來,原來柵欄後面的那片山林已用他的方式在召喚我。害怕說出自己的想法,害怕大堂分享時自己卻不想說話,害怕模仿自然物時他人的眼光;討厭濕、討厭冷,害怕雨水打在自己的臉上、弄濕臉髮,害怕髒、認為土是髒,而不敢躺或赤腳踏在土壤上,害怕森林而不敢走入更深的地方,害怕跌倒、害怕身體受傷,害怕運用其他「不安全」的感官,在視覺失喪的情況下,種種恐懼與控制已然成為道道欄柵,阻斷我回到那名為「自然」的家鄉。

  我發現情緒輕微一點是「討厭」,重一點則是「害怕」甚至「恐懼」,而這些都造成人類「控制」的想望,而「控制」正是遠離「自然」的源頭!也就喪失「體驗」事物本質的魅力。回程夥伴聊到一般戶外甚至是森林療癒的活動,碰到下雨還是會找地方閃避,我才意識到,對耶!遇到雨就順應著雨,做好準備就是!我想這就是荒野精神。在期初旅行的前一天,我剛好聽到一個弘一大師的小故事,友人至他家作客看見他只用鹹菜配飯、只喝白開水而於心不忍,他卻答道:「鹹有鹹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我想我也嚐到一點「濕有濕的滋味,冷有冷的滋味」。

  我很感謝那道名為恐懼的柵欄,讓我得以看見並學習放下那些害怕,讓我放心自在地盡情學植物的姿態,讓我聞到樹幹真正的味道(在沒有視覺的干擾下),讓我第一次似乎化成了樹,聽著身旁日夜不息的溪水聲,讓我摘下眼罩找到他時,像見到老友般不禁喜極而泣,讓內在小孩無所懼地奔入森林,並躺下仰視樹林與落下的雨水,讓赤腳的皮膚盡情地品嚐軟黏的泥土,讓我得以撲向大自然的懷抱裡,玩得像個孩子,整日都打從心底笑著。

  感謝天地,感謝那日的雨,感謝背後的家人,感謝學長姐的照顧安排,感謝夥伴們的相伴。

➤➤➤你也想要體驗一場以心靈投入體驗自然為方向的戶外活動嗎?由入山祝禱開啟封閉的心靈,讓精靈帶領我們到溪邊靜坐與觀想,遇見一棵等待了五百年的樹,學習如何看待一座森林、一棵樹、一片花草、一粒岩石…
當心靈沉澱,我們靜山緩行,來到草原上的天空,我們放下所有的束縛,並立環抱獻上心中最虔誠的吟唱,感謝這片成長的土地。

請鎖定官網活動消息,自然體驗工作坊─龍貓車站,將於10月出發,敬請期待。

 

附加檔案大小
跨越恐懼後,濕與冷的滋味 3.11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