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小燕鷗,藻礁海岸何處為家?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林子涵 <桃園分會推師志工,自然名:夯地衣>
圖/吳青發 <桃園分會推師志工,自然名:青蛙>
2022-09-10
小燕鷗是桃園海岸每年夏天從南半球飛來结婚生子的夏候鳥。最初被鳥友發現的棲地是在大潭,目前三接天然氣儲氣槽位置(下圖),以及竹圍漁港北堤。
▲三接天然氣儲氣槽位置
然而這幾年來歷經大潭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建港及竹圍漁港疏濬整地的工程需求,小燕鷗在桃園的家被迫消失。
幸好有一群愛鳥人士,在友團桃園市野鳥學會有效的組織下,尋求官方及企業資源,為小燕鷗重覓新家。
 
如何吸引小燕鷗入住新家?
小燕鷗喜歡與同類共聚,因此,志工在海岸新區放置了假鳥,成功引導小燕鷗入住安居。
假鳥,成功引導小燕鷗入住安居
中油為彌補三接佔據小燕鷗的家,允諾在白玉及大潭G1G2進行「異地復育」,但這三年來因為開發工程影響及地點選擇不當,導致小燕鷗繁殖巢數趨少,異地復育未見成效。
 
所幸在竹圍北堤原小燕鷗棲地,這三年經志工群、地方政府及中油公司聯合守護下,年年繁盛,吸引了許多賞鳥人士,前來架設單筒,在安全距離下拍攝記錄小燕鷗啣魚求偶、坐孵育雛、餵養雛鳥等各種萌樣。
然而北堤的這塊地卻只是漁港暫時堆放疏濬廢土的區域,是否可長久轉型成小燕鷗固定的家仍是未知數。
 
藉著官方及企業舉辦小燕鷗季,桃園鳥會的志工老師傾力支持,在酷暑中長時間值勤解說、擺攤、引導透過單筒望遠鏡長距離觀賞小燕鷗夫妻與雛鳥寳寶的自然互動。
荒野的志工夥伴及親子家庭也熱情参與並相互邀約前往觀察及認識小燕鷗的生活點滴。希望藉由分享,讓更多民眾了解小燕鷗如何在沙礫上抗暑護子,理解牠們南北半球奔波的季節生活節奏,從而願意重視牠們為桃園市重要居民,讓牠們在桃園藻礁沿岸有安定穩固的家!
 
檔案介紹:小燕鷗 Little Tern
學名: Sternula albifrons
別名:白額燕鷗、海鳦仔
夏候鳥,二級保育類。臺灣最小的鷗科鳥類。體長22-28公分,翼展47-55公分,重量約47-63克。雌雄同型。眼黑色。嘴喙黃,先端黑。腳黃色。繁殖羽:額白色,頭頂至後頸及過眼線為黑色。
 
棲地
濕地為主如: 海岸、河口、沼澤、魚塭及鹽田等。主食: 小魚及甲殼類。捕食時常於空中懸停,鎖定獵物後俯衝入水。在台繁殖為4~7月,喜好海岸開闊的砂礫灘地築淺巢。每次卵數1-3枚,孵卵期約17-27天。雌雄鳥會輪流孵卵和守護育雛,育雛期大約20-24天。
 
分布
歐洲、非洲、亞洲及澳洲。在臺灣除桃園藻礁海岸,尚有蘭陽溪口、彰化崙尾及嘉義布袋等有穩定族群。澎湖及金門也有繁殖紀錄。
 
主要威脅
海岸繁殖時,常受人類、流浪犬和工程施工等干擾影響。

 

附加檔案大小
桃園小燕鷗,藻礁海岸何處為家?1.46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