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本沖積扇的水域風景

我們正在做的事: 

圖、文/莊詠婷(台東分會知本濕地志工,自然名:天空)

2022-11-10

      往年知本濕地小組舉辦的觀察及調查活動,都是針對鳥類,我們從植物與鳥類開始認識濕地生態,但受限於經驗、技能及工具,對於可說是濕地心臟的水域和水系,反而十分陌生。

      知本濕地位於知本溪和射馬干溪之間的洪泛區、射馬干大排和知本圳匯流的出海處,也可見知本溪舊河道痕跡。溪、濕地、海在這個沖積扇交會,不同的水域棲地相生相連,裡面一定藏著許多與生態有關的秘密,基於想更深入理解和挖掘濕地豐富性的渴望,今年小組規劃了每季水域調查,以及六、七月三場次的工作坊,邀請有水域調查經驗的生態工作者,引領民眾一同探索及走訪周遭水域。

      但不管是作為此地的長期志工或生態工作者,對水域的了解都遠遠比不上鎮日坐定在水邊任由光陰荏苒的釣魚人。水域調查初期,我們在陷阱下餌放置一日夜後,4個樣點12門陷阱,竟然只捕到1條小吳郭魚。詢問釣客後重新更換餌料,入網的魚多了很多。釣客可以區別出這邊的哪一種魚喜歡吃的是什麼,似乎魚也與他們演化出了特定的連結,即使是聞起來化學味濃重的香香粉也是某些魚類的偏愛,人們帶來原本不屬於這片水域的食物氣味,同時對水族形成一種新的烙印。

      春夏兩季透過訪查釣客和放陷阱,我們在水域周遭看見外來種的吳郭魚、珍珠石斑、泰國鱧、大肚魚;本土入侵種的溪哥(原產北部、西部,被人不當放流在花東對原生魚種,如菊池氏細鯽造成威脅);原生的鯽魚、極樂吻鰕虎和牛屎鯽,以及沼蝦、虎皮蛙和鱉蛋等。記錄到的蜻蜓則有褐斑蜻蜓、彩裳蜻蜓、青紋細蟌、侏儒蜻蜓、慧眼弓蜓、弓背細蟌、紅腹細蟌、蔚藍細蟌、脛蹼琵蟌、杜松蜻蜓、橙尾細蟌、霜白蜻蜓、樂仙蜻蜓、粗鉤春蜓。


▲調查發現的台灣原生魚類牛屎鯽

      其中牛屎鯽很有趣,繁殖百分之百依賴河蚌。這隻入網的公魚有著鮮紅的鰭,體色樸素的母魚將產卵管伸入河蚌產卵,公魚在周遭釋放精子藉水流進入河蚌,牛屎鯽寶寶在河蚌裡孵化長大,河蚌寶寶鉤介幼蟲也在蚌裡巴住了牛屎鯽小魚,游出蚌殼的小魚就帶著他們到處旅行拓展生活圈。三、四十年前台灣鄉下到處都有牛屎鯽,但由於工業和農藥汙染,現在已經不常見了。


▲講解蝦籠的使用

      工作坊中除濕地生態以及傳統領域故事的分享,最想達到的目標就是讓學員學會操作調查所需的各種技能,每次兩天的活動中,親自收放陷阱都是必備工作,直到最後一次上課,學員必須要能夠示範和講解每個執行的步驟。從調製魚餌開始,接著在蝦籠和蜈蚣籠中放置餌料,同時須注意陷阱開口方向與水流的關係,放置石頭以維持陷阱的穩定。而為避免蛇、龜等動物誤入陷阱淹死,也特別在長長的蜈蚣籠的一頭塞入寶特空瓶,使頂端浮起。


▲學員在蜈蚣籠中放入餌料

      拋網特別需要練習,形如風琴的蜈蚣籠,必須直直的伸開而後落下,擠在一起就得拉起重來;八卦網更有學問,依網目大小抓不同尺寸的魚,操作和重量上有多種設計,而不同族群傳承的拋網方式也有差異。沙灘豔陽下,大家身上披著網,一次一次的旋轉身體拋擲,樂此不疲地持續幾個小時,好像在進行某種秘密修行,其實,網在完全放手拋出、倏地張開的那刻,有種難以形容的舒暢感,或許這是讓人著迷的其中一個原因。陸地練習一段時間後,進入水域灑網,哇~一下子就收穫滿滿,學會以後就不怕餓肚子了。



▲學員放蜈蚣籠陷阱



▲學員在沙灘上練習撒八卦網

      從濕地往南走向知本溪口,六、七月時抓魚苗是此地盛事,當大雨讓河口打開,日本禿頭鯊、鰻魚等魚類的幼魚成群從海中往溪流上溯,想回到牠們細胞記憶中的出生地。然而人和鳥也被牠們的聚集吸引而來,人們沿海岸線列隊在浪花間揮舞三角網(卑南族稱撒棒),漫天燕鷗不時俯衝入海並來回巢位,對人來說一斤500元的魚苗是不小的經濟誘因,對正值育雛季的燕鷗來說魚苗是營養的寶寶食品。


知本溪口捕撈禿頭鯊盛況

      卡大地布部落青年教導學員使用畚箕(卑南族稱搞搞絲)來抓魚苗,將畚箕推入灘底後再舉起,透明的小魚在網中的礫石中竄動,鮮紅心臟的跳動看得清清楚楚。魚苗會不會被人抓光?捕捉無疑是需要節制的,但影響魚苗數量的因素是非常複雜的,還有山林開發、溪流工程、截流引水可能會造成其族群更大規模的破壞。

      後續有學員興奮分享閒暇散步時,看到蛇在濕地水中游泳,也有學員覺得蹲在水畔看小魚悠遊非常開心,想帶自己的孩子來體驗這種樂趣。其實知識和技能的傳遞,也只是為了能讓人更貼近大地、願意多花些時間來感受思索自己和萬物的關係,繼而在生活中自然能做出更永續的行動和選擇。除留下生態紀錄,也願這系列的活動可以創造出人與環境的連結,讓一片水域永存在參與者的心中。

附加檔案大小
知本沖積扇的水域風景4.34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