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債」-待解決的世代間氣候正義(中)

我們正在做的事: 

圖、文/陳雍慧〈氣候變遷委員會,自然名:海冰〉

2023.10.10

  就算是非常關注氣候變遷和棲地守護的人,可能也還沒有清楚意識到,我們沒有太多時間了!

  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我們已經在接近「氣候臨界點」(climate tipping point) ,也就是全球升溫將達攝氏1.5度(註1)。一旦越過這個門檻後,極可能併發地球各地系統性的溫室氣體釋放危機,如北極永凍土因暖化釋放原先被冰封的巨量甲烷,以及海洋因暖化而釋放大量蘊含的二氧化碳等,將導至升溫急劇加速。當到達氣候臨界點時,則非常困難的甚至再也無法靠人為的科技或努力來逆轉氣候危機。


▲ 世界最大永凍土巨坑-俄羅斯巴塔蓋卡巨坑解凍擴大

  我們現在還不斷人為排放過多的碳到大氣中,這就是我們留給年輕和未來世代的「負債」,在科學上已有正式的名稱:「碳債」(carbon debt)。因為不論是此刻在學步中的孩童或是就學中的青少年,在未來數十年間必須快速、努力的移除我們這兩世代人排放在大氣中過多的溫室氣體(統稱「碳」),以求把地球的溫升控制在攝氏1.5度內,而這個移除的行為,就叫「碳移除」(carbon dioxide removal, CDR)。


▲ 科學研究顯示,在長期的人為破壞和環境影響後,
從2010年到2019年,巴西亞馬遜雨林排碳量竟比吸碳量多出近20%!

  據台灣在2022年3月30日所提出的淨零路徑中指出,2030年我國碳捕捉量要達400萬噸,而2050年要達4020萬噸,才能做到淨零碳排,就算2050年達到淨零之後,年輕世代的碳移除行動不能因此終止,必須更努力來降低大氣中自工業革命以來不斷產生的溫室氣體。在資本家們或願景人士積極看好自然或人為的碳移除及封存技術,將產生的大好商機之際,不知有沒有誰想到,面對人為碳移除及封存之相關政策、法規、技術、土地等之配合,以及社區、民眾的溝通難度有多大?再來,請問錢要誰出?


▲ 我們的選擇將會決定未來一代將以何種方式生活
圖片來源:IPCC AR6綜合報告

  除了森林、海洋等有限容量的自然碳匯外,人為科技的碳移除不但格外耗能,成本也非常昂貴,以聞名於世的冰島碳捕捉工廠為例,現在從空氣補捉並移除每噸碳約為台幣15,000元,2030年時預計「降至」台幣9,000元,2040年中期再「降至」每公噸台幣6,000元,仍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大家注意到這個很詭譎的情況嗎?如果有良好的制度導引、讓全國人民都積極減少溫室氣體,會是減少碳債最好且最便宜的方式!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還在知或不知情的情況下,在台灣這個高碳排體制中生活,產生一噸噸原來可被減少排放到空氣中的溫室氣體,留待年輕世代來解決。當台灣現在要求排碳者付費,決定碳定價之時,還在爭論一噸碳要收200或300元台幣。而我們的孩子們長大後,卻可能要用一噸6,000或9,000台幣的價格、才能移除下來。這還不包含錢難以解決的,真要做到封存時的土地利用及社區爭議。

▲ 氣候變遷對海洋的激烈衝擊,不止是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也因暖化造成海洋中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讓不可逆轉的氣候臨界點提早到來。

 

  身為關鍵世代的爸爸媽媽們,我們力行節能減碳,能夠少排一公斤是一公斤。但是長久以來靠著低廉褐色能源價格所支撐起的、台灣褐色經濟(註2的高碳排、高污染體系,是否會讓我們自已在努力減碳的同時,也產生個人力薄、無力回天的無助感? 我們是否能以良好的公民溝通,來帶領台灣公民一起覺醒,打破台灣的褐色經濟魔咒,並翻轉社會的思維。讓減碳成為任何企業在營運時,真正的迫切的必要性條件,從而確保台灣的減碳創造力和綠色產業有競爭基礎。當我們帶著更多民眾願意減碳的同時,是否也應為我們的年輕及未來世代留下一筆基金,讓他們可以進行必要的碳移除,以避免無可挽回的氣候危機。如此我們才真正善盡我們這世代應有責任,好好償還我們留給年輕世代比天高、比海深的「碳債」?

 

(註1)之前有估計的升溫2度C為氣候臨界點的說法、已被近年研究顯示為過度樂觀
(註2)有關褐色經濟,請參考台大風險中心周桂田教授相關文章:台灣面臨的世紀命題

 

延伸閱讀:「碳債」-待解決的世代間氣候正義(上)

 

 

 

附加檔案大小
「碳債」-待解決的世代間氣候正義(中)1.17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