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紅樹林不是你的紅樹林

我們正在做的事: 

圖、文/葉大維(循環零廢棄小組志工,自然名:水滴魚)

2024.04.10

  曾幾何時,腦海中的紅樹林印象,已與現況產生了認知上的差異,這片出生於灘地,曾代表著希望的綠色植物,逐漸受到質疑。為了探尋質疑背後的答案,我們遂跟著荒野雲林分會,在濁水溪的灘地上找尋紅樹林,進而探究真相。

  紅樹林,因其紅樹科植物體內含有單寧,與空氣接觸氧化後會形成紅色,因此得名,東南亞地區甚至將其用作染料使用。早些時期的台灣地區,經資料顯示,並無紅樹林的蹤跡,就連北部淡水河及關渡等紅樹林大宗地區,也有文獻載明,是因當地顯赫人家,為解決停泊船隻因潮汐而受衝擊之困擾,則至國外引入紅樹林栽種,進而開啟台灣紅樹林的篇章。

  往下探尋,位於新竹的香山濕地,在1959年開始栽種復育紅樹林,直到2007年,發現紅樹林生長快速並壓迫出海口植物,更因其密集的樹根系統,造成許多海廢垃圾深困其中,進而延伸出鳥類無法覓食、惡臭環境及小黑蚊爆發擾民等問題,終於在多次協調下由市政府出面清除,整體面積高達450公頃,耗資3700多萬元。

  而擁有全台最大溼地範圍的彰化縣,也有多處紅樹林的蹤跡,其中芳苑鄉的海空步道,已成為縣內知名的打卡景點,無垠的海洋及碧海藍天,是步道隨處可見的美景,中間夾雜的紅樹林叢,不再是地區的困擾,反而為美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應,堪稱自然人文共存的絕佳範例。

  最後的目的地——雲林濁水溪,也在荒野雲林分會長的積極推動下,開展了紅樹林疏伐系列工作,透過培訓工作坊,喚起民眾對於紅樹林的認知;藉由實地演練,將課程內容學以致用;以疏伐活動的帶動,讓更多團體及人員參與其中。有別於以往的移除方式,我們相信,疏伐,是為了創造人與自然的平衡點,讓生物都能在這小小的灘地,充分展現最大的價值,用互相包容及尊重的態度,為濁水溪做一件有溫度的事。

 

附加檔案大小
你的紅樹林不是你的紅樹林2.2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