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股賞燕季—— 一生難忘的悸動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黃婷郁〈台北分會五股組解說志工,自然名:鵂鶹〉
圖/洪振凱〈台北分會獅頭山組解說志工,自然名:翅膀〉

2024.06.10

認識燕子的緣起

  活了大半輩子,身邊的蟲魚花鳥沒認識多少,只知道他們的名稱,卻不知欣賞、也不懂生命。比如燕子,我只知道這種鳥的花色像穿著燕尾服,偶爾會在騎樓築巢,我也只有在去附近樓下吃麵時,有機會看見牠們。

  我第一次對牠們產生興趣,是因為可愛的鳥寶寶。某天,在吃麵時看到一對鳥爸鳥媽來回穿梭,不停的餵食,無聊的我就在那裡算到底總共有幾隻小鳥,一算之下不得了,原來他們養了5隻!我心裡想:「之前家裡來了一個孩子,全家人仰馬翻,他們居然能夠養到五隻,這對夫妻瘦瘦小小的,不曉得要來回幾次才能餵飽所有的孩子。」

  過了一會,鳥爸媽停在旁邊休息,寶寶們一開始也安靜乖巧的待在巢裡,後來忽然有幾隻開始動來動去,慢慢地,看到五個小屁股一個一個朝外擺出來,我心裡想:「難道他們在做飯後體操嗎?」結果他們在一起上厠所,原來鳥兄弟姊妹會講好上廁所的時間,一起完成。小吃店老闆為了避免影響客人,在下方釘了板子,所以完全沒有影響我的食慾。在我持續享用食物的同時,心中對鳥爸爸鳥媽媽無比讚嘆,真是個模範好家庭,爸爸媽媽認真出外打拼找食物,小孩自主有紀律,爸媽不在的時候不吵不鬧,該吃的時候認真吃,該上廁所的時候乖乖一起上,對比我們家的小惡魔,他們簡直是天使!

  我心裡想,以後有機會應該來好好認識燕子,如果中了樂透就買個位於一樓的房子,把環境整理好,吸引牠們來住,讓家裡的孩子們能跟牠們好好學習。

認識小生命

  心中暗許認識燕子的想法,在參加荒野保護協會的活動後成真,生平第一次有機會學習關於鳥類的知識,原來我們常看到的燕子種類叫家燕。全世界有86種燕子,家燕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燕子,在台北是夏候鳥。也就是說,春天飛來生寶寶,夏天長大, 季末即往南飛,因為夏天主要在台北活動,所以是夏候鳥。

  牠們的生活真的很不容易,在生孩子之前他們要經歷好多事情,要當個成功的燕爸媽,首先,他們需要先想辦法找地點,選好地方之後用泥球做窩,一個窩大概需要200到300個泥球。安頓好之後,母鳥會努力生蛋,其數量會隨當地食物的品質與量來決定,如果媽媽吃得好,牠可以一次生5到6顆蛋,甚至一年可產2窩,反之如果當地食物來源不足或品質不良,不僅蛋生不多,孩子往往也養不大(平均成功育雛率大約50%至70%)。

  生蛋之後,就是沒日沒夜的孵蛋和育雛,大約10到15天破殼後,需餵養至少3到4週,期間爸爸媽媽在前兩週每隔 2到3 分鐘就得餵食一次,再慢慢拉長間隔,到最後一週,餵食才沒有那麼密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清晨、黃昏,一天當中飛蟲最多的時候,會看見燕子來來回回上百次。

群燕飛舞

  小燕子在絨毛換成羽毛,翅膀長硬,動作成熟後,燕爸媽會開始教小燕子飛行,用食物引導訓練找食及飛行技巧,到第四週後,小燕子會完全離巢,除了半數爸媽會繼續留下來,生養第二批子女外,其他親鳥會帶著長大的孩子到蘆葦叢群聚, 開始訓練群飛與補充食物,確保接下來可順利的進行跨海長途旅行。

  2009年我有幸參與荒野保護協會主辦的賞燕季,現場近距離觀賞神奇的群燕飛舞,還記得那是我第一次到五股濕地跟著解說員散步去賞燕,從步道走過去,看到自然生長的野地與大片的蘆葦, 我異常興奮,加上美麗的夕陽,感覺好似置身在自然影片中。

  走到賞燕區,一開始無知的我以為遠方高處好像有群蚊子,解說員耐心說明後我才了解,原來那就是燕群,他們會先在遠方慢慢聚集,之後盤旋、下衝、攀升又分散,爾後又低飛靠近人群。置身其中,會有被燕群温柔包圍的感動。

一期一會

  源自於日本茶道,「一期」為佛語,指人的一生;「一會」則意味著僅有一次相會。 「一期一會」意指把握那短短的一瞬間,因為都是難得的機會,可能不會再有第二次。能夠在大台北地區賞燕,靠的是天時、地利和數十年許多人努力的奔走才得以保留的盛會。

  燕群棲息的蘆葦叢在100年前是稻田,60年前是魚塭,40年前開始承接工業區的癈水、垃圾及癈土,30年前開始改建,24年前本來要改建為公園,是經過無數志工與自然保育人士的奔走,才在20年前保留成野地,自然形成了大片的蘆葦,也因為蘆葦,燕群找到了暫時棲身之所。

  五股濕地保留多樣的棲地環境,孕育了許多不同的小生物,燕子也才能在濕地狂吃各式飛蟲,在不受太多人為干擾的狀態下休息。

  今年7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燕子來訪的季節,這場由大自然主導的盛宴,也是所有人的一期一會。邀請大家在盛夏的午後,一起來到五股濕地,欣賞成群的燕子在廣大的蘆葦叢上空急速盤旋、狂飆、升降、俯衝,看滿天密密麻麻的小黑影,在天空中以數大是美的磅礡氣勢,秀一段最美的即興演出!


▲ 燕群飛舞 林秀麗攝

 

賞燕季活動資訊即將上架,請大家多留意荒野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