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貝淨灘與海岸美學無痕走讀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陳妍如 〈桃園分會專案人員,自然名:小熊貓〉
圖/青青創生協會

2024.10.10

  在蔚藍的天空下,海風輕拂著我們的臉龐,今年6月,我參加了一場別具意義的單日小旅行——「拾貝淨灘&海岸美學無痕走讀」。這不僅僅是一場旅行,更是一段關於自然與人文的心靈旅程,讓我對桃園的海岸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讓我深刻體會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懷著敬意,與海洋相伴

  上午,我們前往位於桃園大園的許厝港濕地並展開拾貝行動。透過尋找、撿拾及記錄海岸邊的螺貝類,我們仿佛在與海洋對話,學習它的語言,理解它的脈動,我們不僅是物理上的勞動,更是心靈上的沉澱。

  拾貝活動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最後還貝於海的儀式了,通過這個簡單而莊重的宣示行動,我們可以更深刻感受到海洋我人類相生相伴的關係—海洋孕育生命,而我們還以它尊重。當我們把撿拾的螺貝類小心翼翼地放回海中,仿佛在告訴大海,我們願意以尊敬的姿態,與你和諧共生。

淨灘:每一個小小的努力都很重要

  緊接在拾貝行動後的是淨灘活動,由於我們所在的位置以礫石海岸為主,因此有許多垃圾都被埋藏在石堆底下。每一件垃圾都像是對自然的一次挑戰,我們在這一次的淨灘中發現了為數眾多的瓶蓋、吸管,還有大量的塑膠飲料杯,在將收集到的垃圾進行秤重和分類,並仔細記錄在表格上後,我開始反思在生活中該如何減少垃圾的產生。

任意揮灑想像力的藝術創作時光

  中午用餐過後的彩繪DIY課程是我這次小旅行最喜歡的課程。在大園藝術家雅蘭老師的引導下,我們在長條木板上以海洋為主題創作纏繞畫,老師鼓勵我們嘗試各式各樣的圖畫。這些獨一無二的作品最終將成為大園海岸鰻苗架的裝飾,結合功能性與美觀性,成為地景藝術的一部分。

踏尋智慧與美的融合

  下午,我們踏上走讀之旅。講師帶領我們走訪附近的人造紅樹林,認識潮間帶常見的動植物;接著則前往大園漁人搭建的鰻苗架。

  苗架,是漁人為了在冬季時捕拾鰻魚苗搭建而成的智慧結晶,在春夏秋季則往往因為閒置而開始變得髒亂不堪,因此才漸漸有人提出意見,希望能夠在苗架上加入藝術彩繪,讓它能夠搖身一變,成為大園海岸的風景之一。

收穫與啟發

  這次的旅行不僅帶給我全新的體驗,更讓我深刻體會到保護海洋的重要性。從撿拾螺貝到還貝於海的儀式,從淨灘到彩繪DIY,每一個環節都讓我感受到自然的魅力與我們肩負的責任。因為見證了海洋的美好、也看見許多人為了守護環境而做出的努力,所以我也希望能夠與更多人分享這段珍貴的經歷。

  讓我們一起關心海洋,保護環境,讓這片蔚藍的世界更加美麗。

 

附加檔案大小
拾貝淨灘與海岸美學無痕走讀2.79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