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不可消失的溼地~五十二甲溼地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圖/王俊明
「坔地」老一輩的人這樣稱呼溼地,他們與溼地有獨特的情感,一種生命共同的關係,溼地是農業時代生產蛋白質的重要來源,魚、蝦、貝類,擁有多元生命的環境,生物多樣性極高,溼地本來就是生產力豐富,孕育各種不同生命,老一輩的人懂的永續使用觀念,不一次抓取殆盡,不使用農藥,與生物相互尊重共存。好的環境是上天給我們最好的寶,宜蘭人勤奮、努力、默默耕耘,對土地的濃濃情感,愛護環境,創造了許多宜蘭溼地故事,也是另一種宜蘭經驗。
 
五十二甲溼地,早期為冬山河舊河道位處低窪,是五結鄉、冬山鄉、蘇澳鎮的交匯地帶,98年內政部公告299公頃為「國家重要溼地」,環境有水田、沼澤及草澤。天然條件與獨特位置,大雨颱風時經常積水,因此保留了相當良好的水田環境與溼地生態,天然的土堤環境因此孕育了全台獨有的風箱樹與最大的水茄苳棲地,每年10月至隔年3月更吸引大量的候鳥棲息,據調查記錄有170種以上的鳥類,其中更有花臉鴨、黑鸛、唐白鷺、魚鷹、澤鵟、短耳鴞、彩鷸、小燕鷗、水雉、埃及雁等鳥種。
 
從民國98至102年荒野受內政部營建署補助,進行了調查監測、巡護、社區培力、綠色生活地圖、影像資料建置、民眾環境教育及傳統事務保存等工作。從環境的改善到人的改變,工作不僅是環境的改造,更是一種人心的改造,人依附環境生活,人也會改變環境,我們希望再找回人與土地間那份真誠與關懷的情感,讓五十二甲溼地朝環境保育及永續生態的「綠色產業」方向發展。適時、適性、適量明智的使用溼地,讓溼地與人緊緊相連一起,成為生活共同體,一同永續發展下去。
 
五十二甲溼地近8成為私有土地,因有心人的刻意收購及開發,讓天然的低地地形的地貌改變了,此情況如一直下去,溼地的功能與結構會受到影響。然而,土地可以有更好的價值,老天爺給每一種環境賦予其功能,人為改變了環境,而失去了平衡,到頭來受害的是人類自己。
 
未來的工作重點,我們將放在土地的改善,推動「綠色產業」,再生產下也可兼顧保育,並結合在地傳統的文化、歷史與人文,發揮土地的新價值,讓大家了解到保育良好的環境也可有經濟效益,讓私有土地不易受收購而改變了樣貌。雖然需一段時間與努力才能有點成果,但現在不做明天就會後悔,有第一步就有前進的動力,就從現在開始吧!
 
 
【宜蘭在地棲地守護相關文章】
 
附加檔案大小
201403_262_p17.pdf454.83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