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快報344期】
	【先說個有關颱風的記憶】
	小時候,住在很偏僻的鄉下,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大人為了三餐而努力工作著,小孩則用自己的能力幫忙著。
	餵豬、餵雞鴨、餵貓狗都是小孩的事。
	打掃家裡、豬圈、雞鴨寮也都是小孩的事。
	每天還得去菜園澆菜及煮食三餐。
	忙完基本的工作後,更要利用閒空時間超前部署準備上山撿柴、鋸木剖材。
	每天忙進忙出,只有睡前或過節才有閒空時間,聽聽大人講故事。
	遇到颱風來臨前,看著天邊的雲朵變了色,大人們就開始緊張起來,
	吆喝著我們要洗水桶備水、要去拿更多茅草回家、要去菜園清出水溝……
	為了安全度過颱風,準備的事務非常多,且得在平日工作中擠出時間來做,
	當颱風真正到來,風呼呼的吹著,
	有時候窗戶會滲些水進來,
	有時候屋頂會滴滴答答漏點水,
	有時也會不小心停電。
	此時沒有人會抱怨,只會快快拿出布塞住窗戶,拿出水桶接漏水、點亮蠟燭。
	雖然超前部署了,但還是會遇到臨時狀況,趕緊拿出準備的物品出來避免問題變大。
	面對疫情,我們到底學會了什麼?
	當疫情爆發時,我看見有人任勞任怨的防堵著,
	當疫情嚴峻時,我看見有人苦口婆心、有人擋在前線、有人在後方支援,
	但這段時間,我也看到有人指指點點、有人不遵守規定、有人投機取巧,
	在這段時間,也看到各種不同的報導面相,
	有唯恐天下不亂的,以報導抱怨考量優先,發現一個抱怨者,就加以放大;
	也有刻意製造政治對立的報導,抨擊對制度的不滿,質疑超前部署的實際作為;
	也有每天報導基本數據而不加入各自立場的言論;
	也有每天報導社會良善行為積極助人的善念善行。
	有時想想,這是民主帶給我們的特點,不會因為批評而遭罪,
	有時想想,這是多元帶給我們的特點,各區域看似相近但文化及生活都有差異。
		面對疫情,我們學會了什麼?
		我知道大家學會了網路的視訊教學及視訊會議,
		我知道大家學會網路購物的熟練及精準,
		但似乎我們更該學會判斷的能力,
		知道民主、多元及自由的可貴嗎?
		知道同島一命的同心協力、互助合作及互相支援嗎?
		疫情過後,該好好修補受傷的一切,
		跟颱風過境後一樣,修補吹壞的屋頂、防漏水及拿水桶,少一點受傷被罵的心靈。



